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伍静

作品数:13 被引量:51H指数: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新闻
  • 4篇传播学
  • 3篇日报
  • 2篇新华日报
  • 2篇新闻学
  • 2篇学科
  • 2篇《新华日报》
  • 1篇新媒体
  • 1篇新闻报
  • 1篇新闻报道
  • 1篇新闻本质
  • 1篇新闻传播
  • 1篇新闻传播学
  • 1篇新闻传媒
  • 1篇新闻改革
  • 1篇学科制度
  • 1篇学科专业
  • 1篇学科专业设置
  • 1篇延安《解放日...
  • 1篇延安整风

机构

  • 13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3篇伍静
  • 2篇刘海贵

传媒

  • 4篇新闻记者
  • 3篇新闻大学
  • 1篇新闻知识
  • 1篇当代传播
  • 1篇新闻爱好者
  • 1篇电视研究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年份

  • 1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造”的悖论:上海最后一份小报《亦报》的短暂繁荣与消失(1949-1952)被引量:2
2018年
1949年上海解放后,两份新型小报《大报》《亦报》相继创刊。在经历短暂的繁荣后,两报于1952年先后以合并、停刊方式告终。新闻史一般认为,"上海解放后过渡性的小型报已完成它的历史任务"。然而,"过渡性"仅仅是一个已知结果的事后判断。事实上,直至1952年3月,主管者仍有"今后就让《亦报》一直出下去"的打算。笔者从报纸与社会交往关系的角度,考察了在解放初社会"改造"的氛围下,《亦报》的编者、作者与读者之间基于人情、趣味的合作共生关系何以演变成一种基于阶级想象的此消彼长的紧张关系,从而给报纸自身造成生存的悖论。
伍静
关键词:小报
党报的另一种传统——延安《解放日报》与重庆《新华日报》的比较及不同命运被引量:15
2015年
重庆《新华日报》和延安《解放日报》代表了中共党报两种不同的风格和传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随着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有过成功的城市办报经验的《新华日报》的传统在党报后来的发展轨迹中几乎踪影全无。本文在追溯《新华日报》传统消逝的原因时发现:毛泽东历次对"大党报"的亲历扶持是《解放日报》模式国家化的直接推动力;建国前后"阶级斗争的工具"定性使党的城市办报遭遇尴尬的意识形态悖论;《新华日报》在特殊时期发挥的超越一般党报的"组织者"功能在建国后趋于过时;国统区新闻界知识分子群体在建国后的整体边缘化使得国统区办报传统后继乏人。
伍静
关键词:延安整风
试论我国高校舆情调查机构的发展策略被引量:2
2007年
舆情调查,从狭义上讲,即是对社会中民众的意见、态度、意识等主观意向进行的调查,在这个意义上,又可称作舆论调查、民意调查(public opinion survey)或民意测验(public opinion poll);从广义上讲,舆情调查相当于社会调查(social survey),即应用于现代社会各个领域的调查,包括民意调查、生活状况调查、社会问题调查、市场调查、研究性调查等等。在我国,真正科学意义上的现代舆情调查是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出现的,当时开风气之先的主要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机构。1982年,由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发起,与《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和北京广播学院共同组成调查组,在北京地区开展大规模受众调查,首次使用计算机抽选样本和统计数据,受到美国著名传播学者罗杰斯的肯定,被国内新闻界誉为“我国新闻史上一次突破性的行动”。
伍静
关键词:舆情调查高校《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工人日报》民意调查
传播学教育在美国被引量:4
2006年
