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毅

作品数:14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慢性
  • 3篇肝病
  • 3篇传染
  • 3篇传染病
  • 3篇传染病学
  • 2篇炎症
  • 2篇炎症反
  • 2篇炎症反应
  • 2篇炎症反应综合...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全身
  • 2篇全身炎症
  • 2篇全身炎症反应
  • 2篇全身炎症反应...
  • 2篇重症肝病
  • 2篇综合征
  • 2篇细胞
  • 2篇疗效
  • 2篇激素

机构

  • 14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刘毅
  • 6篇张大志
  • 5篇任红
  • 4篇石小枫
  • 3篇胡鹏
  • 2篇郭树华
  • 2篇何华
  • 2篇曾维群
  • 2篇周智
  • 2篇李世颖
  • 2篇胡怀东
  • 2篇王系伟
  • 2篇杨轶轩
  • 2篇凌宁
  • 2篇李桑琳
  • 1篇王志毅
  • 1篇张丽
  • 1篇李欣
  • 1篇蔡大川
  • 1篇郝荣涛

传媒

  • 3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重庆医学
  • 2篇临床医学进展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泸州医学院学...
  • 1篇国际流行病学...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阿德福韦酯相关肾损害患者换用恩替卡韦的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观察使用阿德福韦酯(ADV)后出现肾损害患者换用恩替卡韦(ETV)后的肾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AD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出现肾损害的患者20例,分别于换用ETV后0、4、12、24周,监测肾小球滤过率(GF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胱抑素C(Cys C)、血β2微球蛋白(β2-MG)、血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N乙酰葡萄糖苷酶(NAG)、尿α1微球蛋白(α1-MG)、HBV 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甲胎蛋白(AFP)、血磷的变化。结果换药前早期肾损害指标血Cys C为(1.23±0.26)mg/L、血β2-MG为(3.40±0.69)mg/L及进展阶段肾损害指标GFR为(61.93±16.23)mL/min、Ccr为(61.30±15.67)mL/min;换用ETV 24周后,Cys C(1.13±0.22)mg/L、血β2-MG(2.77±0.69)mg/L及GFR(77.12±18.66)mL/min、Ccr(76.01±18.27)mL/min,均较换药前改善(均P<0.05),其中血Cys C、血β2-MG分别在换药4、12周开始改善,24周仍然持续改善;血RBP、尿NAG及α1-MG则无明显改善。GFR较换药前上升24.53%,其中18例患者较换药前改善,2例患者GFR则下降1.00%和10.46%。Ccr上升24.00%,其中有8例患者恢复至正常水平,10例患者较换药前改善,2例患者则下降2.13%和10.02%。换药24周后血磷无明显变化。20例换用ETV继续抗病毒治疗者,24周仍维持病毒学及生化学应答。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服用ADV出现肾功能损害患者,换用ETV抗病毒治疗,其早期和进展期肾损害指标可获得明显改善。
李欣周晓芳冯雪黄英刘毅石小枫
关键词:肾功能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
OSCE及SP在医学生传染病学考核中的运用被引量:3
2016年
该研究欲建立该教研室传染病学实习阶段出科考试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试(OSCE)形式,同时评估标准化病人(SP)在OSCE中的作用和效果。首先完善了传染病学OSCE体系,建立SP招募、培训、考核流程。然后选取重庆医科大学2008级与2009级临床医学二系在感染病科实习的14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名。观察组出科实行OSCE,对照组采用传统考核方法。在OSCE的首站病史采集和查体中使用4名SP进行考核。最后对两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出科考试成绩尚无显著差异,但50%以上的观察组学生认为OSCE优于单一笔试考试方式,有利于临床能力的提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凌宁周智刘毅张大志胡鹏任红
关键词:教育考核传染病标准化病人
中晚期非小细胞癌类型患者新辅助治疗的研究现状
2023年
肺部癌症目前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的恶性肿瘤疾病类型之一。很多病人确诊肺癌时已经是晚期阶段,癌症已经转移其他部位,手术最佳时机已经错过。针对肺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当前指南、共识均建议采用多模式联合治疗,其中包括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本研究针对现在医院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研究现状进行综述。肺癌是恶性肿瘤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非小细胞肺癌是肺部癌症的常见类型,所占比较高。早期肺癌仍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方式,但大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已发展至晚期,从而错过最佳手术机会,只能通过放疗、化疗、免疫、靶向等方法进行治疗。本文主要综述了可手术切除的局部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进展,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肺癌新辅助治疗的认识。
刘毅朱冰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重症肝病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被引量:3
2006年
刘毅任红郭树华
关键词:重症肝病多器官功能不全危重病患者病情恶化
重症肝病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被引量:8
2006年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各种致病因素触发机体免疫产生的过度炎症、凝血及削弱的纤溶反应的一种临床过程,其中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又称为脓毒症(sepsis),是导致危重病患者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和死亡的重要原因。肝硬化、肝衰竭等重症肝病患者感染率高,可诱发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而降低患者生存率。近年发现SIRS/sepsis参与了病情的演进;针对炎症发生发展各个环节,及时有效的干预治疗可望延缓病情恶化。
刘毅任红郭树华
关键词:肝硬化肝衰竭综合征炎症
HBeAg定量检测对预测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价值
