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雒守华

作品数:15 被引量:376H指数:13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重点科学建设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3篇氮沉降
  • 13篇模拟氮沉降
  • 10篇土壤
  • 7篇凋落
  • 6篇凋落物
  • 6篇土壤呼吸
  • 3篇凋落物分解
  • 3篇养分
  • 3篇土壤酶
  • 3篇土壤酶活
  • 3篇土壤酶活性
  • 3篇酶活性
  • 2篇凋落叶
  • 2篇养分释放
  • 2篇杂交竹
  • 2篇光皮桦
  • 2篇分解过程
  • 2篇撑绿杂交竹
  • 1篇凋落叶分解
  • 1篇养分动态

机构

  • 15篇四川农业大学
  • 7篇四川省林业调...
  • 1篇四川省林木种...

作者

  • 15篇雒守华
  • 14篇涂利华
  • 14篇胡庭兴
  • 12篇戴洪忠
  • 10篇李仁洪
  • 8篇张健
  • 7篇向元彬
  • 6篇黄立华
  • 2篇胡红玲
  • 1篇刘闯
  • 1篇谢财永
  • 1篇肖银龙
  • 1篇唐天云
  • 1篇陈光升
  • 1篇刘文婷
  • 1篇鲁洋

传媒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 1篇林业科学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2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华西雨屏区不同密度巨桉人工林土壤呼吸特征被引量:25
2011年
从2008-03至2009-02,采用闭合动态法(LI-6400-09)对华西雨屏区不同密度中龄巨桉人工林土壤呼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该林分土壤呼吸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各密度林分土壤呼吸速率最高值均出现在7月份,最低出现在1月,且密度为883株.hm-2(1.5 m×8 m)的巨桉林土壤呼吸速率最大,2 222株.hm-2(1.5 m×3 m)的最小;②2008年4、7、10月土壤呼吸速率24 h平均值均表现为883株.hm-2>1 333株.hm-2>2 222株.hm-2,且7月>4月>10月;③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土壤有机质含量和10 cm根系生物量都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即林分密度越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越高,草本植物越多,根系生物量越大,有机质含量越多;④温度是巨桉林土壤呼吸变异的主导因子,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和湿度的双因素模型优于单因素模型,两者共同解释了土壤呼吸速率月动态的78.3%~91.5%;⑤各密度林分土壤呼吸Q10值随巨桉林分密度增大而降低,大小顺序为3.65(883株.hm-2)>2.60(1 333株.hm-2)>2.55(2 222株.hm-2)。
向元彬胡庭兴张健涂利华李仁洪雒守华黄立华戴洪忠
关键词:巨桉人工林土壤呼吸Q10值
模拟氮沉降对华西雨屏区撑绿杂交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被引量:16
2011年
从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对华西雨屏区撑绿杂交竹(Bambusa pervariabilis×Dendrocala mopsi)人工林进行了模拟氮沉降试验,氮沉降水平分别为对照(CK,0 g.m–.2a-1)、低氮(5 g.m–.2a-1)、中氮(15 g.hm–.2a-1)和高氮(30 g.m–.2a-1)。利用凋落袋法对杂交竹凋落叶和凋落箨进行原位分解试验,并在每月下旬定量地对各处理施氮(NH4NO3)。结果表明,自然状态下杂交竹凋落叶和凋落箨分解95%所需时间分别为2.9、1.5 a;氮沉降显著抑制了凋落叶的分解,在分解后期3个氮沉降处理凋落叶无灰分质量残留率均显著大于对照,氮沉降对凋落箨分解无明显影响;氮沉降显著抑制了凋落叶中木质素和纤维素的分解。杂交竹凋落叶在分解后期质量损失缓慢,处于较稳定状态,氮沉降的增加使得凋落物的残留率稳定在一个更高的水平,表明氮沉降的增加可能会使更多的凋落物残体和稳定有机质留存于杂交竹林土壤中,从而增加杂交竹林土壤碳贮存。
涂利华戴洪忠胡庭兴张健雒守华成姚
关键词:氮沉降凋落物分解撑绿杂交竹
模拟氮沉降对华西雨屏区光皮桦林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1
2012年
在华西雨屏区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人工林内设置不同氮沉降水平(0、5、15和30gN.m-2.a-1)的模拟氮沉降试验,研究氮沉降对林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氮沉降促进了光皮桦人工林土壤中水解酶(蔗糖酶、纤维素酶、酸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抑制了氧化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土壤水解酶活性的增强预示着在活性氮增加的情况下,光皮桦和土壤微生物对碳、磷元素的需求增加.外源无机氮的增加显著降低了土壤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可能导致凋落物分解受到抑制,促进凋落物在土壤中的积累,并通过抑制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增加土壤中碳的贮存量.
