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晓燕
- 作品数:9 被引量:118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观察夹脊穴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PH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夹脊穴注射丹参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星期后、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3个月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3.9%。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夹脊穴穴位注射是一种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 李浪平朱婵丁晓燕王健顾明红
- 关键词:水针疱疹神经痛针药并用
- 桃红四物汤结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2
- 2019年
-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结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为推广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全部120例病例来源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疼痛科及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疼痛科。设立中西医结合组(桃红四物汤结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及西医对照组(单纯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中医对照组(单纯桃红四物汤),每组各40例。观察指标(1):一般指标:常规体格检查指标(a routine medical examination,以下简称A):(2)主要疗效指标:采用经颅多普勒监测血流指标(transcranial Doppler,简称TCD),观察治疗前后systolic peak velocity(VS):(椎动脉、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diastolic peak velocity(VD):(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pulsatility index(PI)(阻力指数)变化,客观评价治疗前后对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进而对脑部供血的影响。(3)综合评价指标:采用王新伟等的"20分评分法"及于泽生的"主观满意度"(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评价交感神经症状。结果治疗前3组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1月,3月后中西医结合组、西医对照组、中医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89.00%、72.50%,3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西医结合组均优于西医对照组和中医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3组血流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西医结合组均优于两个对照组(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结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交感型颈椎病在交感症状程度改善、临床综合疗效方面及椎动脉血流改善情况方面优于单纯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和单纯服用桃红四物汤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结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的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在治疗交感型颈椎病方面值得探索
- 丁晓燕戚倩云刘薛峰谢磊刘伙生
- 关键词:桃红四物汤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
- 深刺针法联合手法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及对实验室指标水平的影响被引量:56
- 2020年
- 目的探讨深刺针法联合手法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及对实验室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收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人共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70例),两组均西医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手法推拿,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深刺针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白细胞介素1β(IL 1β)及白细胞介素6(IL 6)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77.14%(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及CASC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1.77±0.36)分显著优于对照组(2.52±0.58)分及治疗前(6.69±1.53)分(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结论深刺针法联合手法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显著提高症状控制效果,提高颈部活动能力,降低血液黏稠度,并有助于拮抗炎性细胞因子表达。
- 李明礼张晓贝谢磊丁晓燕
- 关键词:血液黏度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
-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16年
-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DLBP)的概念由Crock 首先提出,指由椎间盘内各种病变(如退变、终板损伤等)刺激椎间盘内疼痛感受器所引起的腰痛,不伴有典型的神经根性症状和体征,无神经根受压或脊髓运动节段过度的放射学证据。
- 李浪平朱婵李传明丁晓燕顾明红
- 关键词: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神经根受压椎间盘内疼痛感受器根性症状脊髓运动
- 继发性脊柱间盘炎治疗研究进展
- 2020年
- 脊柱间盘炎(Spondylodiscitis)指相邻椎体、椎间盘、椎间隙的炎症乃至感染化脓,也有称之为"椎间隙感染"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脊柱间盘炎主要由传统或微创椎间盘手术或治疗引起,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严重的脊柱疼痛伴或不伴发热,三分之一的患者存在神经系统症状,包括下肢无力、瘫痪、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下降等。国外学者在上世纪50年代报道此前症,其术后总体发生率在0.8%~3.0%,多在术后4w发病。
- 丁晓燕张晓贝黄骏
- 关键词:括约肌功能感染化脓椎间盘手术椎间隙感染神经系统症状脊柱
- 中药口服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被引量:20
- 2019年
- 目的探讨中药口服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签法将13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5例。2组均予牵引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并予中药口服联合穴位注射,每日1次。2组均治疗5 d后休息2 d,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McGill疼痛问卷(MPQ)评分、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相关肌肉表面肌电信号中位频率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38%(62/65),对照组为73.85%(48/65),试验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MPQ评分明显降低,CASCS评分明显升高(P<0.05);2组治疗后比较,试验组上述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试验组治疗后相关肌肉表面肌电信号中位频率明显提高(P<0.05);2组治疗后比较,试验组相关肌肉表面肌电信号中位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试验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及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2组治疗后比较,试验组上述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口服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有效减轻患者症状体征,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并能改善相关肌肉表面肌电信号中位频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 丁晓燕陈建秋刘薛峰谢磊李明礼余思云
- 关键词:穴位注射神经根型颈椎病炎症因子
- 一种腿部康复训练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腿部康复训练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安装有底座,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安装有下支撑杆,所述下支撑杆的一侧连接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的一侧连接有上支撑杆,所述上支撑杆的顶部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
- 丁晓燕黄骏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文献传递
- 肩三针穴位注射联合小针刀松解配合手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被引量:21
- 2018年
- 目的观察肩三针穴位注射联合小针刀松解配合手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确诊为肩周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注射针刀手法治疗组(采用肩三针穴位注射联合针刀松解和手法治疗)和针刀手法治疗组(采用单纯针刀松解联合手法治疗),每组34例。两组患者均每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3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7、21d应用VAS评分评估患者的主观疼痛感受。肩周炎临床疗效标准分为治愈、显效、好转、无效,治愈、显效、好转纳入治疗总有效率计算中。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3、7、21d的疼痛VAS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值均<0.01)。注射针刀手法治疗组治疗后3、7d的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针刀手法治疗组同时间(P值均<0.01),两组间治疗后21d疼痛V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治疗结束后,注射针刀手法治疗组治愈27例、显效3例、有效3例、无效1例;针刀手法治疗组治愈24例、显效5例、有效4例、无效1例。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均为97.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肩三针穴位注射联合小针刀松解配合手法治疗肩周炎能快速缓解肩周疼痛,改善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黄骏顾明红朱婵丁晓燕李传明张晓贝
- 关键词:肩凝症肩三针小针刀手法松解
-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中医特色疗法在交感型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 2024年
-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中医特色疗法在交感型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治疗的90例交感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特色疗法(推拿配合揿针疗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主要症状积分、超声检查指标、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交感神经症状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1%,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主要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期末流速(VD)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DI评分、颈交感神经症状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中医特色疗法治疗交感型颈椎病可明显缓解症状,调节椎动脉血流,提高临床疗效,且具备安全性。
- 丁晓燕张晓贝
- 关键词:交感型颈椎病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