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俊岭

作品数:140 被引量:822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中医科学院自主选题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2篇期刊文章
  • 43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2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1篇电针
  • 40篇针刺
  • 29篇心肌
  • 26篇缺血
  • 22篇心肌缺血
  • 20篇内关
  • 18篇针刺镇痛
  • 18篇针灸
  • 17篇穴位
  • 14篇心包经
  • 14篇细胞
  • 14篇慢性
  • 13篇蛋白
  • 13篇心脏
  • 12篇脊髓
  • 12篇海马
  • 11篇下丘
  • 11篇下丘脑
  • 11篇急性心肌缺血
  • 10篇电针内关

机构

  • 91篇中国中医科学...
  • 48篇中国中医研究...
  • 6篇北京中医药大...
  • 5篇中国中医科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市大兴区...
  • 2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南京中医药大...
  • 2篇天津市卫生防...
  • 2篇广西中医药大...
  • 2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福建省中医药...
  • 1篇海南医学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市针灸经...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作者

  • 140篇刘俊岭
  • 85篇陈淑萍
  • 67篇高永辉
  • 53篇王俊英
  • 30篇乔丽娜
  • 25篇曹庆淑
  • 24篇张建梁
  • 18篇罗明富
  • 13篇徐秋玲
  • 12篇韩振京
  • 10篇韩焱晶
  • 9篇孟凡颖
  • 8篇杨永升
  • 6篇文琛
  • 5篇吉长福
  • 5篇谭连红
  • 5篇王双昆
  • 5篇阚宇
  • 5篇刘金兰
  • 5篇冯秀梅

