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伦高
- 作品数:29 被引量:51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创伤性膈疝的诊断及外科治疗被引量:1
- 1991年
- 1886年Riolfi首次成功地手术治疗了创伤性膈疝,一百多年来外科医生对此病的认识不断提高,然而复合性损伤患者中,创伤性膈疝诊断是困难的,误诊和漏诊的发生率仍较高。1972~1989年我院收治17例创伤性膈疝,现总结如下。
- 王家顺冯伦高
- 关键词:膈疝外科手术
- 气管肿瘤早诊断与早手术治疗的结果
- 1995年
- 1987年2月~1993年2月,本科先后收治气管肿瘤8例,其中早诊断早处理者均获良好疗效.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7例,女1例;年龄16~62岁.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危重为突出特点.症状:刺激性咳嗽、喘鸣和痰中带血3例;咽部异物阻塞感、呼吸困难3例;咯血、呼吸窘迫2例.
- 冯伦高杨林潘永成王家顺汪文东
- 关键词:气管肿瘤外科手术
- 伴有骨髓组织的肺错构瘤一例被引量:1
- 2004年
- 李汉富冯伦高
- 关键词:骨髓组织肺错构瘤慢性阑尾炎右下腹痛浅表淋巴结胸廓
- PCNA反义寡核苷酸抑制食管鳞癌细胞株T.Tn体外增殖活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 2002年
- 背景与目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cellnuclearantigen,PCNA)在食管鳞癌患者中的高表达提示患者的预后不良。本研究拟通过基因反义封闭技术体外抑制PCNA的表达,以达到抑制肿瘤细胞恶性增殖的目的。方法:以食管鳞癌T.Tn细胞株为研究对象,采用硫代磷酸修饰的PCNA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oligodeoxynucleotide,ASODN),通过脂质体导入T.Tn细胞后,观察PCNAASODN对T.Tn细胞癌基因表达及体外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到T.Tn细胞转染ASODN后细胞体积变小,皱缩变形的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减少。MTT法测细胞增殖活性见不同浓度ASODN均能抑制T.Tn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在24h最强,0.2μmol/LASODN对细胞的抑制率为63.3%,时间延长抑制作用逐渐减弱。3H-TdR掺入实验表明ASODN能有效地抑制T.Tn细胞的DNA合成。免疫组化SABC法染色提示转染ASODN后T.Tn细胞mRNA的翻译受到抑制,PCNA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FCM检测发现G0-G1期细胞含量由对照组的53.65%增至72.34%,而G2-M和S期细胞则分别从15.51%、30.84%降到9.87%、17.79%。表明PCNAASODN转染导致PCNA促进细胞增殖的功能降低,抑制处于G0期的细胞进入S期。结论:使用人工合成的PCNAASODN可以特异性地抑制食管鳞癌T.Tn细胞株PCNA蛋白的表达,从而调控细胞周期。
- 杨林叶世铎冯伦高王家顺翟伟
- 关键词:增殖细胞核抗原反义寡核苷酸体外增殖
- 增殖细胞核抗原和细胞凋亡表达在中晚期食管鳞癌的预后意义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 ,PCNA)和细胞凋亡表达在中晚期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 (食管鳞癌 )的预后意义。方法 :应用微波炉加热修复抗原方法和链霉菌素 -生物素免疫亲和酶技术行PCNA抗原染色 ,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 (TUNEL法 )进行原位凋亡染色。结果 :36例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癌组织平均PCNA表达指数 (PCNAlabellingindex ,PI)为 48 84%± 13 6 3% ,细胞凋亡指数 (apoptosisindex ,AI)为 12 2 6‰± 5 2 0‰ ;PI升高与患者年龄小、分化程度低、有淋巴结转移和肿瘤进行性浸润呈正相关 ,而AI升高与分化程度高、角化明显呈正相关 ;绘制Kaplan -Meier生存曲线 ,发现病变侵及食管外膜、有淋巴结转移、无角化、PI≥ 40 %或AI<10‰的患者术后生存率明显降低 ;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 ,发现只有淋巴结转移和PI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 杨林冯伦高叶世铎王家顺潘永成
- 关键词:食管鳞癌增殖细胞核抗原细胞凋亡预后
- 82例电视胸腔镜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总结电视胸腔镜手术 (VATS)在胸外科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 1999年 6月至 2 0 0 1年 2月采用VATS治疗 8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病人无院内死亡和并发症发生 ,全部痊愈出院。结论 VATS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和对美容影响小的优点。自发性气胸、肺大疱切除可作为VATS的首选术式。VATS为胸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种重要手段 。
- 王家顺李劲松冯伦高翟伟丁静民
- 关键词:电视胸腔镜手术胸外科VATS
- nm23-H1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研究被引量:1
- 2001年
- 为探讨转移抑制基因 nm2 3 - H 1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应用 SABC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检测了 3 8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中 nm 2 3 - H 1蛋白的表达。发现 17例 ( 4 4.7% ) nm2 3 - H 1蛋白染色阳性 ,2 1例 ( 5 5 .3 % )nm 2 3 - H1蛋白染色阴性。nm2 3 - H 1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 ,而与其它临床指标无相关。nm 2 3 - H1蛋白染色阴性患者的总的生存时间显著低于 nm 2 3 - H1蛋白染色阳性患者 ( P<0 .0 5 ) ,而且在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 ,nm2 3 - H1蛋白的低表达与短的生存时间相关 ( P<0 .0 5 )。结果表明 :nm 2 3 - H1蛋白的表达可成为判断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及其预后的指标。
- 赵霖冯伦高杨林
- 关键词:转移抑制基因NM23食管肿瘤鳞状细胞癌
- 食管异物外科手术新疗法被引量:1
- 1993年
- 传统的食管异物外科治疗方法,手术后死亡率高达40%。1981年以来,作者对42例食管异物应用了新的方法治疗。其中,改进的食管切开术25例;食管切除术12例和改进的纵隔引流术5例。术后均获良好疗效,无1例院内死亡。随访42例,短者1年,长者12年,除2例死于心血管病外,其余均健康生存。此外,对食管异物外科治疗的合适选择进行了讨论。
- 冯伦高潘永成王家顺汪文东杨林
- 关键词:食管异物外科手术
- 支气管癌肺切除术后脓胸对患者生存的影响
- 1991年
- 1978~1985年间,492例支气管癌病人接受肺切除术,术后发生脓胸25例(5.1%),5年生存率为32.0%,对照组(无脓胸)36.0%。本文病例研究和文献复习不能证明支气管癌肺切除病人术后脓胸能改善生存期。指出早期外科切除是提高肺癌生存期最有效的方法。
- 冯伦高王家顺潘永成汤绍涛
- 关键词:支气管肿瘤肺切除脓胸
-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 1998年
- 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是反应肿瘤细胞恶性程度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笔者应用微波炉加热修复抗原方法和链霉菌素-生物素免疫亲和酶技术,检测了36例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患者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探讨PCNA与食管鳞癌生物学行为和患者预后的关系。
- 杨林冯伦高叶世铎王家顺潘永成
- 关键词:食管肿瘤鳞癌增殖细胞核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