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海亮
- 作品数:86 被引量:407H指数:12
- 供职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草地贪夜蛾在玉米单作及玉米大豆间作田的扩散规律被引量:14
- 2022年
-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是新入侵我国的一种重大致灾性害虫,对我国玉米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于2019年和2020年在田间调查研究了草地贪夜蛾在玉米单作以及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的田间扩散规律。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幼虫在2019年的36 m^(2)和2020年的64 m^(2)小区中存活率分别为43.4%和60.3%,为害株率分别为24.3%和21.1%,扩散半径分别为336.4 cm和611.3 cm。在扩散方向上没有明显的方向性,呈向四周随机扩散趋势,两年试验最远扩散距离均达到小区边缘。在玉米-大豆2∶2和2∶4间作田中玉米的总被害率、被害级别及草地贪夜蛾幼虫扩散半径与玉米单作田无显著差异,表明玉米-大豆2∶2和2∶4间作并不能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田间迁移扩散起到阻碍作用。草地贪夜蛾幼虫在玉米-大豆2∶2和2∶4间作田中玉米上的存活率分别为24.67%和23.67%,均显著低于玉米单作田中幼虫存活率,表明玉米-大豆间作可能会对其种群发展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草地贪夜蛾的种群监测及综合防控提供了参考。
- 郭井菲韩海亮何康来白树雄张天涛王振营
- 关键词:玉米大豆间作
- 水田、旱地与水旱轮作种植方式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差异被引量:12
- 2016年
- 对种植双季玉米、单季水稻及玉米-水稻水旱轮作这3种种植方式土壤微生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水稻的轮作模式能调节土壤p H值,显著增加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含量,且土壤革兰氏染色阴性细菌和阳性细菌的比值最低,土壤生态系统最稳定。
- 苏婷韩海亮赵福成王桂跃
- 关键词:土壤PH值微生物群落
- 玉米纹枯病抗病相关基因ZmPR1a的应用和筛选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玉米纹枯病抗病相关基因ZmPR1a,并利用ZmPR1a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快速筛选玉米纹枯病抗性中的应用。进一步给出一种玉米纹枯病抗性的快速筛选方法,包括玉米苗期接种纹枯病菌、取样进行RNA提取、cDNA合成...
- 陈斌赵福成韩海亮侯俊峰王桂跃
- 文献传递
- 性比对草地贪夜蛾交配和繁殖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
- 2023年
- 为明确性比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Lepidoptera:Noctuidae)成虫交配和繁殖的影响,为性信息素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特设置雌雄性比为4∶1、3∶1、2∶1、1∶1、1∶2、1∶3和1∶4的7个处理,通过解剖雌蛾卵巢的方法调查不同性比对成虫交配能力的影响,并采用生物学方法调查性比对成虫寿命,以及雌蛾产卵前期、产卵历期、产卵量与孵化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少雄蛾比例可以显著(P<0.05)降低雌蛾的交配率,单头雌蛾的平均交配次数随着雌雄性比的降低而显著增加,从4∶1时的0.39次增加到1∶4时的2.31次。随着雌雄性比的增大,平均单头雄蛾的交配次数从4∶1时的1.56次下降到1∶4时的0.50次。当雌雄性比为1∶1时,雌、雄成虫的寿命均最长。当雌雄性比>1时,单雌产卵量和卵孵化率均较低,随着雌雄性比的降低,二者显著增加,当雌雄性比降至1∶1时,二者分别为949.48粒和73.68%,但若在此基础上继续增加雄蛾比例,这两个参数不再显著增加。不同性比下,雌蛾的产卵量和幼虫孵化量均集中在羽化后7 d以内。随着雌雄性比的增大,产卵历期相对延长,但峰值相对降低。综上,当雌雄性比为1∶1时,草地贪夜蛾的雌蛾具有最长寿命,可充分交配,并具有最高的单雌产卵量和卵孵化率。在此基础上降低雄蛾比例,可降低交配率和雌蛾交配次数,进而降低单雌产卵量和孵化率。
- 韩海亮包斐陈斌徐红星王桂跃吕仲贤赵福成
- 关键词:成虫寿命交配次数繁殖能力
- 6种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控效果被引量:9
- 2020年
- 2019年5月9日,在东阳市鲜食玉米田发现草地贪夜蛾,并对鲜食玉米生产造成重大影响。为有效防治草地贪夜蛾危害,选取本市农资店容易购买到的6种农药,使用人工施药的方式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3 d,10%甲维·茚虫威悬浮剂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防效为97.3%,5%甲维盐水分散粒剂+50 g/L虱螨脲乳油的防效为91.8%,苏云金杆菌、20%甲氰菊脂乳油和2.5%高效氯氟氰菊脂水乳剂的防效较差。
- 董航顺韩海亮徐晓芳贾华凑
