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焰
- 作品数:84 被引量:504H指数:12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7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更多>>
- 乳腺癌中FOXP3和TGF-β_1的表达及意义
- 2010年
- 目的通过对乳腺癌组织中FOXP3mRNA及其蛋白、FOXP3+淋巴细胞和TGF-β1蛋白的检测,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和5年以上随访结果,分析它们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平台,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二步法检测9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26例癌旁乳腺组织中FOXP3+淋巴细胞、FOXP3及TGF-β1蛋白的表达,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FOXP3mRNA的表达。结果 FOXP3mRNA主要表达于乳腺腺上皮和乳腺癌细胞中,FOXP3mRNA在癌间质浸润的少量淋巴细胞中也有表达。乳腺癌实质FOXP3mRNA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46.7%vs3.8%,P<0.01)。FOXP3蛋白主要表达于乳腺腺上皮和乳腺癌细胞中,FOXP3蛋白在癌间质浸润的部分淋巴细胞中也有表达。FOXP3蛋白阳性染色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乳腺癌实质FOXP3蛋白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52.2%vs7.7%,P<0.01);乳腺癌间质浸润FOXP3+淋巴细胞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32.7%vs7.7%,P<0.01)。乳腺癌实质FOXP3mRNA和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897,P<0.01);癌旁组织FOXP3mRNA和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693,P<0.01)。乳腺癌间质浸润的FOXP3+淋巴细胞和癌实质FOXP3蛋白表达无相关性(P>0.05)。乳腺癌实质FOXP3mRNA及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与5年生存率无关。乳腺癌间质浸润的FOXP3+淋巴细胞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和c-erbB-2过表达呈正相关(P<0.05);与5年生存率无关。乳腺癌组织TGF-β1蛋白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1);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与5年生存率无关。乳腺癌间质浸润FOXP3+淋巴细胞与癌组织TGF-β1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342,P<0.05)。乳腺癌组织中FOXP3蛋白表达和TGF-β1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249,P<0.05)。结论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FOXP3+淋巴细胞可能在乳腺癌的免疫逃逸中发挥一定作用。乳腺癌实质中FOXP3表达增高与乳腺癌的侵袭转移关系密切�
- 黄焰吴强
- 关键词:FOXP3TGF-Β1蛋白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细胞增多C-ERBB-2临床病理资料
- 乳腺癌前不同病变中多种生物标志的变化规律及意义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探讨多种生物标志在乳腺癌前不同病变中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ER、PR、pS2、p53和c-erbB-2在正常乳腺组织、单纯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和早期癌中的表达。结果ER、PR表达与乳腺增生病情程度密切相关(r=0.446,P<0.0001;r=0.363,P<0.0001),阳性表达率在不典型增生组分别为64.4%和73.3%,显著高于正常组(分别为11.5%和15.4%)和单纯增生组(分别为22%和28%)。pS2、p53、c-erbB-2在癌前不同病变中的表达率较低。发现>2个指标的共表达在不典型增生组为68.9%,显著高于正常组(3.8%,P<0.01)和单纯增生组(14%,P<0.01)。结论ER、PR是促进乳腺增生发展和癌变的重要影响因子,临近癌变存在显著增高的多生物指标共表达。
- 黄焰朱月华王德文李晓斌尉承泽王刚乐宋志武郑晓玲
- 关键词:癌前状态
- 早期肠内营养对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营养状态、肝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19
- 2010年
-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对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营养状态、肝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531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EEN组和延迟肠内营养(DEN)组,EEN组在术后24 h给予肠内营养,DEN组在术后1~7 d内给予全胃肠外营养,7 d后给予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营养状态、肝功能及并发症。结果EEN组的肛门平均排气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均少于DEN组。术后第10天,EEN组的ALB水平高于DEN组(P〈0.01);TBIL、ALT、AST水平低于DEN组(P〈0.01)。EEN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低于DEN组。结论EEN可显著改善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的营养状态及肝功能,减少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游华梁峰刘莎莎陈济生尉承泽黄焰宋志武王钢乐
- 关键词:肠内营养胃切除术营养状态手术后并发症
- 乳腺癌演变过程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表达和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乳腺癌演变过程中的表达变化规律和意义。方法:采用ELESIA方法检测28名健康女性,51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8例非典型增生患者,60例乳腺癌患者血清中IGF-1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正常乳腺组织,52例乳腺良性肿瘤组织、35例非典型增生组织、49例乳腺癌组织中IGF-1的表达程度。结果:IGF-1在非典型增生组织中表达程度与在乳腺癌组织、乳腺良性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相比呈高表达,P值分别为0.0208、0.048和<0.001。乳腺癌组织和良性肿瘤组织的IGF-1表达程度与正常乳腺组织相比呈高表达,P=0.0008,P=0.0004。非典型增生患者和乳腺癌患者血清中IGF-1表达水平与乳腺良性肿瘤患者血清和正常女性血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绝经前乳腺癌患者血清的IGF-1表达水平比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高,P=0.039。结论:IGF-1在乳腺癌的发生和演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IGF-1可能在非典型增生组织向癌的转变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血清高水平的IGF-1可能与绝经前女性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增加有关。IGF-1可能为乳腺癌的发病风险预测和靶向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 朱坤兵尉承泽黄焰朱运峰王钢乐宋志武赵立黄长江