涂利华胡红玲胡庭兴张健肖银龙雒守华李仁洪戴洪忠
关键词:氮沉降土壤酶活性光皮桦
模拟氮沉降对华西雨屏区苦竹林土壤有机碳和养分的影响被引量:42
2011年
从2007年11月至2009年10月,对华西雨屏区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人工林进行了模拟氮(N)沉降试验,N沉降水平分别为对照(CK,0g N·m-2·a-1)、低N(5g N·m-2·a-1)、中N(15g N·m-2·a-1)和高N(30g N·m-2·a-1)。在N沉降进行1年后,每月采集各样方0-20cm的土壤样品,连续采集12个月,测定其土壤总有机C、微生物生物量C、浸提性溶解有机C、活性C、全N、微生物生物量N、NH4+-N、NO3--N、有效P和速效K。结果表明:N沉降显著增加了土壤总有机C、微生物生物量C、全N、微生物生物量N、NH4+-N和有效P含量,对其余几个指标无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和微生物生物量N的季节变化明显,并与气温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效P、速效K与微生物生物量C、微生物生物量N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N沉降提高了土壤中C、N、P元素的活性,并通过微生物的转化固定作用使得C、N、P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增加。苦竹林生态系统处于N限制状态,土壤有机C和养分对N沉降呈正响应,N沉降的增加可能会提高土壤肥力并促进植被的生长,进而促进生态系统对C的固定。
涂利华胡庭兴张健李仁洪戴洪忠雒守华
关键词:N沉降土壤养分土壤有机碳
华西雨屏区苦竹林土壤酶活性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被引量:41
2009年
2007年11月—2009年5月,对华西雨屏区苦竹人工林进行了模拟氮沉降试验,氮沉降水平分别为:对照(0gN·m-2·a-1)、低氮(5gN·m-2·a-1)、中氮(15gN·m-2·a-1)和高氮(30gN·m-2·a-1).在氮沉降进行半年后,每月采集各样方0~20cm土壤样品,测定其土壤酶活性,连续测定1年.结果表明:苦竹人工林样地中6种土壤酶活性的季节变化较明显,蔗糖酶、纤维素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高峰期出现在春季,脲酶活性高峰期出现在秋季,而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高峰期出现在冬季;氮沉降增加了苦竹林土壤中木质素分解酶和碳、氮、磷分解相关酶(多酚氧化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和脲酶)的活性,抑制了纤维素酶活性,而对过氧化物酶的影响不显著;苦竹林生态系统处于一种氮限制状态,氮沉降刺激了微生物-酶系统对土壤有机质的分解.
涂利华胡庭兴张健李仁洪戴洪忠雒守华向元彬黄立华
关键词:氮沉降土壤酶
模拟氮沉降对华西雨屏区撑绿杂交竹林土壤呼吸的影响被引量:46
2011年
2008年1月至2009年2月,对华西雨屏区撑绿杂交竹(Bambusa pervariabilis×Den-drocala mopsi)人工林进行模拟氮沉降试验,氮沉降水平分别为对照(CK,0 g N·m-2·a-1)、低氮(5 g N·m-2·a-1)、中氮(15 g N·m-2·a-1)和高氮(30 g N·m-2·a-1),采用红外CO2分析法测定土壤呼吸速率.结果表明:杂交竹林土壤呼吸呈明显的季节变化,7月最高,1月最低.对照样方土壤呼吸年累积量为(389±34)g C·m-2·a-1.土壤呼吸速率与10 cm土壤温度和气温呈极显著正指数关系,与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呈极显著正线性关系.模拟氮沉降显著促进了土壤呼吸,低氮、中氮处理与对照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但高氮处理与对照之间差异不显著.自然状态下,杂交竹林土壤表层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分别为0.460和0.020 mg·g-1,而所有氮处理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均显著增加.杂交竹林土壤表层(0~20 cm)细根密度为388 g·m-2,模拟氮沉降对杂交竹林细根密度的影响不显著.基于土壤10 cm深度温度和空气温度计算的杂交竹林土壤呼吸Q10值分别为2.66和1.87,短期模拟氮沉降并未显著影响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杂交竹林土壤呼吸变异主要受温度和微生物生物量的控制,模拟氮沉降可能通过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促进了该系统土壤CO2排放.
涂利华戴洪忠胡庭兴张健雒守华
关键词:氮沉降土壤呼吸撑绿杂交竹
华西雨屏区亮叶桦凋落叶分解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被引量:37
2012年
