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凤珍 作品数:27 被引量:361 H指数:10 供职机构: 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济宁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哲学宗教 更多>>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 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探讨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与述情障碍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对6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患者组)和60名健康自愿者(对照组)进行测评,并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与述情障碍作相关分析。结果:患者组SCL-90总分及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6个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其TAS总分及因子Ⅰ、Ⅱ、Ⅳ评分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因子Ⅲ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别则无统计学意义。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SCL-90总分与TAS总分及因子Ⅰ、Ⅱ、Ⅳ评分均呈显著性正相关;而与因子Ⅲ评分则无显著性相关。结论: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并与述情障碍有关。 曾昭祥 刘琳 郭军 付凤珍关键词:躯体形式障碍 述情障碍 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行为的预测及护理干预 被引量:24 2007年 目的预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冲动行为,以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应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urses’Observation Scale for Inpatient Evaluation,NOSIE)中的激惹因子,测评20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激惹因子评分高低将患者分为冲动组和非冲动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冲动行为发生率。结果冲动组患者不耐烦、容易生气、不如意便心情烦躁、易激动发牢骚及容易发怒5个项目评分均高于非冲动组(P<0.01),而拒绝做日常事务项目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冲动组患者冲动行为的发生率为85.54%,高于非冲动组的7.69%(P<0.01)。结论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NOSIE中的激惹因子测定,有助于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激惹情绪,预测其冲动行为,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付凤珍 刘琳 詹来英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冲动行为 护理干预 家庭关怀度和自我效能感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家庭关怀度和自我效能感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家庭关怀度问卷(APGAR)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160例经住院治疗病情缓解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估。根据APGAR评分,将患者分为家庭关怀度差组和家庭关怀度好组,然后比较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GSES评分,将患者分为高自我效能组和低自我效能组,然后比较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家庭关怀度好组患者的GQOLI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3个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家庭关怀度差组(t=9.35、4.67、11.10、8.99,P〈0.01),而低自我效能组患者的GQOLI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3个维度评分则均明显低于高自我效能组(t=9.43、4.59、11.18、7.98,P〈0.01)。结论家庭关怀度和自我效能感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刘琳 李传平 曾昭祥 付凤珍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康复期 家庭关怀 自我效能 抑郁症患者生活事件、应付方式及其防御方式的研究 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的生活事件、应付方式及其防御方式,以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为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生活事件量表(LES)、应付方式问卷及防御方式问卷(DSQ)对68例抑郁症患者(观察组)和68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测评,并将测评结果加以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LES总分及LES频次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退避及自责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求助及解决问题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幻想及合理化评分2组间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中间型及不成熟防御机制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成熟防御机制评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抑郁症患者所经历的生活事件较多,他们面对压力情景时较多采用消极的应付方式和不适当的心理防御方式,此为今后开展分析性心理治疗,实施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了依据。 石金琴 曾昭祥 付凤珍 卢世臣关键词:抑郁症 防御方式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抑郁情绪及其与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环境和抑郁情绪及其与复发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自制家庭状况调查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 (FES- CV)及抑郁自评量表 (SDS)对 1 1 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 1 1 0例正常受试者进行问卷调查 ;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的相关因素。 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中情感表达不良、娱乐性差、矛盾性突出、控制性较强 ,其抑郁症状的发生率高 ,抑郁程度较重 ,与正常者组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1 )。与病情复发的相关因素有内向性格、家庭经济条件差、未婚和抑郁情绪等。 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中问题较多 ,患者普遍存在抑郁情绪 ,构成了复发的因素。 付凤珍 刘琳 卢世臣 岳淑英 刘文果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家庭 抑郁 Tourette综合征患儿适应行为能力的调查 被引量:2 2004年 采用儿童适应行为量表 (CABS)对 36例tourette综合征 (TS)患儿和 36名正常儿童进行测评、比较。结果TS患儿除感觉运动及时间定向 2项评分与正常儿童接近外 ,其它 6个分量表、3个因子及适应能力商数评分均明显低于正常儿童 (均P <0 .0 1) ;不同性别TS患儿适应行为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提示TS患儿适应行为能力低于正常儿童 ,而无性别差异。对患儿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 ,应进行早期干预 ,以提高患儿的适应行为能力。 侯秀梅 刘琳 郭慧敏 付凤珍关键词:TOURETTE综合征 早期干预 数据收集 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配偶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配偶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AS)对60名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配偶(观察组)及60名正常女性的配偶(对照组)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SCL-90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社会支持总分及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评分则低于对照组(P<0.01)。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配偶的SCL-90总分及各因子评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评分均呈负相关。[结论]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配偶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与社会支持有关。 刘琳 付凤珍 岳淑英 卢世臣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女性 配偶 心理健康 社会支持 程式化技能训练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幸福度的影响 2009年 目的探讨程式化技能训练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幸福度的影响。方法将112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两组患者均维持原抗精神病药治疗,且日用剂量不变,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为期8W的程式化技能训练。随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采用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及自尊量表(SES)分别于入组时及随访结束时进行评估,并于随访半年及1年时了解两组患者的服药态度、服药情况、门诊随访情况及再住院情况等。结果入组时,PANSS、QOL-100、GWB及SE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随访结束时,观察组患者的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生活质量总评、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评分及GWB、SE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随访半年及1年时,观察组患者的服药态度、服药情况及门诊随访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且再住院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程式化技能训练有助于改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及其幸福度,并降低复发再住院率。 刘琳 曾昭祥 付凤珍 李秀荣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生活质量 幸福度 强化管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强化管理对出院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对96例显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出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进行健康教育、家庭随访、电话咨询等强化管理,对照组出院后不予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坚持服药、定期检查,预防复发、识别发病先兆、家庭护理,自立和重返工作6个项目的遵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其精神症状改善程度(BPRS)、精神病性及社会功能恢复(SDSS)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出院后强化管理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恢复有明显的效果。 付凤珍 郭军 楚平华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健康教育 社区护理 护理管理 康复 惊恐障碍患者患病行为特点及其防御方式的调查研究 2006年 目的探讨惊恐障碍患者的患病行为特点及其防御方式。方法采用患病行为问卷(IBQ)及防御方式问卷(DSQ)对56例惊恐障碍患者和56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加以比较。结果(1)惊恐障碍患者的一般疑病、疾病信念、情感压抑、情绪紊乱、否认心因及易激惹性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惊恐障碍患者中间型和不成熟防御机制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成熟防御机制因子评分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惊恐障碍患者不良情绪明显、“病感”强,且采用较多不适当的心理防御方式。因此,应根据其患病行为及心理防御方式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詹来英 刘琳 付凤珍关键词:惊恐障碍 患病行为 防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