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国庆

作品数:20 被引量:318H指数:10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基因
  • 6篇野生
  • 6篇野生稻
  • 6篇栽培
  • 6篇栽培稻
  • 6篇水稻
  • 5篇紧穗野生稻
  • 4篇杂交
  • 4篇基因定位
  • 3篇抗蚜
  • 3篇高粱
  • 3篇病变
  • 2篇遗传育种
  • 2篇易位
  • 2篇易位系
  • 2篇育种
  • 2篇杂交稻
  • 2篇植物
  • 2篇突变
  • 2篇突变基因

机构

  • 15篇中国科学院遗...
  • 8篇河北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河北省农林科...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扬州大学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作者

  • 20篇刘国庆
  • 12篇朱立煌
  • 4篇颜辉煌
  • 4篇翟文学
  • 4篇罗耀武
  • 4篇王文明
  • 3篇常金华
  • 3篇李荣改
  • 3篇刘国振
  • 3篇夏雪岩
  • 2篇周开达
  • 2篇闵绍楷
  • 2篇张丽
  • 2篇方进
  • 2篇马伯军
  • 2篇马峙英
  • 2篇邹军煌
  • 2篇程祝宽
  • 1篇彭卫欣
  • 1篇王赟

传媒

  • 4篇Journa...
  • 3篇河北农业大学...
  • 3篇科学通报
  • 2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生物工程进展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草业学报
  • 1篇作物学报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2
  • 4篇2001
  • 2篇2000
  • 4篇1999
  • 1篇1998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粱抗蚜虫SSR体系的建立被引量:14
2004年
以抗蚜高粱———河农16为试材,采用单因素筛选的方法,摸索SSR反应体系中各个影响因素的浓度和用量,然后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进行优化组合,最终获得适宜高粱抗蚜虫基因定位的SSR体系。其中TaqDNA聚合酶0 3μL(5u μL),10×PCRBuffer(Mg2+)2 0μL,引物1 5μL(10μmol L),模板DNA60ng。利用该体系进行扩增,所得谱带清晰、稳定、非特异性带少。
夏雪岩常金华罗耀武李荣改刘国庆
关键词:高粱抗蚜SSR
水稻Xa21纯合转基因系的PCR标记辅助选择
1999年
马伯军王文明邹军煌刘国庆方进朱立煌翟文学
关键词:PCR标记标记辅助选择杂交稻品种抗白叶枯病
利用SSR标记定位明恢63的2对恢复基因被引量:35
2002年
选取珍汕 97A和明恢 6 3杂交组合的F2 高可育和高不育单株构建基因池 ,利用 30 2对SSR引物对其进行了多态性分析 ,结果表明 ,位于第 1染色体上的RM1和位于第 10染色体上的RM2 5 8、RM30 4在亲本、基因池间表现多态性 ,用F2 单株验证证明它们与野败型恢复基因连锁 ,完全不育株分析表明 ,与恢复基因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 1.9、2 .9和 0 .0cM。野败型、红莲型、BT型 3种不育胞质恢复基因在第
何光华王文明刘国庆侯磊肖月华唐梅杨正林裴炎
关键词:SSR标记明恢63恢复基因杂交水稻微卫星标记
栽培稻的紧穗野生稻抗褐飞虱主效基因的遗传定位被引量:59
2001年
野生稻资源是水稻育种中获取有利外源基因的一个主要来源,紧穗野生稻(Oryza eichingeri, 2n=24,CC)原产于非洲,具有高抗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白叶枯病等多种有利性状.在紧穗野生稻与栽培稻(Oryza sativa, 2n= 24, AA)品种 02428远缘杂交后代中,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length  polymorphism, RFLP)和微卫星(simple  sequence  repeats, SSR)等分子标记,对栽培稻背景下外源遗传物质的存在进行了跟踪鉴定,并对来自紧穗野生稻的抗褐飞虱基因进行了遗传分析和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紧穗野生稻的染色体片段已经易位到栽培稻中;抗褐飞虱性状由一对显性主效基因控制,位于第 2染色体,在两个微卫星标记 RM240和 RM250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 6.1和 5.5 CM,暂时定名为Bph13(t).该基因的发现和定位将有助于对水稻褐飞虱抗性的改良.
