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凯
- 作品数:27 被引量:147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女性膀胱颈腺性膀胱炎的临床特点
- 通过对膀胱镜检查发现膀胱颈腺性膀胱炎的女性患者进行临床特点方面的探讨,以提高对女性膀胱颈腺性膀胱炎的认识.患者91人,均为女性,年龄26~62岁.临床症状主要为尿频、尿痛、排尿困难等LUTS症状.病程1月~6年.尿常规检...
- 黄凯吴萍辉
- 肾鲕状结石成分构成的初步研究
- 2021年
- 目的:了解肾鲕状结石不同层面间的结石成分组成特点。方法:通过术前影像学筛选,共收集52例通过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或肾脏切开术完整取出的鲕状结石。用电动切割器沿结石中心切割,按核心、中层、外层分层取样,每例收集3份结石标本,共收集156份结石标本,分别用红外光谱分析法测量结石成分。结果:52例肾鲕状结石分别为草酸钙结石29例,尿酸结石17例,磷酸钙结石5例,胱氨酸结石1例。在以草酸钙成分为主的混合结石中,其核心层主要由碳酸磷灰石构成,草酸钙从内到外分布,含量逐渐增多,外周层主要由一水草酸钙和二水草酸钙组成,其分布有统计学差异。以尿酸成分为主的结石中,其核心层主要由尿酸铵(URAM)构成,外层主要为无水尿酸成分,其分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肾鲕状结石为混合盐结石,各结石成分组分在结石各层面中并非均匀分布。在以草酸钙成分为主的肾鲕状结石中,其成石核心是碳酸磷灰石;在以无水尿酸为主的尿酸结石中,其成石核心是尿酸铵。
- 李智伟蒋志强戴灵芝黄凯
- 关键词:红外光谱分析
- 阴茎疣状癌1例被引量:1
- 2007年
- 患者男,58岁,因阴茎肿块1个月入院。患者自幼有包茎,1月前发现阴茎头部有一约1cm的包块,触痛,局部发红,肿块逐渐增大,排尿无异常症状。自行局部外敷中药后出现包皮溃烂,并有脓液流出。否认冶游史,妻子否认HPV感染史。两侧腹股沟未扪及肿大之淋巴结,阴茎包皮肿胀,背侧呈蜂窝炎性表现,部分包皮有破溃,可见脓性分泌物,恶臭。
- 蒲友敏黄凯
- 关键词:阴茎
- 肾切除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探讨
- 2015年
- 目的:分析肾切除的原因,探讨预防或减少肾脏切除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过去6年肾切除病例394例。结果:上尿路结石并肾脏无功能170例(43.1%)。肾输尿管及其他部位肿瘤91例(23.1%)。泌尿系感染66例(16.8%)。肾损伤34例(8.6%)。先天性畸形33例(8.4%)。结论:加强人民群众的健康教育,有利于疾病早期诊断,及时合理地处理,准确地评价肾功能,可有效减少肾脏切除或延缓肾切除。
- 邹志学黄凯何乐业蒋志强尹光明戴英波曾青范祚卿
- 关键词:肾切除尿结石肿瘤
- 20年来睾丸切除的病因变化分析
- 目的 了解20年来睾丸切除手术的病因变化.方法 回顾1993年3月至2013年1月已行单侧或双侧睾丸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对比2008年前、后不同年龄段的比例和病因顺位.结果 2008年以前收治的109位患者中,小于30岁多...