20世纪中后期的美国,在二战和社会科学的催化下,新闻系和言语系这两个实务学科由于接纳了分散在社会科学领域的传播研究,从而与传播学结下不解之缘。传播学教育从此有了两个传统之说,但言语传播与大众传播脱离了特殊的时代背景后,发展一直若即若离,常有政治上而非学术上的结合。美国传播学教育的发展线索比较清晰,与美国高等教育从古典学院到现代综合性大学的演进历程几乎是同步的。其始终在高校的学术要求和业界的就业需求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绝大多数美国传播院系采取理论与实务并重的折中路线,不少院系同时在这两个方面获得威望。
伍静
关键词:传播学教育就业需求
从中美比较看我国新闻传播学学科专业设置中存在的问题被引量:8
2006年
与美国的CIP学科目录相对照,我国目前的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暴露出滞后性和缺乏灵活性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闻传播学科和教育的发展。笔者建议学科目录应体现新闻传播学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学科特点,可考虑在单一的学术学位之外增设专业学位,同时还应将广告、公关、编辑出版和媒介经营管理等发展得较成熟的研究方向升级为二级学科。
伍静刘海贵
关键词:学科专业设置二级学科
从“消息”到“信息”——1980年代我国新闻学对新闻本质的探寻及其与传播学话语的勾连被引量:1
2007年
1978年以后,改革开放的大环境改变了我国新闻学的命运,新闻学是一门独立科学的呼声伴随着业界“新闻改革”的口号此起彼伏。就新闻学界来说,这种呼声既是其内部为确立学科地位而产生的必然诉求,同时也是对当时亟需学理支持的新闻改革实践的一种“同声相应”。
伍静
关键词:新闻学新闻本质传播学话语新闻改革
财经新媒体基于传播力的商业模式探索——以“华尔街见闻”为例
2018年
近年来,在2015年中国股灾、2016年英国脱欧、2017年美国大选等一系列全球热点财经事件的刺激下,作为财经新媒体领域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华尔街见闻"凭借快速、全面、专业、用户体验强的全球市场资讯内容,短时间内斩获了巨额优质流量,积累了庞大的拥有决策权和购买力的高质量用户群,并以高达百分之六七十的用户留存率,实现了指数级的增长,稳居财经类APP前列。用户规模和流量是一切商业模式的基础,不同的流量对应不同的商业模式。针对不同的用户,开拓出知识付费、广告、互联网金融服务、数据服务、技术输出等多元变现渠道。尤其在知识付费领域,"华尔街见闻"不失为中国财经媒体转型进入付费时代的一个极具参考意义的样本。
伍静刘海贵
关键词:传播力商业模式
《南方人物周刊》(2008—2018)版式设计演变趋势简析
2018年
版式设计与视觉传达是新闻类杂志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承担着第一时间吸引读者注意力、引导读者准确高效舒适地接收信息的重要功能。《南方人物周刊》在创刊伊始,就把"好看"的版式与高质量的报道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受国内外设计界极简主义等思潮的影响,同时为了适应新时代快节奏、碎片化的读者阅读习惯与审美方式的改变,近十年来,《南方人物周刊》在版式设计上不断探索、革新:由喧哗到宁静、由绚丽归于素淡、由"霸占"利用版面一切空间到注重受众实际阅读体验……归根结底,易读性成为统领其版面变化的首要原则。
伍静樊嘉政
关键词:版式设计极简主义易读性
小鲍威尔时期的《密勒氏评论报》(1945-1953)及其“左翼”朋友圈被引量:1
2017年
《密勒氏评论报》是近代中国举足轻重的一家美国在华报刊。1949年中美断交后,该报在小鲍威尔的主持下仍奇迹般地在上海坚持出版四年,成为最后离开新中国的外国报刊。本文在精读《密勒氏评论报》原始文本的基础上,从消息来源、采编雇员、社会任职等不同层面追溯、剖析小鲍威尔及其主编时期《密勒氏评论报》的关系网络及其与新闻实践之间的交织与互动,以考察这份以美式新闻专业主义原则相标榜的自由主义刊物何以在国共内战和中共新政权成立的关键时期被收编到中共的外宣话语体系中。本文发现,一旦被赋予"进步新闻工作者"这一标签,小鲍威尔就"不可自拔地"被逐渐"团结"到中共统战系统建构的关系网络中。活跃在小鲍威尔身边的朋友圈——龚澎、冯亦代、孟用潜、杨承芳、刘尊棋、金仲华等,几乎皆为周恩来和宋庆龄为中心辐射出的中共负责外宣的地下党员或左翼人士。即小鲍威尔及《密勒氏》在人员交往层面,始终未走出中共及左翼人士铺开的天罗地网,并在这种影响下潜移默化、不知不觉地做出了意识形态的调整。
伍静
关键词:左翼意识形态
中国新闻传媒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2003年
伍静
关键词:新闻报道伊拉克战争现场直播军事新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