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内障
  • 7篇白内障
  • 5篇手术
  • 5篇晶状体
  • 5篇超声
  • 5篇超声乳化
  • 4篇术后
  • 3篇手术治疗
  • 3篇人工晶状体
  • 3篇角膜
  • 3篇白内障超声乳...
  • 3篇B超
  • 2篇植入
  • 2篇脓肿
  • 2篇切除
  • 2篇外伤性
  • 2篇外伤性白内障
  • 2篇吸除
  • 2篇吸除术
  • 2篇细胞

机构

  • 14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5篇俞嘉怡
  • 8篇吴强
  • 4篇宋蓓雯
  • 4篇陈国辉
  • 4篇方健
  • 4篇王文清
  • 3篇陆斌
  • 2篇张敏
  • 2篇马晓昀
  • 2篇杜新华
  • 1篇马晓钧
  • 1篇陆斌
  • 1篇陆斌
  • 1篇陈国辉
  • 1篇李世玮
  • 1篇杜新华
  • 1篇罗兰
  • 1篇杨冠
  • 1篇吴文芳
  • 1篇朱捷

传媒

  • 8篇中国实用眼科...
  • 4篇眼外伤职业眼...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中国眼耳鼻喉...
  • 1篇第十六届全国...

年份

  • 2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合并视网膜劈裂症的高度近视眼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 应用相干光断层扫描术(OCT)观察合并视网膜劈裂症的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前后的视网膜厚度变化及其对视力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25例(35只眼)合并视网膜劈裂症的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记录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行OCT检查,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以及劈裂最显著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MNT).根据术中累积能量复合参数(AECP)大小将35只眼分为高、低AECP组;根据患者眼轴长度将35只眼分为≤28.00 mm组、>28.00且≤30.00 mm组以及>30.00 mm组.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Wilcoxon秩和检验、直线相关分析以及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5只视网膜劈裂眼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BCVA分别为(0.59±0.38)、(0.57±0.38)及(0.60±0.36),较术前有所提高(F=31.15,P=0.000).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CFT分别为(256.80±199.98)μm、(274.37±246.87)μm及(268.60±238.41)μm,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99,P=0.420);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MNT分别为(477.71±188.71)μm、(486.60±229.77)μm以及(482.63±208.82)μm,分别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26,P=0.857).术后3个时间点非中心凹劈裂眼BCVA好于中心凹劈裂眼(Z=-0.580,P=0.048;Z=-2.147,P=0.030;Z=-2.099,P=0.034).不伴有黄斑板层裂孔的中心凹劈裂眼术后3个月BCVA与其CFT呈负相关(r=-0.667,P=0.018).术后3个时间点内,高、低AECP组以及不同眼轴长度组之间术前术后视网膜厚度变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314~1.290,P=0.192~0.741;F=0.15~0.62,P=0.545~0.859).结论 合并视网膜劈裂症的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对劈裂的视网膜无明显影响,术
吴强李世玮陆斌王文清方健俞嘉怡贾丽丽陈颖
关键词:近视视网膜劈裂症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中、老年高度近视眼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观察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 评价中、老年高度近视眼经超声乳化吸出透明晶状体联合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术后屈光矫正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3 4例 (5 5眼 )高度近视眼行表面麻醉下经颞侧透明角膜切口 ,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 ;平均年龄 5 4 7岁 ,术前矫正视力 0 1~0 6,平均近视度数 -14 3 1± 4 73D ,随访期 8~ 3 7月 ,平均 2 8 5月。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裸眼及矫正视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术后三月 ,最佳矫正视力 0 2~ 1 0 ;49眼≥ 0 5 (89 1% ) ;术后平均近视度数 -1 82± 0 5 2D ;术前与术后三月相比较 ,角膜散光度数差异无显著性 (t =1 813 ,P >0 0 5 )术后 4眼 (7 3 % )发生晶状体后囊膜混浊 ,无其他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对中、老年高度近视眼进行超声乳化吸出透明晶状体联合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屈光矫正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但术前应进行细致的眼底视网膜检查。该屈光性手术术中、术后并发症低 ,手术疗效满意。
