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洁
- 作品数:11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传媒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语言文字更多>>
- 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谈高校学籍管理改革被引量:11
- 2006年
- 本文从国家教育部通过并实施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入手谈当前普遍被高校认同和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必要性,以及探讨如何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改革高校现行的学籍管理体系,使高校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 黄洁
- 关键词: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学籍管理
- 论国学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被引量:1
- 2015年
- 国学教育和媒介素养教育具有相同的兴起背景和培养目标,本文通过挖掘两者的内涵及互为影响关系,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方法、教师素养及氛围营造上探索两者融合互补发展的路径,以期对两者发展有所启示。
- 黄洁
- 关键词:国学教育媒介素养教育
- 行业特色高校选课制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行业特色院校因其学科领域的限制,使选课制这一能改变其只培养精于一隅的专才的制度无法发挥其真正的功效。文章分析了目前行业特色高校开展选课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案。
- 黄洁
- 关键词:行业特色高校选课制
-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评价机制创新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迫切需要定位清晰、目标明确、特色鲜明、科学适用的人才评价机制发挥“风向标”“指挥棒”的作用。聚焦中国特色,要以服务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和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目标,坚持自主性导向,重塑人才评价的价值引领,尊重学科规律,构建分层分类人才体系,坚持科学化导向,重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坚持系统重构,建立人才评价监督保障体系。
- 黄洁张邦卫
- 关键词: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评价机制
- 哲学社会科学高端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研究被引量:5
- 2020年
- 哲学社会科学高端人才培养是个系统工程。培养哲学社会科学高端人才,要构建全方位的哲学社会科学育人体系,完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选拔评价机制,建立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长效激励机制,营造适合哲学社会科学高端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 黄洁
- 关键词:哲学社会科学高端人才
- 提升行业特色 彰显竞争优势
- 2010年
- 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特色高校特色鲜明,与行业联系密切,最有条件走高水平特色发展道路,在建立特色型大学中发挥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行业特色高校如何抓住机遇,保持并发挥学科特色和行业科技优势,
- 黄洁
- 关键词:行业特色高校竞争优势高等教育体系高校特色
- 基于教育共同体的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与路径创新被引量:1
- 2023年
- 传媒产业深度结构性变革对传媒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倒逼高校传媒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与创新,催生产教融合方式的迭代升级。文章从教育共同体视角出发,提出基于“融合、联动、协同的政产学教育共同体”发展理念的新闻与传播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模式以“学科融合、知识融合、技能融合、媒体融合”四位融合为目标,打通课程教学链、内外导师链、科教平台链、实践基地链四个育人维度,构建政产学育人机制、运行机制、驱动机制、保障机制四大协同体系,汇聚整合知识、人才、技术、信息、资金等资源要素,形成“全方位、全链条、全流程、全媒体”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学位硕士人才培养路径。
- 黄洁张邦卫陈晓凤
- 关键词:教育共同体
- 县域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实证研究——以浙江传媒学院与桐乡市为例被引量:3
- 2018年
- 自2010年以来,浙江高等教育出现了向县域进一步纵深发展的新一轮办学模式探索。文章以浙江传媒学院与桐乡市互动发展的实证为例,以高校三大职能为主线,梳理两者互动发展的现状,指出县校互动还存在互动理念不统一、互动体系未建立、互动长效合作机制未形成等问题。文章认为:县校协同发展,统一认识,明确定位,是校地互动的前提;政府主导,高校主动,社会广泛参与,是校地互动的思路;顶层规划,制度保障,是校地互动的关键;体制健全,机制创新,是校地互动的保障。
- 黄洁
- 关键词:区域互动实证研究
- 媒介素养教育与大学教育改革被引量:1
- 2010年
-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一场全球性的媒介素养教育运动开始从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等发达国家向全世界蔓延。世界媒介素养教育运动的兴起,给大学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发展媒介素养教育既是大众文化传播的需要.也为大学教育改革带来了生机。
- 黄洁陈莉娟
- 关键词:媒介素养教育大学教育改革大众文化传播教育运动
- 网络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被引量:3
- 2011年
- 培养创新人才是国内高校的教学目标,网络教育是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其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尤其是在对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能发挥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文章从网络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中外利用网络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现状比较等几方面阐述网络教育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提出在国内普通高等教育中实施网络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几点建议。
- 黄洁
- 关键词:网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