- 关键词:乳腺肿瘤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免疫组织化学增生
- 胃癌DNA非整倍体的临床意义及其与癌基因扩增的关系
- 1996年
- 对41例原发性胃癌用流式细胞光度术分析,结果58.5%为非整倍体瘤。非整倍体与胃癌的局部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癌基因cmyc,cerbB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EGFR)扩增与非整倍体之间存在相关性(P<0.005,r=0.802)。
- 黄焰宋廷惠蒋彦永陆应麟陈立军
- 关键词:胃肿瘤非整倍性癌基因扩增流式细胞术
- 人乳腺珠蛋白mRNA在腋窝淋巴结及外周血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探讨人乳腺珠蛋白mRNA(hMAM mRNA)在乳腺癌组织、腋窝淋巴结及外周血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技术检测乳腺癌组织、腋窝淋巴结及外周血中hMAMmRNA的表达情况,并取乳腺良性肿瘤、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作为阴性对照。结果(1)在15例新鲜乳腺癌组织中有14例hMAM mRNA表达阳性,表达的敏感性为93%,在乳腺良性肿瘤及非乳腺组织中不表达;(2)在30例腋窝淋巴结中hMAM mRNA总的阳性表达率63%,其中病理阳性淋巴结hMAM mRNA的表达率为94.4%,病理阴性的淋巴结hMAM mRNA的表达为25%;(3)54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hMAM 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29%;其中Ⅰ期10%,Ⅱ期21%,Ⅲ期45%,Ⅳ期80%。20例乳腺纤维瘤及2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均未检测出hMAM mRNA的表达;hMAM mRNA的阳性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有关。结论人乳腺珠蛋白是检测乳腺癌微转移的特异性指标,可以反映乳腺癌患者微转移情况,对患者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 进淑娟黄焰刘广贤孙雪冬谭燕霍芳马宏宾
- 关键词:乳腺肿瘤人乳腺珠蛋白淋巴结RNA信使聚合酶链反应
- 三阴性乳腺癌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3年
-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乳腺癌已成为中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成为妇女健康的最大威胁[1]。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breastcancer,TNBC)是指ER、PR、HER-2表达均缺失的特殊亚型,约占15%~20%[2-3]。
- 孟迪黄焰
- 关键词:乳腺肿瘤分子标志物
-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观察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临床效果。方法:45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组和完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组,分别为23、22例。EN组手术后24h内经空肠近端营养管输注液体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NutrisonFibre),TPN组经锁骨下中心静脉静滴,共7d。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体重均较术前略低(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总淋巴细胞计数、CD4+/CD8+营养支持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蛋白、白蛋白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N组较TPN组肠功能恢复快,排便时间早(P<0.01),平均住院费用低。伤口愈合情况、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有利于肠功能恢复,住院费较低,易为患者接受。
- 王钢乐黄焰宋志武尉承泽
- 关键词:肠内营养完全胃肠外营养胃癌
- 人乳腺珠蛋白单克隆抗体制备及生物特性鉴定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构建重组hMAM蛋白,通过杂交瘤技术获得特异性的抗hMAM的单克隆抗体,并鉴定其生物特性。方法克隆表达hMAM 8-93AA、20-52AA、43-70AA、56-82AA、67-93AA区段的抗原,以纯化的pBV220/hMAM(8-93AA)为免疫原,杂交瘤技术筛选出能稳定分泌抗hMAM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鉴定其表位和特异性。结果获得6个高纯度的重组抗原,通过pBV220/hMAM(8-93AA)免疫小鼠后,获得2株稳定分泌抗hMAM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MAb1、MAb2分别是识别hMAM20-52AA、hMAM52-67AA片段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该抗体仅在乳腺组织中呈阳性反应,在其他肿瘤组织中不反应。结论通过杂交瘤技术成功制备了两株稳定分泌且高特异性的抗hMAM不同位点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为进一步研制高灵敏的乳腺癌早期检测试剂奠定了基础。
- 杨锡琴吕晓娟王国华黄焰宋晓国陈堃修冰水冯晓燕张贺秋
- 关键词:人乳腺珠蛋白杂交瘤技术单克隆抗体
- AGR2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3
- 2008年
- AGR2基因是一种与人类早期阶段前后位分化相关的基因,位于染色体7p21.3,编码一种分泌性蛋白质,是非洲爪蛙黏液腺基因XAG2(xenopus laevis anterior gradient-2)的人型同源物。在最近的研究中发现,AGR2基因在人前列腺癌和乳腺癌中表达率增高,是与肿瘤分化、转移相关的基因。子宫内膜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 王红群吴强黄焰丁向东吴正升沈玉先方圣云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癌组织肿瘤分化人前列腺癌非洲爪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