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玥玥
- 作品数:9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 有机膦酸锆负载手性Pd(Binap)Cl2催化剂的合成及在不对称Suzuki反应中的应用
- 非均相催化Suzuki-Miyaura交叉偶联反应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通过此反应可以合成各种不同的联芳型化合物。本论文合成了一系列带有磺酸基团的有机膦酸锆盐,并将其作为载体,通过离子对机理实现了手性Pd(Binap)C...
- 马玥玥
- 文献传递
- 中学课程中环境教育的实施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环境教育在当前中学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可持续发展和新课改的要求下,文中提出可通过课堂教学(如讲授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及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等)和课外活动(如研究性学习、社会调查活动、环境讲座和环境主题活动等)两种途径实施环境教育,以提高公众的素质,保护地球环境,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张万琼马玥玥蒋邦龙
- 关键词:教育中学课程可持续发展
- 苏童的“归路”与“迷途”——以《河岸》《黄雀记》为中心被引量:1
- 2016年
- 20世纪80年代末以降,苏童开始有意识地从先锋小说阵营中"撤退",小说创作上主动承袭和回归到旧有文学中完整故事情节、相对饱满的人物形象以及相对明确的主题意蕴等叙事方式上来,这些转型给苏童带来广阔的创作空间。但是,长篇《河岸》和《黄雀记》缺乏对造成历史悲剧元素的深度追问,直接导致其文本主旨意蕴上的漂浮不定,简约和平面化了的历史悲剧也难以给人心灵上的共鸣和震撼。同时,叙述者几近毫无价值判断尺度的心理宣泄取代了文本故事的密度,也在削弱着小说文本的厚重感。而对自我文本故事的有意戏仿,又直接导致苏童众多文本故事的类型化和模式化。而造成这些方面的不足,主要原因在于苏童眷恋不舍的先锋叙事理念和创作资源的匮乏。
- 杨国伟马玥玥
- 关键词:《河岸》
- 创伤记忆与黑暗意识——冉冉论
- 2016年
- 作为少数民族女性诗人,或许再也没有谁比冉冉更加关注黑暗了。如果我们结合诗人众多诗作关于黑夜以及黑夜背景的描写的话,冉冉诗歌中的黑夜就不再只是一种单纯的时间概念,而是一种来自于童年创伤的无意识书写。从诗歌文本来看,这种创伤记忆来自于小时候父亲在家庭中的主人地位。父亲是诗人忧伤、痛苦与屈辱的根源,这使诗人的诗歌书写呈现出对黑暗意识情有独钟的状态。记忆的创伤需要治疗、需要倾诉,尽管这种倾诉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自说自话的哑剧。通过诗歌写作,她开始自我倾诉,倾诉自己的创伤记忆,倾诉自己作为女性的感受,也倾诉自己的生活。在这个意义上,她以写作的方式来对抗着创伤性记忆所强加给她的黑暗意识。
- 魏巍马玥玥
- 关键词:冉冉创伤记忆倾听
- 理化生师范生的教育实习研究现状被引量:1
- 2011年
-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物理、化学、生物(以下简称理化生)新课程的深化改革,教育实习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文中通过对西南大学2011届理化生师范生的实习情况调查,研究分析了实习现状和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构了教育实习的新模式。
- 马玥玥张万琼袁芳
- 关键词:教育实习
- 少数民族视野下的东西方文化冲突与民族国家建构——以沈从文与老舍为中心被引量:2
- 2014年
- 社会动荡加剧了文化间的交流与整合,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文化的选择性认同,从而建构了各自的知识谱系。作为少数民族作家的沈从文与老舍,正是通过他们对东西方文化的选择性认同,从而在东西方文化剧烈冲突的清末民初,建构了属于个体性的民族国家观念。这不仅是少数民族作家的文学选择,更是他们在国际国内局势动荡的岁月,将所属民族与整个民族国家的走向联系起来进行思考的结果。尽管因为文化与身份的分裂而使得他们在处理两者关系的时候呈现出某种尴尬,但就总体上来说,这种尴尬也正体现了他们重构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努力。
- 魏巍马玥玥
- 关键词:身份认同民族国家建构
- 现代少数民族文学与主流意识形态——以沈从文、老舍为中心被引量:1
- 2015年
- 以年代作为文学史划界的分期,严重地忽略了现代少数民族文学的特殊性。虽然沈从文、老舍等少数民族作家的写作在某种层面上确实与主流意识形态之间具有某种不谋而合的倾向,但是,这并不抹除少数民族文学与主流文化之间的裂缝。沈从文、老舍与主流意识形态之间的区别,不仅突出了两者之间文艺观念上的不同,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来说也划分了少数民族文学的阈限。这并不是说少数民族文学就不能与主流意识形态形成某种合谋,从而为短期的目标共同努力,少数民族文学之所以为少数民族文学,显然是在与主流文学的互动关系中显现出来的。但是,这也并不是说放弃了民族意识以及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文学还是少数民族文学。
- 魏巍马玥玥
-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学主流意识形态老舍
- 文学如何“虚无”历史?
- 2015年
- 2014年1月17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组笔谈,就当前文学与历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些讨论。之后,《文学评论》在2014年第2期再次发起了"文学不能‘虚无’历史"的笔谈,就这一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对于当前的某些文学创作现象进行剖析,在我看来,这样的讨论无异于一个伪命题,文学虽然与历史相关,但无论如何,文学毕竟不是历史,而历史也不是文学。
- 魏巍马玥玥
- 关键词: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