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颜滨

作品数:63 被引量:206H指数:8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6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腰椎
  • 16篇脊柱
  • 14篇颈椎
  • 11篇内固定
  • 9篇手术
  • 9篇骨折
  • 8篇椎间盘
  • 7篇退行性
  • 7篇前路
  • 7篇椎管
  • 6篇融合术
  • 6篇术后
  • 6篇细胞
  • 6篇脊柱侧
  • 5篇椎体
  • 5篇侧弯
  • 4篇入路
  • 4篇少年
  • 4篇切除
  • 4篇切除术

机构

  • 60篇深圳市第二人...
  • 3篇江苏省人民医...
  • 3篇北京积水潭医...
  • 3篇清华大学
  • 3篇苏州大学
  • 3篇四川大学华西...
  • 3篇清华大学研究...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深圳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青岛大学医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天津医院
  • 2篇中山大学
  • 2篇重庆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63篇颜滨
  • 26篇李振宇
  • 21篇闫洪印
  • 17篇余铮
  • 13篇陈扬
  • 11篇曾腾辉
  • 10篇沈哲
  • 10篇杨欣建
  • 9篇肖建德
  • 9篇顾洪生
  • 9篇周文钰
  • 7篇罗新乐
  • 7篇田长庆
  • 5篇王大平
  • 5篇郭伟壮
  • 4篇林建泽
  • 4篇杨雷
  • 3篇殷国勇
  • 3篇刘伟强
  • 3篇廖振华

传媒

  • 9篇中国骨与关节...
  • 5篇深圳中西医结...
  • 3篇医用生物力学
  • 3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清华大学学报...
  • 2篇中国临床解剖...
  • 2篇广州医药
  • 2篇中国骨肿瘤骨...
  • 2篇第一次全军脊...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标准化
  • 1篇中医正骨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年份