从2008年1月至2009年2月,对华西雨屏区亮叶桦(Betula luminifera)人工林进行了模拟氮(N)沉降试验,N沉降水平分别为对照(CK,0gN·m-2·a-1)、低N(5gN·m-2·a-1)、中N(15gN·m-2·a-1)和高N(30gN·m-2·a-1)。利用凋落袋法对亮叶桦凋落叶进行原位分解试验,并在每月下旬定量地对各处理施N(NH4NO3)。结果表明,虽然华西雨屏区大气N沉降量较高,但模拟N沉降试验表明:在N沉降继续增加的情况下,凋落叶分解这一碳(C)循环和养分循环过程仍会受到显著影响。在1年的分解试验中,模拟N沉降显著抑制了亮叶桦凋落叶的分解,N沉降处理使得凋落叶质量损失95%的时间在2.65年的基础上增加了1.14-1.96年。N沉降抑制凋落叶分解的原因在于无机N的富集对木质素和纤维素的分解造成阻碍。N沉降处理也导致C、N、磷、钾和镁元素在凋落物中的残留量增加,但N沉降加速了钙元素的释放。凋落物基质化学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凋落物分解对N沉降的响应方向,以及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各元素的动态变化。
涂利华胡红玲胡庭兴张健雒守华戴洪忠
关键词:亮叶桦凋落叶分解氮沉降养分动态
模拟氮沉降对两种竹林不同凋落物组分分解过程养分释放的影响被引量:38
2011年
利用原位分解袋法研究了华西雨屏区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和撑绿杂交竹(Bambusa pervariabilis×Dendrocala mopsi)人工林几种凋落物组分在模拟氮沉降下分解过程中养分释放状态,试验周期为2 a。氮沉降水平分别为对照(CK,0 g·m-2·a-1)、低氮(5 g·m-2·a-1)、中氮(15 g·m-2·a-1)和高氮(30 g·m-2·a-1),每月下旬定量地对各处理施氮(NH4NO3)。结果表明,苦竹林和杂交竹林凋落物主要由凋落叶、凋落箨和凋落枝组成,其中凋落叶约占80%;两个竹种凋落物在分解过程中养分元素释放的种间差异主要与初始养分元素含量有关;凋落物养分元素初始含量对元素释放模式和最终净释放率的大小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目前,这两种竹林生态系统土壤氮输入主要以大气氮沉降(8.24 g·m-2·a-1)为主,同时凋落物氮输入(苦竹和杂交竹林分别为1.93、5.07 g·m-2·a-1)也是一个重要途径;模拟氮沉降对苦竹凋落物碳、磷、钾、钙元素和杂交竹凋落物碳、氮、磷、钾、钙、镁元素释放的抑制作用较弱,处理与对照之间元素总释放率差异一般小于10%;氮沉降显著抑制了苦竹林凋落物氮元素释放,减小幅度为19.0%—27.2%,但由于氮沉降增加对土壤肥力的直接改良作用,氮沉降的增加并不会因为凋落物分解速率的降低造成植物生长所需养分供应的减少;从短期来看,在氮沉降继续增加的情况下,该地区这类竹林生态系统的碳吸存能力仍可能会因为N沉降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而增加。
涂利华胡庭兴张健戴洪忠李仁洪向元彬雒守华
关键词:氮沉降凋落物养分释放
华西雨屏区慈竹林凋落叶分解过程养分释放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被引量:18
2010年
通过原位试验,研究华西雨屏区慈竹林凋落叶养分释放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试验设4个施氮水平:对照(CK,0kg·hm-2a-1)、低氮(LN,50kg·hm-2a-1)、中氮(MN,150kg·hm-2a-1)和高氮(HN,300kg·hm-2a-1)。结果表明:1)在凋落叶分解过程中,C,P和Mg元素含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N元素表现为下降—上升—下降,K元素则为上升—下降—上升,Ca元素先升后降。各处理C,P,Ca和Mg元素都表现为直接释放,K元素为富集—释放,而N元素CK呈现淋溶—富集—释放,LN,MN和HN却为直接释放。2)氮沉降可促进凋落叶C,N,P,K,Ca,Mg元素的释放,其中MN促进作用最强;氮沉降对N元素的影响程度最大,LN,MN和HN周转期分别比CK(2.835a)缩短0.090,0.816和0.709a。3)分解过程中各处理C/N变化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总体上,分解前2个月N沉降可降低凋落叶C/N值,而2个月后提高其C/N值。
李仁洪胡庭兴涂利华刘闯雒守华向元彬戴洪忠谢财永
关键词:氮沉降养分释放凋落物
华西雨屏区人工竹林凋落物及表层土壤的水源涵养功能研究被引量:48
2008年
以华西雨屏区退耕还林后形成的人工竹林(慈竹林、苦竹林、撑绿杂交竹林、苦竹+光皮桦混交林)为对象,对其凋落物及表层土壤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几种竹林凋落物蓄积量的大小顺序是:撑绿杂交竹林〉混交林〉苦竹林〉慈竹林,且都大于光皮桦林。叶凋落物持水量的大小关系为:慈竹林〉混交林〉苦竹林〉杂交竹林,光皮桦林的持水量介于慈竹林和混交林之间。几种叶凋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的关系符合指数函数的模型、持水速率与浸泡时间的关系符合幂函数的模型。不同林地的表层土壤容重在1.27~1.34g/cm^3之间,总孔隙度48.08%~55.96%,不同林地表层土壤的水分物理性质差异不大。
陈光升胡庭兴黄立华唐天云涂利华雒守华
关键词:水源涵养功能凋落物表层土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