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学明

作品数:20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文学
  • 2篇艺术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9篇文学
  • 3篇小说
  • 2篇代文
  • 2篇叙事
  • 2篇寻根
  • 2篇意象
  • 2篇人文
  • 2篇启蒙
  • 2篇文化
  • 2篇文化寻根
  • 2篇现代主义
  • 2篇精神分析学
  • 2篇后现代
  • 2篇暗示
  • 2篇《暗示》
  • 1篇大学生
  • 1篇大学生诗歌
  • 1篇大众
  • 1篇大众文化
  • 1篇当代诗

机构

  • 19篇重庆文理学院
  • 2篇南京大学
  • 1篇楚雄师范学院

作者

  • 19篇刘学明
  • 2篇刘依
  • 1篇王碧瑶
  • 1篇陈义东

传媒

  • 3篇楚雄师范学院...
  • 2篇戏剧文学
  • 2篇当代文坛
  • 2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小说评论
  • 1篇四川戏剧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电影评介
  • 1篇乐山师范学院...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西华大学学报...
  • 1篇重庆文理学院...
  • 1篇重庆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在高校通识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被引量:1
2014年
笔者以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为研究对象,从文学史、思想史、文学审美功能三方面探讨了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特有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强调了本课程在通识教育中提升学生文化知识和人文素养的独特作用。
刘学明
关键词:通识教育人文素质中国现代文学
新时期小说文化叙事的三种形态及其文学意义被引量:1
2019年
本文主要讨论20世纪80年代文化叙事小说的生成、主要形态及文学意义。笔者认为,1980年代新时期文学从政治叙事向文化叙事的转型,形成了乡村田园型、市井风俗型、文化反思型等文学形态,拓展了中国文学文化记忆空间,开创了文学审美的多元形式,推进了20世纪后期中国文学的繁荣发展。
刘学明
关键词:新时期小说文化叙事文化记忆文学审美
简论“寻根文学”的文化内涵
2007年
20世纪80年代寻根文学是新时期文学发展的一次重要探索,可以视为是西方文学影响下现实主义的一次嬗变,其重要意义在于从文化视角表现和探讨了的复杂内涵,也是五四文学启蒙主义精神的深度拓展。
刘学明
关键词:文化寻根魔幻现实主义寻根文学民族文化
论20世纪8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小说的多元流向被引量:1
2007年
现代主义是80年代中国当代文坛的重要文学思潮,其表现形态丰富复杂。在小说创作中主要有象征主义、荒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先锋文学、新写实小说等,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次重要收获。
刘学明
关键词:现代主义小说
传统与现代的共生——再论张爱玲的小说艺术被引量:2
2006年
张爱玲的小说从内容到形式都有着独特的魅力,传统文化的浸染和西文文学的影响如此深刻地集于一身,使众多读者对她的作品深感痴迷。其作品从创作题材、创作方法到表现技巧等诸多方面,都显示着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独特价值。
刘学明
关键词:意象营造
从文化寻根到“现代性”批判——《暗示》与韩少功文学精神的蜕变被引量:4
2011年
韩少功的小说《暗示》通过对语言"义"与"象"的哲学思辨表达了"后现代"语境下对"现代性"的重新审视和全面解构,放弃了作为寻根文学灵魂的理性意识和文化批判立场,标志着韩少功小说创作的转向,也是作家文学精神蜕变的自我写照。
刘学明
关键词:文化寻根后现代性文学精神《暗示》
背叛与逃离——巴金与张爱玲对“家”的文学表达被引量:1
2010年
巴金与张爱玲对旧家庭的生活经历有着痛苦和孤独的记忆,直接促成他们走上了文学道路,在创作中充分表达了对家族制度的叛逆和否定的情感,并因此形成各自独特的文学风格。他们都因描写和暴露家族制度的内部生活而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刘学明
关键词:家族制度文化批判苍凉
游走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析苏童小说《河岸》的审美意象被引量:3
2010年
本文从文学审美意象入手,对苏童近作《河岸》中意象的隐喻性进行深度解析,分别从河与岸、父与子、烈士与石碑三组意象中探讨其文化和哲学内涵,肯定其新历史小说的审美价值。
刘学明
关键词:审美意象
论《二马》中的“陌生化”技巧被引量:3
2007年
老舍在旅英期间写成的域外小说《二马》,讲述了来自"文明古国"的中国人在英国的一段饶有意味的生活故事。本文拟用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对老舍的《二马》进行解读,认为在《二马》中,老舍对小说的语言、故事情节和叙事结构等进行了"陌生化"处理,从而使作品呈现出新奇陌生的艺术效果。
刘学明陈义东
关键词:《二马》陌生化语言情节叙事结构
从“毛泽东时代”到“后毛泽东时代”——简论当代文学制度的变革及对文学创作的影响被引量:4
2007年
文学制度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中国当代文学的表现尤为突出。笔者将当代文学发展的两个时期称之为“毛泽东时代”和“后毛泽东时代”,从文学制度角度,分析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刘学明
关键词:毛泽东时代文学制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