  • 1篇2025
  • 6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 4篇2005
  • 7篇2004
  • 2篇2003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侧弯类型对青少年脊柱生理曲度及骨盆运动学特征影响
2023年
目的探讨不同弯形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站立位及行走时脊柱、骨盆运动学特征,为康复形体训练提供可参考建议。方法使用Diers 4D motion模块测量45名单弯、45名双弯AIS患者及27名健康青少年站立位及行走状态下胸曲角、腰曲角,以及骨盆旋转和骨盆倾斜参数。结果站立位健康组胸曲角(40.67°)和腰曲角(39.68°)角度最大,步行时双弯组胸曲增大角度(6.1°)最大,健康组胸曲增大角度(-10.37°)最小;站立位下单弯组的骨盆倾斜方向与主弯同向。结论相对于站立位,步行时3组胸曲角运动趋势主要以减少为主,且受到侧弯类型的影响,腰曲角则在3组中均表现为减少;两侧弯组站立位骨盆三维形态受腰椎代偿弯影响,且步行时骨盆旋转功能与腰椎代偿弯和骨盆初始位置有关。建议治疗师在进行患者骨盆功能评估和训练时,应充分考虑侧弯弯形可能带来对结果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对盆活动度不足侧进行松解和功能训练,提高骨盆运动功能的对称性。
刘杨王伟君陆昕海韩宗萍汝首杭陈晓生朱智祥卓挺宇杨雷杨雷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脊柱表面形态
应用颈椎椎间融合器27例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分析颈椎椎间融合器(CFC)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对27例植入CFC的脊髓型颈椎病随访3个月~3年,平均1.8年,观察CFC临床应用疗效。结果本组术后均无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影像学资料证实脊髓和神经根减压明显,椎间融合器(Cage)融合良好。术后JOA评分均恢复至15分以上,无症状恶化或复发者。结论Cage融合固定术治疗颈椎病有手术创伤小、无供区并发症、术后恢复快及手术成功率高等优点。
陈扬李锋李振宇闫洪印颜滨高明勇周文玉
关键词:融合术颈椎病
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60岁以上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方式、手术耐受性,手术效果和并发症.[方法]回顾2005年10月至2014年5月,60岁以上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737例,男性296例,女481例.平均年龄67.1岁.根据其临床症...
杨欣建颜滨曾腾辉沈哲
关键词:退行性疾病
多节段颈椎退行性疾病前路手术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为探讨多节段颈椎退行性疾病前路手术的适应症及前路减压与稳定重建术的疗效,对行手术治疗的32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多节段颈椎失稳症及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和混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行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加钢板内固定术者17例;颈前路减压加钢板与单纯椎间融合器(Cage)内固定术者8例;颈前路减压加Cage内固定者5例;2例“跳跃性”病例不同节段分别行Cage加钢板内固定。32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2个月,平均21.5个月。术前JOA评分为(7.43±1.19)分,术后(14.62±3.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疗效优16例,良1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3.8%。1例术后出现神经症状加重,1例双上肢瘫痪完全无恢复。6例术后出现吞咽疼痛或困难,经治疗后恢复,植骨全部融合。认为前路手术的最佳适应症为:累及病变≥2节段;临床表现为颈肩背部疼痛、神经根或脊髓受损,神经系统检查阳性;CT或MRI显示病变来自脊髓前方;经系统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顾洪生李振宇阎洪印田长庆余铮陈扬周文钰曾腾辉颜滨郭伟壮林建泽
关键词:颈椎脊柱融合前路减压手术入路
颈椎术后视力丧失扭转临床报道一例被引量:1
2019年
术后视力丧失(post-operative visual loss,POVL)是一种较为罕见但却毁灭性的术后并发症,有研究报道常规外科手术术后发现视力丧失的发生率为0.0008%-0.02%,在脊椎手术术后的发生率为0.09%-0.2%。术后视力丧失(P0VL)包括了缺血性视神经病变(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ION)、视网膜缺血(retinal ischemia,RI)、皮质盲(cortical blindness,CB)和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其中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最常见.
朱天飞陈晓生张睿李芳颜滨
关键词:视力丧失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ISCHEMIA颈椎
显微镜直视下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及椎间融合术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观察显微镜直视下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及椎间融合术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技术要点和临床效果。[方法]自2004年10月以来,对36例患者实施显微镜直视下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及椎间融合术,其中男27例,女9例;年龄34—67岁,平均42岁。患者术前ADL(ability of dailyliving)评分7.0分。[结果]随访8-16个月,平均9.4个月。手术时间30—160min,平均每个节段45min,术中出血量50—600ml,平均每个节段150ml。无术中并发症。术后ADL评分平均13.8分,术后症状改善率为90%。36例患者,术后影像学检查均显示手术部位减压彻底。随访时X线片显示椎间融合器无松动及下沉、周围无透光带。过屈过伸位X线片显示椎体前后缘椎间距离无改变,椎间高度无丢失,提示融合满意,并能维持一定的颈椎前凸。[结论]显微镜直视下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及椎问融合术具有显著的优点。与传统开放手术比较:(1)组织损伤轻,切口小;(2)极大的减少了术中并发症出现的机会,改善了治疗效果。与内窥镜手术比较:(1)手术范围大大增加;(2)技术操作简单;(3)不受手术节段的限制,可多节段手术;(4)操作不受通道影响,操作更精确,适应证大大放宽;(5)椎间融合器放置更加容易可靠;(6)手术适应证范围明显扩大,无特殊手术禁忌。
颜滨朴庆右肖建德李振宇闫洪印
关键词:显微镜颈椎椎间盘切除术脊柱融合术
青少年特发性胸段脊柱侧弯腹壁肌群厚度与弹性的超声学特征被引量:4
2023年
为研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前外侧核心肌群的形态学与生物力学特征,选取25名10~17岁特发性胸段脊柱右侧弯患者(Cobb角为21.36°±8.26°),分别利用高频B型超声及剪切波弹性成像测量其仰卧位和站立位下的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厚度和弹性,并与25名健康青少年进行对比分析。测量了研究对象平静呼气末的肌肉厚度值及最大吸气末与最大呼气末的肌肉厚度差值(即收缩厚度差),以及平静呼气末的肌肉弹性值。厚度测量结果表明:仰卧位下,侧弯组左侧腹外斜肌较健康组更薄(P=0.03),其收缩厚度差也较大(P=0.04),侧弯组自身凸凹两侧腹横肌显著不对称(P=0.02);站立位下,侧弯组腹肌厚度与收缩厚度差均与健康组无明显差异。弹性测量结果表明:仰卧位下,侧弯组左侧腹外斜肌弹性值较右侧更大(P=0.03);站立位下,侧弯组仅左侧腹横肌弹性值较健康组更大(P=0.03)。研究结果显示青少年特发性胸段脊柱右侧弯患者腹外斜肌和腹横肌的厚度及弹性有凸凹侧差异,且与健康青少年有不同程度差异,对该类型侧弯患者进行保守治疗时可关注该肌群特点,以提高治疗效率。
李令岭付娉婷颜滨陆昕海汝首航矫玮
关键词:特发性脊柱侧弯
不同体位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的超声影像测量与分析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超声评估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脊柱两侧椎旁肌的对称性和形态学特征,为AIS运动治疗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收集23例AIS患者(患者组)与23例无脊柱侧凸的青少年(对照组),应用超声对两组受试者在休息位(腰背部肌肉取俯卧位、腹部肌肉取仰卧位)、站立位下测量椎旁肌(T_(12)~L_(5)水平竖脊肌、T_(12)~S_(1)水平多裂肌、腰方肌和腹横肌)厚度,计算肌肉厚度变化率。结果休息和站立位时,AIS患者主弯曲线T_(12)~L_(4)水平竖脊肌、T_(12)~S_(1)水平多裂肌、腰方肌和腹横肌(仅休息位)凸侧厚度均小于凹侧(P<0.05);休息和站立位时,AIS患者凸侧竖脊肌、多裂肌、腰方肌和腹横肌(仅休息位)厚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AIS患者凹凸两侧的竖脊肌收缩厚度变化率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休息和站立位时,AIS患者主弯曲线多个椎体节段椎旁肌对称性不良,较对照组凸侧椎旁肌厚度薄。
杨巧华颜滨李征毅杜冰冉汝首航姜江汪斐贾蕊李鉴轶
关键词:特发性脊柱侧凸超声椎旁肌厚度
经关节螺钉固定术在下颈椎骨折脱位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 探讨及评价经关节突螺钉技术治疗下颈椎脱位的应用效果。方法 使用经关节突螺钉技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17例,其中单节段固定12例,双节段5例。改良Klekamp经关节螺钉固定技术,以上位节段侧块背面中心点偏内侧1mm、偏下方1mm为入钉点,外倾20~25°,下倾35~40°行四层皮质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患者颈椎基本达到完全复位,无椎动脉及颈髓损伤等并发症,均达到了骨性愈合。结论 下颈椎经关节突螺钉置入简单,安全性高,生物力学固定融合性能好,适应范围广泛,是传统后路固定融合方法的创新与补充。
颜滨李振宇闫洪印余铮陈扬
关键词:经关节螺钉颈椎关节突交锁脱位内固定
血管内皮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和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03年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CF)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因子,探讨应用和拮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疾病过程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陈扬肖建德李振宇闫洪印田长庆龚敏颜滨曾腾辉陈德学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因子生物学活性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