吴强陈国辉陆斌马晓昀宋蓓雯俞嘉怡
关键词:近视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人工晶体植入
复杂外伤性白内障的手术治疗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复杂外伤性白内障手术的最佳时机、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41例(41眼)复杂外伤性白内障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术前B型超声像图特征,根据术中眼内情况比较两者的一致性;观察术后视力和并发症,并探讨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结果各种合并损伤术前B超检查符合率分别为:玻璃体浑浊100.00%,视网膜脱离88.89%,眼内异物81.82%,晶状体脱位80.00%,脉络膜脱离50.00%。术后视力<0.05者3眼,0.05~0.25者13眼,0.3~0.5者18眼,0.6~1.0者7眼。角膜瞳孔区瘢痕、严重散光、继发性青光眼、虹膜缺损、瞳孔变形移位、瞳孔前膜、晶状体后囊浑浊是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的危险因素(P=0.00,0.01,0.02,0.02,0.01,0.00,0.02)。术后并发症主要有明显葡萄膜炎症反应者20眼、角膜水肿24眼、瞳孔前膜5眼、晶状体后囊浑浊12眼、人工晶状体移位2眼。结论复杂外伤性白内障选择手术时机及采取适当的手术方式,可取得很好的疗效,而术前B超检查为手术的选择提供良好的依据。
吴文芳吴强宋蓓雯杜新华陆斌文清方健俞嘉怡
关键词:白内障外伤性晶状体B超
角膜内皮炎误诊为病毒性角膜炎一例
2010年
患者女,68岁。右眼红、痛,异物感、畏光、流泪1周于门诊就诊。发病前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检查:视力0.6,结膜混合性充血(+),角膜上皮弥散灰白色点状浸润灶,病变区角膜增厚,后弹力层少量皱褶,内皮层粗糙,有细小色素性状KP(++),房水闪辉(+),未见渗出,瞳孔直径约3.0mm,直接光反射存在,晶体混浊,眼底(-),眼压12.6mmHg。诊断为:右眼病毒性角膜炎,予以阿昔洛韦滴眼液,可乐必妥滴眼液,氧氟沙星眼膏涂眼。
俞嘉怡
关键词:病毒性角膜炎角膜内皮炎阿昔洛韦滴眼液误诊氧氟沙星眼膏感染症状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近期眼压变化的探讨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研究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近期眼压的波动及影响因素。方法 154例189眼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测量术前及术后6h、24h、3d、1wk、1mo和2mo的眼压,进行总体和分组统计比较。结果术后6h和24h平均眼压较术前高,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d平均眼压与术前无差异;术后1wk、1mo和2mo眼压平均值持续下降。统计表明术后眼压的变化与黏弹剂的应用、术中有无晶状体后囊破裂、核硬度和超声能量等因素有关。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会产生眼压的波动,特别早期产生—过性眼压升高,而术后1wk后眼压有逐步下降的趋势。
朱捷俞嘉怡马晓钧王文清吴强陈国辉杨冠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眼压人工晶状体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被引量:21
2008年
目的评价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效果。方法复发性胬肉50例50眼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5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B组25眼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根据Prabhasawat提出的术后分级方法进行分级,平均观察(18±4.7)月。结果A组22眼治愈(占88%),3眼复发(占12%)。B组18眼治愈(占72%),7眼复发(占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发性翼状胬肉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可达到较好的防止再复发的目的。
俞嘉怡
关键词:复发性翼状胬肉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单纯切除复发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不同位置透明角膜切口的角膜散光变化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分析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散光情况评估经不同位置透明角膜切El行超声乳化术后的角膜散光变化情况。方法218例(295只眼)白内障患者分为三组,第一组选择颞侧切口,第二组选择颞上方切口,第三组选择上方切口,三组患者通过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折叠式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前及术后一周、一月、三月分别检测患者角膜散光情况,并通过Holladay—Cravy—Koch方法计算术源性散光。结果术前角膜散光0.5至1.5D的占60.68%,大于等于1.5D的占11.86%,顺归散光占29.49%,逆归散光占51.19%,其余为斜轴散光。术后三次随访颞侧切口组的术源性散光最低,上方切口组的术源性散光最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在上方切口组中发现患者术后角膜散光有向逆归散光转变的趋势。结论白内障患者术前大多存在小于1.5D的角膜散光。在白内障术后早期阶段,颞侧透明角膜切VI引起的术源性散光较小,而上方透明角膜切口不仅可引起较显著的术源性散光,并且术后角膜散光有向逆归散光转变的趋势。