- 何乐业龙智汤育新王津伟蒋先镇黄凯阳建福汤进
- mPCNL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23
- 2015年
- 目的了解患者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术后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某院1 022例患者mPCNL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对患者mPCNL术后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 022例患者,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62例,发生率为6.07%。患者经早期发现、积极治疗后均痊愈出院。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95%CI:1.25-3.92)、血常规(OR95%CI:1.25-14.00)、尿常规(OR95%CI:2.67-10.02)及术中灌注液体量(OR95%CI:1.37-4.18)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年龄(≥60岁)和术中灌注液体量(≥30 L)是患者mPCNL术后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了解相关危险因素,有助于预防和及时治疗患者mPCNL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
- 肖建涛黄凯戴英波蒋志强何乐业蒋先镇尹光明
- 关键词: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肾结石医院感染
- 自噬在草酸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细胞自噬在草酸诱导的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 mmol/L的草酸干预HK-2细胞2 h建立细胞损伤模型,予以3-甲基腺嘌呤(3-MA)处理抑制细胞自噬,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自噬标志蛋白质LC3II的表达,通过MTT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存活率和凋亡率。结果:经HE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HK-2细胞在1和5 mmol/L 3-MA处理后无空泡化现象出现,而在1 mmol/L草酸处理后,细胞出现空泡化现象。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草酸显著上调HK-2细胞LC3II蛋白表达水平(0.62±0.03 vs 0.35±0.02,P<0.05),1和5 mmol/L 3-MA均可抑制HK-2细胞基础自噬水平(分别0.17±0.03 vs 0.35±0.02,0.16±0.03 vs 0.35±0.02,均P<0.05)。1 mmol/L 3-MA对草酸诱导HK-2细胞的LC3II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0.61±0.04 vs 0.62±0.03,P>0.05),而5 mmol/L 3-MA明显下调草酸诱导HK-2细胞的LC3II蛋白表达(0.47±0.04 vs 0.62±0.03,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草酸组HK-2细胞存活率下降[(77.32±2.69)%vs 100%,P<0.05],凋亡率上升[(8.32±1.05)%vs(2.36±0.29)%,P<0.05];而5 mmol/L 3-MA明显改善草酸组HK-2细胞存活率[(91.91±3.36)%vs(77.32±2.69)%,P<0.05],降低细胞凋亡率[(3.45±0.21)%vs(8.32±1.05)%,P<0.05],1 mmol/L 3-MA对细胞存活率[(80.48±3.41)%vs(77.32±2.69)%]、凋亡率[(7.81±0.47)%vs(8.32±1.05)%]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草酸(1 mmol/L)可诱导HK-2细胞发生自噬,3-MA可通过抑制自噬减轻草酸对HK-2细胞的损伤,从而发挥保护作用。
- 刘丹骐雷俊黄凯尹光明
- 关键词:肾小管草酸自噬凋亡
- 应用前列腺素E_1注射治疗勃起功能障碍8年经验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PGE1)注射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的长期疗效、副作用及预后。方法使用PGE1行阴茎海绵体注射,阴茎硬度检查仪(Rigiscan)连续记录1h,并根据观察结果,调查PGE1注射剂量,确定每例患者合适的注射量,掌握注射方法后回家自行注射。共筛选出ED患者410例,随访患者阴茎勃起情况、药量调整和副作用。结果410例ED患者中,心理性139例,静脉性83例,动脉性36例,神经性78例,混合性74例。对治疗满意的患者有256例(62.44%),其中21例(5.1%)在使用PGE15次后停用,并能达到满意的性生活而治愈。293例(71.46%)患者自述注射时有胀痛感。171例(43.17%)因疼痛(105例)、操作不便(25例)、副作用顾虑(37例)和其他原因(4例)而于6个月后放弃治疗。204例(49.76%)患者使用时间已超过1年,24例(5.85%)患者使用时间已超过5年,7例(1.7%)使用已有8年。未发现阴茎异常勃起和阴茎海绵体纤维化。注射损伤阴茎表面血管致瘀斑者有20例。有27例患者失访。结论PGE1是治疗ED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可以长期使用。其最常见的副作用是阴茎疼痛。Rigiscan能帮助确定PGE1的注射剂量。
- 汤育新文甲明蒋先镇阳建福黄凯汤进谭靖戴英波何乐业
- 关键词:勃起功能障碍前列腺素E1注射
- 经皮肾穿刺取石手术后不留置肾造瘘管32例报告
- 目的探讨经皮肾穿刺取石手术后不留置肾造瘘管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临床资料与方法2005年11月至2008年4月,我院泌尿外科有32例患者进行经皮肾穿刺取石手术后未留置肾造瘘管。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18-65岁,平均3...
- 尹光明何乐业蒋先镇戴英波蒋志强黄凯
- 关键词:经皮肾穿刺取石肾造瘘管
- 文献传递
- 66772名体检人员尿石症患病情况调查
- 目的探索在本院进行体检的人群尿石症患病率及发病主要危险因素,为预防和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66 772名体检者进行泌尿系B超、血生化、一般物理检查和性别、年龄等问卷调查。
- 黄凯蒋先镇
- 关键词:体检人员患病率尿石症患病情况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