2016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HBeAg定量水平的变化与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疗效的关系。方法:对57例接受阿德福韦酯治疗的HBeAg阳性CHB患者随访96周,分别在抗病毒治疗的基线、12周、24周、48周、96周收集患者血清,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HBeAg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 DNA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水平。根据患者治疗96周后是否达到完全应答,分成完全应答组和非完全应答组,对两组患者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96周治疗后完全应答组有15例,非完全应答组有42例。1完全应答组基线、24、48、96周HBV DNA水平均较非完全应答组低,P<0.01;2完全应答组12、24、48周、HBeAg定量水平的变化与同时期的HBV DNA定量的变化均有相关性,与96周HBeAg血清转换相关;3完全应答组基线、12、24、48周HBeAg水平可预测96周完全应答,AUC分别是0.977、0.977、0.992、0.953,敏感性均为100%,特异性分别为96.87%、93.75%、96.87%、90.62%。12周、24周、48周HBeAg定量的变化亦可预测96周完全应答,AUC分别是0.969、0.992、0.953,敏感性均为100%,特异性分别为93.75%、96.87%、90.62%。412、48周HBV DNA水平,12、24周HBeAg水平及HBeAg定量的变化均能预测随访结束时患者发生病毒学突破。结论 :1基线HBV DNA和HBeAg水平可以预测96周的完全应答,有助于优化治疗,选择适合的患者;212周、24周、48周HBeAg的水平及其变化能预测96周的完全应答,其效能优于HBV DNA的水平及其变化;312周、24周HBeAg定量的变化能预测随访结束时患者发生病毒学突破,其效能优于同时期HBeAg水平。
凌宁刘毅彭明利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HBE阿德福韦酯
基于iTRAQ技术对HBV相关性肝癌血浆诊断标志物的筛选及鉴定
目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HCC高居恶性肿瘤病死率的第二位,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导致HCC最主...
刘毅王系伟李桑琳胡怀东张大志胡鹏杨轶轩任红
关键词:肝癌患者肝细胞癌HBVITRAQ标志物
文献传递
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传染病学教学改革
2024年
中外合作办学可以学习国际先进教学经验,推进医学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升级。通过分析重庆医科大学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的传染病学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和语言模式等方面的难点和挑战,在传染病学教学实践中从更新教学理念、优化课程体系、探索语言模式等方面入手,通过加深院系合作、加强师生交流、注重师资培养,根据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灵活的教学模式,探索了更适合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的传染病学教学模式。
雷宇刘毅李世颖蔡大川
关键词:传染病学教学改革教育中外合作办学
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与阳性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临床分析
2009年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与HBeAg阳性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2001年1月至2006年9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二医院收治的353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分为HBeAg阴性组236例(66.8%),HBeAg阳性组117例(33.2%),HBeAg阴性患者平均年龄高于HBeAg阳性患者,分别为(43.5±12.4)岁和(40.8±11.3)岁,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88,P=0.048)。对两组生化指标、HBV DNA、肝硬化基础、并发症、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HBeAg阴性患者血清HBV DNA低于HBeAg阳性患者,分别为(5.49±2.02)log10拷贝/mL、(6.64±1.41)log10拷贝/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6,P<0.001);且HBeAg阴性患者血清HBV DNA<5 log10拷贝/mL的病例数比例为41.8%,远高于HBeAg阳性患者(1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055,P<0.001)。两组在肝脏生化指标、肝硬化基础及发生感染、腹水、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及近期预后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BeAg阴性患者血清HBV DNA低于HBeAg阳性患者。HBeAg阴性慢性重型肝炎的肝脏生化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近期预后与HBeAg阳性的慢性重型肝炎相似。应重视低水平病毒复制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随访,早期抗病毒治疗,减少重型肝炎的发生率。
何华曾维群刘毅石小枫张大志
关键词:乙型肝炎重型肝炎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病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评价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阿拓莫兰)对酒精性肝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以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古拉定)作对照,治疗261例酒精性肝病。患者按1:1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35例,对照组126例,2组用药剂量、途径及疗程相同。观察2组肝生化指标、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率58·5%,有效率23·7%,总有效率82·2%;对照组显效率57·9%,有效率22·2%,总有效率80·2%,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90)。结论:国产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酒精性肝病临床症状改善及肝生化指标恢复有良好的治疗作用,验证药与对照药疗效相当,且安全性好。
刘毅张大志曾维群石小枫王志毅何华周智赵有蓉
关键词:还原型谷胱甘肽酒精性肝病疗效比较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