- 关键词:死亡率
- 玉米粗缩病发病流行规律的探讨被引量:1
- 2012年
- 通过人工饲养灰飞虱,饲毒后经网箱接种和田间网棚接种不同叶龄的玉米,结果表明,室内网箱接种后移栽大田效果优于室外网棚接种,水稻黑条矮缩病株做毒源饲毒效果优于玉米粗缩病株做毒源,玉米5叶龄以前是粗缩病发生的敏感期,叶龄越小,粗缩病发病越重。
- 王桂跃韩海亮苏婷王华第
- 关键词:玉米粗缩病
- 鲜食糯玉米田不同除草剂的除草效果及减量试验被引量:7
- 2020年
- 对1种苗前土壤处理除草剂和2种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剂在鲜食糯玉米田的除草效果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960 g/L精异丙甲草胺EC以推荐用量土壤处理对马唐的防效最好,对酸模叶蓼封闭效果较差,减量20%和30%处理的总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有降低趋势,但与推荐用量无显著性差异。苗期10%硝磺草酮SC对所有杂草防效均较好,推荐用量药后35 d总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98.19%、93.34%,减量30%和添加激健处理药后15、35 d的总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与推荐用量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30%苯唑草酮SC除草效果不佳,推荐用量药后15 d总草防效仅为53.51%,药后35 d鲜重防效仅为13.00%~35.48%,减量30%或添加激健对防效均无显著性影响,激健增效作用不明显。所有试验处理均对浙糯玉14的生长安全。
- 韩海亮赵福成包斐谭禾平楼肖成王桂跃
- 关键词:鲜食糯玉米除草效果
- 人工饲料饲养草地贪夜蛾的生长发育与繁殖被引量:14
- 2020年
- 【目的】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于2019年1月侵入我国。室内大规模饲养可为草地贪夜蛾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材料。【方法】本文制备草地贪夜蛾人工饲料,并比较草地贪夜蛾在人工饲料和天然食料上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指标。【结果】饲喂人工饲料和玉米叶的草地贪夜蛾幼虫存活率分别为86.33%和86.00%,幼虫历期为17.94 d和18.11 d。人工饲料饲养的草地贪夜蛾雌雄成虫寿命分别为13.92d和12.00d,而饲喂玉米叶的草地贪夜蛾雌雄成虫寿命分别为13.83 d和12.08 d。以人工饲料和玉米叶饲养的草地贪夜蛾平均单雌产卵量分别为943.50粒和885.42粒。【结论】饲喂人工饲料和饲喂玉米叶的草地贪夜蛾幼虫的存活率、发育历期、雌雄虫寿命及单雌产卵量不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配制的人工饲料可以用于草地贪夜蛾的大规模饲养。
- 杨亚军徐红星胡阳韩海亮钱佳宁殷琛吕仲贤
- 关键词:人工饲料生长发育繁殖
- 草地贪夜蛾在不同类型玉米苗期的生长发育与繁殖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是2019年入侵我国的重要农业害虫,对我国玉米等粮食作物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明确草地贪类型夜蛾在不同玉米上的生物学特性,为不同类型玉米上草地贪夜蛾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本文研究了苗期不同类型玉米(甜玉米、糯玉米、甜糯玉米和普通玉米)对草地贪夜蛾的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结果】草地贪夜蛾在玉农科糯、斯达206、南甜糯601、焦点玉501的发育历期和存活率均无显著差异,平均发育历期为17.88-18.81 d,平均存活率为70.1%-76.3%。幼虫期取食玉农科糯、斯达206、南甜糯601、焦点玉501的草地贪夜蛾蛹重、蛹历期、成虫寿命和单雌产卵量在不同类型玉米间无显著差异,其中平均雌蛹重为193.67-214.16 mg/头,平均雄蛹重为197.40-200.41 mg/头,雌蛹平均历期为8.8-9.2 d,雄蛹平均历期为9.4-10.1 d,雌蛾平均寿命为11.0-16.1d,雄蛾平均寿命为9.8-13.1d,平均单雌产卵量分别为733.3-845.2粒。【结论】苗期4种不同类型玉米(玉农科糯、斯达206、南甜糯601、焦点玉501)对草地贪夜蛾的生长发育与繁殖无显著影响。
- 杨亚军徐红星胡阳韩海亮钱佳宁吕仲贤
- 关键词:玉米生长发育繁殖
- 两种测报灯对浙中地区玉米田害虫的种群监测与动态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为研究浙中地区不同玉米害虫的发生规律,在东阳市同时使用自动虫情测报灯和高空测报灯对玉米田亚洲玉米螟、草地贪夜蛾、桃蛀螟、小地老虎、劳氏黏虫、黏虫、东方蝼蛄和斜纹夜蛾进行种群监测。结果表明:自动虫情测报灯和高空测报灯监测的种群动态基本一致,但峰值数量存在差别,高空测报灯诱集的成虫数量高于自动虫情测报灯;亚洲玉米螟、草地贪夜蛾、桃蛀螟、小地老虎、劳氏黏虫、黏虫和斜纹夜蛾在浙中地区每年均可发生4—5代,东方蝼蛄每年可发生1代;高空测报灯监测数量具有“突增突减”现象,亚洲玉米螟、草地贪夜蛾和黏虫的春季高峰均比自动虫情测报灯提早2—6 d。利用高空测报灯和自动虫情测报灯监测峰值的时间差可有效指示迁飞性昆虫的迁飞行为。
- 韩海亮章金明董航顺陈斌王桂跃徐红星吕仲贤赵福成
- 关键词:玉米害虫种群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