张敏吴强王文清陆斌方健俞嘉怡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透明角膜切口角膜散光
白内障手术植入球面和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后视觉质量的比较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 评估白内障手术植入负球差设计的非球面折叠式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len,IOL)后的视觉质量.方法 取112例(152只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按数字表法被分为三组,第一组植入TecnisZ9003IOL(美国 AMO 公司),第二组植入AcrysofIQIOL(美国Alcon公司),第三组植入HQIOL(法国Hexavision公司).于术后一周、一月、三月分别检测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无眩光及有眩光环境下的白天夜晚对比敏感度,同时检测全眼的球差、第三、第四、第五阶像差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总高阶像差(higher-order aberration,HOA)RMS以及总像差(total ocular aberration,TOA)RMS.结果 术后三次随访三组患者的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一周、一月时三组白天对比敏感度未见显著差异,术后一月、三月时TecnisZ9003组和AcrysofIQ组的夜间对比敏感度在中、低空间频率上明显好于HQ组,同时术后三月时该两组的白天对比敏感度亦好于HQ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术后三次随访TecnisZ9003组和AcrysofIQ组全眼的球差、RMS4均低于HQ组,在术后一月、三月时HOA较HQ组低,同时术后三次随访在瞳孔直径6mm大小时TOA亦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植入负球差设计的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可提高白内障患者术后对比敏感度,降低球差和高阶像差,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
张敏吴强王文清方健俞嘉怡
关键词:白内障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波前像差
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囊袋收缩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 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囊袋收缩综合征的患者行Nd∶YAG激光前囊膜切开及表麻下囊袋松解术治疗,观察二者的临床疗效,为囊袋收缩综合征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安全有效的依据.方法 对23例(23只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囊袋收缩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并分类.囊袋收缩综合征多发生于直径较小的连续环形撕囊眼,可分为初发型、进展型和重度型三型,对各型选择相应治疗方法,治疗后随访1~3个月,观察撕囊口直径,人工晶状体的位置,前房反应,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眼压的变化,判断治疗效果.结果 Nd∶YAG激光前囊膜切开术适用于初发型和进展型囊袋收缩征.表麻下囊袋松解术适用于重度型囊袋收缩征.术后23只眼囊袋收缩未再继续进展,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治疗前、后的视力改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佳矫正视力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治疗后无明显减少,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眼压较治疗前无明显升高,统计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与3个月相比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d∶YAG激光前囊膜切开及囊袋松解术是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囊袋收缩综合征安全有效的方法.预防囊袋收缩综合征发生的关键在于合适大小的前囊膜连续环形撕囊口,以直径5~6mm最为适宜,术中可用角膜标记环钻指导撕囊口的大小.
俞嘉怡
关键词:囊袋收缩综合征连续环形撕囊白内障超声乳化
义眼座暴露的手术治疗被引量:19
2003年
目的 探讨义眼座暴露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 5例 (5眼 )义眼座暴露根据发病时间和暴露面积分别施行单纯缝合术、结膜筋膜松解转移或修补术、锁骨下中厚皮瓣移植术及抗感染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 6月~ 2年 ,5例义眼座暴露均愈合良好 ,未再复发。结论 义眼座暴露采取相应的手术方法 。
陈国辉马晓昀邹俊俞嘉怡
关键词:义眼座暴露外科手术手术方法皮瓣移植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