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桂建
- 作品数:50 被引量:188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白塞病胶囊内镜检查5例被引量:2
- 2016年
- 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多血管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部损害及皮肤损害,并可累及血管、神经系统、消化道、关节、肺、肾、附睾等。白塞病累及消化道称为胃肠型白塞病,文献多称肠白塞病,全消化道均可受累。
- 黄勍王雪梅刘玉兰冯桂建尤鹏
- 关键词:贝赫切特综合征CROHN病
- 幽门螺杆菌与胃食管反流病被引量:6
- 2002年
- 冯桂建胡伏莲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食管反流病
- 仅表现为胰腺多发囊肿的Von Hippel-Lindau病一例并文献综述
- 2006年
- 张珊珊冯桂建刘玉兰
- 关键词:胰腺囊肿
- 咽喉pH值监测诊断咽喉反流性疾病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初步研究咽部pH值监测和反流症状指数(RSI)对咽喉反流性疾病(LPRD)诊断的意义,分析LPRD的症状特点及pH监测特点。方法2006年11月至2007年5月因咽喉反流相关症状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31例患者接受RSI评分,咽部pH值监测。结果31例患者中17例确诊LPRD,其中清嗓17例,消化相关症状14例,黏液增多、咳嗽各13例,咽异感症12例;积分前3位为清嗓、咽异感症、消化相关症状。咽部pH监测和RSI的Mc—nemar检验P=0.289,一致性检验P=0.007;RSI和反流次数不相关(P=0.086),和反流面积指数(P=0.049)及反流时间(P=0.005)相关。17例患者卧位酸反流仅7次(3.1%),1.60min(1.9%)。立卧位差异显著。结论LPRD最影响患者的是清嗓、咽异感症和消化相关症状。咽部pH监测同RSI具有一致性,但程度中等。酸暴露程度和患者症状正相关。咽喉反流的时间绝大多数发生在立位。
- 冯桂建张立红赵丽莉刘玉兰
-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
- 碘染粉变征对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预警意义
- 目的寻找简便、经济、直观适宜推广的的食管癌前病变或食管癌的筛选指标,验证碘染粉变征(Pingking Sign)对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预警意义。方法对具有吞咽困难等食管癌预警症状或者内镜下具有食管粘膜病变的患者,以2.5%...
- 冯桂建彭涛陈国栋蒋绚陈宁刘玉兰杨雅娟
- 文献传递
- 门脉高压断流术后食道狭窄的内镜治疗探讨
- 2007年
- 扩张及支架置入治疗是治疗食道狭窄或食道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常见方法。常见的食道狭窄的原因包括食道癌或术后吻合口狭窄、食道癌放疗术后、贲门失弛缓及食道静脉曲张硬化术后等等。
- 冯桂建刘玉兰
- 关键词:食道狭窄胃底静脉曲张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门脉高压
- 胶囊内镜在白塞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 评估胶囊内镜在白塞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本院5例与文献报道的20例行胶囊内镜检查的白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5例白塞病患者中男9例、女16例,年龄20 ~ 65岁,中位年龄为41岁,24例(96.0%)患者有白塞病的系统表现,1例(4.0%)考虑为独立的肠白塞病.临床表现:15例(60.0%)患者有明显消化道症状,以腹痛、腹泻、便血常见,严重者出现大出血、穿孔,食管受累者出现胸痛后疼痛,余10例(40.0%)症状不明显,仅有轻微间断腹痛、便血.内镜下表现:15例消化系统症状明显者均行胃肠镜检查,结果9例胃镜及9例肠镜检查未发现异常,4例胃镜及4例肠镜检查所见异常可解释消化道症状,2例胃镜及2例肠镜异常不能解释症状,10例消化道症状轻微者未行胃肠镜检查;25例胶囊内镜检查结果均提示不同程度病变,病变分布于食管4例(16.0%),胃4例(16.0%),十二指肠8例(32.0%),空肠11例(44.0%),回肠18例(72.0%),回盲部12例(48.0%),结肠3例(12.0%),直肠2例(8.0%).结论 白塞病病变全消化道均可受累,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应用胶囊内镜可有效评估全消化道尤其是小肠病变,有助于解释消化系统症状,提高早期肠白塞病的诊断准确率,减少漏诊率。
- 黄勍王雪梅刘玉兰冯桂建尤鹏
- 关键词:白塞病胶囊内镜
- 基于症状学探讨胃食管反流病和喉咽反流病的关系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基于症状学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和喉咽反流病(LPRD)的关系。方法对2007年8月至2010年10月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动力室检查的患者,采用反流疾病问卷(RDQ)和反流症状指数(RSI)调查,RDQ积分≥12分诊断为GERD;RSI积分≥13分认为存在LPRD。共向1090例患者发放问卷,有效问卷895份。其中女474例,平均年龄(54±13)岁,男421例,平均年龄(52±14)岁。结果895例患者无反流性疾病者351例,仅有GERD者237例,仅有LPRD者89例,二者同时具有218例,3组的年龄、性别构成比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83、0.227)。GERD患者中同时患有LPRD患者47.9%(218/455);而LPRD患者中同时有GERD者达71.0%(218/307)。在GERD患者中,反食频率及反食程度与RSI积分相关(r=0.115、0.141,P:0.007、0.001)。结论ERD和LPRD可以共存,也可以单独存在,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但单独的LPRD仅占少数,GERD的治疗策略可能需要调整;GERD患者合并反食症状,一定程度提示喉咽反流的可能性。
- 冯桂建赵丽莉邹宁刘玉兰
-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问卷调查喉咽反流
- pH监测阴性反流性食道炎与阳性反流性食道炎的比较
- 目的胃食管反流病常见的类型包括三种,即为反流性食道炎,非糜烂性反流病,Barrett 食管。非糜烂性反流病指的是内镜下无食道炎表现,但是食道 pH 监测却提示反流存在的胃食管反流病。关于其发病机制研究较多。但是关于内镜下...
- 冯桂建赵丽莉刘玉兰
- 文献传递
- 胶囊内镜的发展和应用被引量:17
- 2007年
- 1胶囊内镜的发展上世纪50年代,Zworkin,Mackay和Noller等研制成功无电线及光缆的微型装置,分别称之为“Radio Pill”[1]和“Endoradiosonde”[2],用以测定消化道内的温度、压力和pH值,而具有观察图像意义的胶囊内镜是由两个独立研究组联合攻关完成的[3]。1994年,伦敦研究组发布研究意向,1997年应用具有CCD技术的无线照相机取得第一张猪胃内镜图像。以色列研究组则制造出可用于人的CMOS装置。至2000年Given影像公司生产的胶囊内镜正式面世。
- 冯桂建刘玉兰
- 关键词:胶囊内镜食道局限性回肠炎肠炎胶囊内镜检查小肠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