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齐如林

作品数:7 被引量:21H指数:4
供职机构:聊城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网络时代
  • 4篇非物质文化
  • 4篇非物质文化遗...
  • 3篇人文
  • 3篇人文环境
  • 3篇互动
  • 1篇新闻
  • 1篇新闻奖
  • 1篇艺术
  • 1篇艺术赏析
  • 1篇中国新闻
  • 1篇中国新闻奖
  • 1篇时评
  • 1篇时评写作
  • 1篇思考力
  • 1篇判断力
  • 1篇资源保护
  • 1篇作品标题
  • 1篇维度
  • 1篇写作

机构

  • 7篇聊城大学

作者

  • 7篇齐如林
  • 4篇张宪昌
  • 1篇王秀清
  • 1篇王黎

传媒

  • 1篇新闻与写作
  • 1篇贵州教育学院...
  • 1篇中共成都市委...
  • 1篇宁波广播电视...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聊城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5篇2008
  • 1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标题:传神而富有魅力的“眼睛”——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获奖新闻作品标题辞格艺术赏析被引量:4
2006年
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揭晓,270篇作品脱颖而出,夺得大奖。不难看出,这些作品之所以能够赢得众多评委的青睐,制作传神而富有魅力的“眼睛”——标题,是一个重要原因。
齐如林
关键词:作品标题中国新闻奖艺术赏析获奖新闻
时评写作三维度探索被引量:2
2008年
基于新闻时评的发展现状,迫切需要我们思考其写作本身需要规范和创新的要求。就其写作维度来讲,评出力度、深度和高度当是新闻时评的永久追求。其中,评出力度是为彰显新闻时评判断力,评出深度是为造就新闻媒体思考力,评出高度是为体现新闻传播建设性。
王秀清齐如林王黎
关键词:时评写作维度判断力思考力
网络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被引量:1
2008年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最终的目的,是在于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中体现出来的。如何将人民群众纳入到保护大军中来,是一个重要环节。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诉诸老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互联网,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切入点之一。
齐如林张宪昌
关键词:网络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互动人文环境
苫山古村落民俗艺术价值研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世界对古村落民俗艺术价值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国内外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对其给予了高度重视。通过对古村落民俗艺术形式、特点和价值功能的分析,研究古村落民俗艺术的文化创造、符号表现、欲求传达等特色,既是实践催...
齐如林
关键词:民俗艺术资源保护历史传承古村落
文献传递
网络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被引量:6
2008年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最终的目的,是在于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中体现出来的。如何将人民群众纳入到保护大军中来,是一个重要环节。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诉诸老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互联网,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切入点之一。
齐如林张宪昌
关键词:网络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互动人文环境
网络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被引量:4
2008年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最终的目的是在于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中体现出来。如何将人民群众纳入到保护大军中来,是一个重要环节。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诉诸老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互联网,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切入点之一。
齐如林张宪昌
关键词:网络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互动人文环境
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视听复合传播模式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最终的目的是在于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中体现出来。如何将人民群众纳入到保护大军中来,是一个重要环节。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诉诸老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互联网,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切入点之一。
齐如林张宪昌
关键词:网络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