刘国庆颜辉煌傅强钱前张志涛翟文学朱立煌
关键词:栽培稻紧穗野生稻抗性基因遗传育种
栽培稻-药用野生稻杂种F_1及回交后代的基因组原位杂交鉴定被引量:36
1999年
以digoxigenin标记的药用野生稻(Oryza officinalis)总DNA作探针,未标记的栽培稻(Oryza sativa)总DNA封阻(1:16),对栽培稻一药用野生稻Fi及回交后代材料根尖体细胞染色体制片进行基因组原位杂交,鉴定出3个双单体异源附加系和4个单体异源附加系。当标记探针用anti-digoxigenin-POD和DAB检测时,药用野生稻染色体显棕色,栽培稻染色体则因Giemsa对染而显浅蓝色;标记探针用anti-digoxigenin-FITC检测时,药用野生稻染色体发出黄绿色荧光,而栽培稻染色体则因PI对染而发出红色荧光。在异源附加系的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药用野生稻染色质所占区域也很明显。由此看来,有可能利用GISH技术来区分A与稻属的其他基因组。
颜辉煌程祝宽刘国庆陈纯贤闵绍楷朱立煌朱立煌
关键词:栽培稻药用野生稻基因组原位杂交
水稻PCD相关基因的定位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植物中的细胞程序化死亡 (PCD)在植物的发育、抗病及植物与环境互作等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我国学者发现的特殊的水稻细胞死亡控制突变体 30 37(M)为材料 ,采用微卫星DNA标记 (共计 15 9个微卫星引物 )技术对突变体性状进行基因定位研究。结果表明 ,该突变体PCD基因位于水稻的第 8染色体和第 12染色体 ,为下一步精细定位突变体基因及基因克隆奠定了基础。
李喜焕刘国振刘国庆朱立煌马峙英
关键词:水稻基因定位生长发育
栽培稻(Oryza sativa)与紧穗野生稻(Oryza eichingeri)间易位系的分子标记研究
野生稻资源的利用已成为现代水稻育种中获取有利外源基因的一个主要来源.紧穗野生稻(Oryza eichingeri,2n=24,CC?是原产于非洲的一种野生稻,具有高抗褐飞虱、白背飞虱、白叶枯病等多种有利性状.该研究对6...
刘国庆
关键词:栽培稻紧穗野生稻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用于染色体步行的PCR技术被引量:5
2001年
对用于染色体步行的PCR技术进行了综述 ,将已报道的 11种用于染色体步行的PCR技术分为 4类 ,指出了各种技术方法的优点及成功运用的例子 。
彭玮欣刘国庆马峙英
关键词:染色体步行PCR技术接头随机引物
一个新的水稻迟熟性基因的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定位被引量:43
2000年
中籼迟熟水稻品系8987含未知的长生育期基因,在杂交水稻育种中有重要的利用价值,应用该品系与4个不同生态类型的水稻品种杂交,对其F1和F2群体进行生育期调查和遗传分析,确认8987的长生育期受1对隐性主效基因控制。以(8987X地谷)F2群体为基础,应用RFLP和微卫星标记结合群分法,发现第7染色体的RFLP标记C213与该基因连锁;进一步应用F2分离群体将该基因定位于第7染色体上,暂定名为lf-3。此基因的发现和定位将有助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杂交水稻的改良。
李仕贵马玉清王文明刘国庆周开达朱立煌
关键词:水稻生育期分子标记遗传育种
植物类病变坏死突变体及其基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3年
在植物中类病变坏死突变现象广泛存在 ,突变体植株在无病害侵染也未受逆境或损伤的条件下自发形成与病原物侵染后坏死类似的症状 ,它们与植物抗病及细胞程序化死亡相关 ,并可能增强系统抗病性。综述了几种植物的典型类病变坏死突变体及其基因的研究情况 ,探讨了其发生的机制并对今后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姜丽刘国庆韩建民董金皋翟文学
关键词:植物基因定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