传媒

  • 54篇针刺研究
  • 9篇中国针灸
  • 4篇生理通讯
  • 3篇中国中医药科...
  • 2篇上海针灸杂志
  • 2篇中国康复医学...
  • 2篇辽宁中医杂志
  • 2篇中国中医基础...
  • 2篇世界中医药
  • 2篇第十三届针灸...
  • 2篇中国针灸学会...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World ...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中国地方病学...
  • 1篇中国医药学报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心脏杂志
  • 1篇新中医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7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7篇2013
  • 7篇2012
  • 7篇2011
  • 11篇2010
  • 11篇2009
  • 12篇2008
  • 8篇2007
  • 8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1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针“内关”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脊髓内c-fos即刻基因表达的影响
<正>目的:为了探讨心包经和心脏相关联系的环节,阐明针刺“内关”等穴改善心肌缺血和调节心脏功能的作用机制,观察针刺心包经的“内关”等穴对脊髓内c-fos即刻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功能通路联系。方法:实验用30只Wistar成年...
罗明富刘俊岭王志英王平高永辉
文献传递
电针刺激不同穴位对颈部切口痛大鼠镇痛效应及对颈髓BDNF、GDNF及其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针刺不同穴位对颈部切口痛的镇痛效应及颈髓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mRNA的表达,以探讨针刺缓解颈部切口痛的机理。方法:50只SD雄性成年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
王少军谭连红刘俊岭
关键词:电针刺切口痛
文献传递
电针“足三里”“阳陵泉”镇痛效应观察及其机制的分析
<正>目的:探讨边缘系统海马及下丘脑在针刺累积效应中的作用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为临床针刺治疗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成年雌性 Wistar 大鼠91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CI 模型组、CCI EA 2d 组、CCI ...
孟凡颖王俊英陈淑萍高永辉刘俊岭
文献传递
电针对慢性压迫性损伤大鼠脊髓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R2B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大鼠脊髓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R2B表达的影响,分析电针(EA)累积性镇痛效应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CI模型组、EA3次组、EA5次组、EA10次组,每组10只。对照组大鼠行假手术,其余4组结扎坐骨神经造成CCI疼痛模型。手术后一周开始测定大鼠双侧缩腿的潜伏期(PWL)。EA3次组于CCI术后第14天电针双侧"足三里"-"阳陵泉"连续3d,EA5次组于CCI术后第12天电针双侧"足三里"-"阳陵泉"连续5d,EA10次组于CCI术后第7天电针双侧"足三里"-"阳陵泉"连续10d,每天1次。电针结束后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NMDA受体NR2B表达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CI后各组动物出现明显的痛觉过敏(P<0.01)。EA5次后动物的痛觉过敏有明显减轻。EA10次后动物的痛觉过敏进一步减轻。CCI后第18天大鼠脊髓NMDA受体NR2B亚基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与CCI组,EA5次组和EA10次组比较NMDA受体NR2B亚基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NR2B表达上调可能是神经损伤后出现慢性疼痛的发病机制之一,电针有可能通过抑制其表达从而发挥一定程度镇痛作用。
高永辉陈淑萍王俊英乔丽娜徐秋玲刘俊岭
关键词:脊髓电针慢性压迫性损伤
“九五”国家攀登计划预选项目“经络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4
2002年
本文从①循经感传现象的外周和中枢机理 ;②经脉 脏腑相对特异性联系的生理学与形态学基础 ;③经脉循行线上理化特性的观察和机制分析 ;④古代经络文献研究与现代经络研究史等四个方面概述了“九五”期间经络研究的最新进展。这些研究结果揭示 :循经感传与外周神经、骨骼肌链、脊髓运动神经元柱和大脑皮层等结构和有规律性的功能活动密切相关 ;针刺经脉穴位对相应脏腑功能活动的相对特异性作用有其相关的神经生物学物质基础 ;经脉循行线上出现的各种生物物理现象包括红外辐射轨迹、液晶等与机体生物信息的特殊传递活动密不可分 ;经络是指人体体表与体表、体表与内脏远隔部位特定联系的规律 ;目前我国对于经络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
刘俊岭陈振荣
关键词:中医经络循经感传
不同穴组电针对大鼠血压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探讨电针不同穴组对失血性低血压大鼠的血压、心率及植物性神经活动的影响。方法:雌性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内关-大陵组、外关-阳池组、天枢-外陵组、大肠俞-气海俞组、百会-前神聪组、光明-悬钟组,每组10只。采用颈动脉放血法造成低血压模型,电针上述穴位30 min,记录颈动脉血压和颈-胸导联心电图,分析心率变异性(HRV)频谱的变化。结果:失血后,大鼠平均动脉压明显降低(与失血前比较P<0.05),心率变化不大。与对照组比,失血后15、30 min时电针内关-大陵组和光明-悬钟组,失血后30 min时电针天枢-外陵组、百会-前神聪组平均动脉压均显著升高(P<0.05)。失血30 min时,内关-大陵组和光明-悬钟组的升压作用明显优于外关-阳池组、大肠俞-气海俞组及百会-前神聪组(P<0.05)。失血后,HRV中低频带(LF)、低频带/高频带(LF/HF)比值、极低频带(VLF)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电针内关-大陵组和光明-悬钟组失血后30 min LF、LF/HF及VLF均明显降低(P<0.05),提示电针改善了交感/迷走神经的失衡状态。结论:电针不同的穴组对低血压大鼠的血压、心率及自主神经有不同的调节作用,"内关"-"大陵"和"光明"-"悬钟"的调节作用较强;这一作用有可能是通过调整自主神经的平衡而实现。
高永辉陈淑萍王俊英徐秋玲刘俊岭
关键词:低血压电针心率变异性平均动脉压穴位特异性
电针“内关”穴对家兔急性心肌缺血区肌原纤维、线粒体和血小板的影响被引量:40
2001年
本实验采用透射电镜技术对家兔急性心肌缺血后心肌缺血区肌原纤维、线粒体及血小板结构的变化及针刺的作用进行了观察。结果 :①缺血组肌原纤维的明暗带变浅或消失 ,Z带呈屈曲状 ;线粒体积聚、肿胀 ,有的线粒体嵴断裂和血小板脱颗粒发生。②电针“内关”穴后 ,心肌的横纹和肌原纤维的明暗带清晰可见 ,多数线粒体未见肿胀和积聚成堆现象发生 ,血小板也没有出现脱颗粒。结果提示 ,针刺“内关”
罗明富王平刘俊岭王志英陈淑萍
关键词:心肌缺血电针透射电镜肌原纤维
心包经心脏相关的规律及联系途径的生理学与形态学研究
刘俊岭罗明富
主要研究内容及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1)心包经的整体功能及其经穴作用的相对特异性;2)电针心包经经穴改善心肌缺血的物质基础:a)对缺血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b)对缺血心肌高能化合物含量的影响;c)对缺血心肌微循环的影响。3)...
关键词:
关键词:穴位疗法中医经络学说电针疗法
2000年度经络研究进展被引量:24
2001年
本文综述了国家“九·五”攀登计划预选项目“经络的研究” 2 0 0 0年度的工作进展。过去的一年中 ,经络研究在循经感传的中枢及外周机制、经脉 脏腑相关的神经生物学机理、经脉循行路线的理化特性等方面围绕各自提出的假说做了大量工作。结果表明 :①针刺引起的反射性肌电反应等信息可沿着肌肉的长轴双向跨神经节段传递 ,Aδ和C类神经纤维介导此传递过程 ,并受交感活动的影响 ;支配穴位区的运动神经元在脊髓前角有严格的上下空间对应关系 ;针刺穴位可引起大脑皮层体觉区及运动区磁共振反应 ,促使皮层功能活动的同步化。②心包经、心经和心脏在脊神经节和脊髓背角有特异性会聚 ,在脊髓内由颈部背角到胸部的侧角等可通过交感节前神经元与心脏联系 ;脊神经节及脊髓内的CGRP等神经肽、阿片肽受体以及外周血液中单胺类递质等均参与其联系过程。针刺胃经经穴可特异性地调节胃肠功能活动 ,外周血液、胃内及延脑极后区内胃肠肽的水平 ;胸部脊髓背角是胃经穴位电针和胃扩张信息汇聚和整和的部位。③沿经脉循行线特异性出现的高温带或低温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或病理现象 ,高温带的产生与该处组织能量代谢的旺盛、皮肤微循环的增强有关。针刺胃经穴位时在其循行线上和胃内出现含蛋白质的液晶颗粒 ;
刘俊岭陈振荣胡翔龙荣培晶
关键词:经络研究循经感传
美国补充和替代医学中心首次举办“针刺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小型研讨会
<正>2005年11月17~18日,美国国家卫生院 (NIH)补充和替代医学中心(NCCAM)首次组织召开了“针刺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小型研讨会。出席会议的大部分为受NCCAM资助的从事针刺研究的美国学者,不少人在目前美国...
刘俊岭
文献传递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