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肃标
- 作品数:48 被引量:351H指数:13
-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汕头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提高外周血淋巴细胞梯度离心分离率被引量:20
- 2001年
- 为提高外周血淋巴细胞密度梯度离心法的分离率 ,采用不同的采血容器、离心管径、离心温度 /速度、离心机、取样工具、洗涤的离心速度和时间等实验条件 ,观察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的数量和存活率。结果表明采用带盖试管储存抗凝血 ,小口径 (9mm)离心管 ,台式水平离心机 (r=15cm) 2 2℃ 190 0r/min ,离心 2 0min ;1mL注射器吸取淋巴细胞 ,16 0 0r/min及15 0 0r/min各洗涤 10min ,是较好的组合。采血 3mL ,可分离淋巴细胞 6× 10 6个以上 ,存活率 >95 %。提示注意实验操作中的一些技巧和方法 ,可以提高分离率。
- 陈肃标谢素和曾庆馀
- 关键词:淋巴细胞外周血
-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意义
-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意义及与RA影像学病情进展的关系,并了解抗CCP抗体与IgM型类风湿因子(IgM-RF)、抗角蛋白抗体(AKA)、抗核周因子(APF)及 HLA-DRB1*...
- 林玲肖征宇陈肃标黄少弼谢素华
- 文献传递
-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内皮质激素注射疗效观察被引量:9
- 2001年
- 目的 了解强直性脊柱炎 (AS)骶髂关节 (SIJ)内皮质激素注射的疗效。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 ,在CT导引下穿刺SIJ滑膜部 ,取组织标本后 ,在CT导引下原路进入SIJ ,每侧注入丙酮缩去炎舒松 15mg。记录分析病人术前、术后临床资料。结果 2 8例中 2 2例 (78 6 % )疼痛明显减轻 ,晨僵、夜间痛、SIJ压痛、“4”征、ESR升高及需使用NSAIDs的例数均较术前明显减少。所有SIJ标本均有炎症表现。结论 SIJ关节内注射长效激素 ,可作为对NSAIDs不耐受或无效的AS和uSpA病人的一种有效的缓解腰背痛手段 ,同时uSpA病人SIJ病理标本的获得 。
- 王庆文曾庆馀刘源肖征宇陈肃标许杰洲林玲黄少弼
-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关节内注射
- CT导引骶髂关节穿刺活检和注射技术的应用被引量:13
- 2002年
- 目的 评估CT导引经皮骶髂关节穿刺活检及关节内注射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盆部标本 3具 (初期实验 )、强直性脊柱炎 (AS)患者 18例和拟诊早期AS的未分化脊柱关节病 (uSpA)患者 10例。在CT导引下 ,经臀部皮肤作双侧骶髂关节穿刺 ,2 8例患者并作滑膜部活检和注射治疗。结果 盆部标本穿刺到位率 4 / 6 ,2 8例患者穿刺到位率 96 4 % (5 4 / 5 6 )。穿刺层面距骶髂关节下缘 1 6 9cm± 0 6 3cm。活检标本获取率 88 5 % (46 / 5 4 ) ,病理检查阳性率 91 7% (2 2 / 2 4 )。AS和uSpA患者的骶髂关节见炎症改变。关节内注射治疗近期有效率为 78 6 % (2 2 / 2 8)。全组病例无并发症和副作用发生。结论 CT是骶髂关节穿刺有效、安全的导引手段。穿刺平面以骶髂关节中 1/ 3与下 1/ 3交界处为宜。对uSpA患者作骶髂关节活检有利于AS的早期诊断。骶髂关节内注射是AS和uSpA全身药物治疗的有效补充。
- 刘源肖壮伟王庆文陈肃标曾庆馀
- 关键词:CT导引穿刺活检注射技术强直性脊柱炎
- 玻璃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8年观察被引量:20
- 2004年
-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对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53例膝骨关节炎病人行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每周1次。连续3次为1个疗程。参照Lequesne骨关节炎严重性和活动性评估法制定观察表,记录每次治疗前、后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情况。治疗后头半年每月随访1次,以后每半年随访1次。结果:168个关节完成1个或1个以上疗程的治疗。其中54个关节(32%)2个疗程,36个关节(21%)3个疗程,12个关节(7%)4个疗程,4个关节(2.4%)8个疗程。治疗及随访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毒副反应。在168个关节中,治疗1个疗程结束时的有效率为92.9%;半年和1年时的有效率分别为78%和39.2%。有效率有随时间下降的趋势,但重新用药有效。关节指数、体块指数及X线分级积分较低者,疗效较好。结论:玻璃酸钠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安全、有效的药物,尤其适用于关节指数、体块指数及X线分级较低者。有效率有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递减的趋势,但重复用药后仍可取得疗效。
- 肖征宇曾庆馀黄少弼陈肃标谢素和
- 关键词:玻璃酸钠膝骨关节炎关节腔注射OA
- CT在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和随访中的应用被引量:14
- 1998年
- 目的:探讨CT检查在强直性脊柱炎(AS)的早期诊断和随访中的应用。方法:对临床拟诊或可疑AS病例行双骶髂关节X线平片及CT检查,对未分类脊柱关节病和慢作用药治疗3年以上的AS病人进行CT随访,并结合临床、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Ⅲ级、Ⅳ级骶髂关节炎在X线平片和CT检查符合率较高,而Ⅱ级及Ⅱ级以下者差异较大。30例未分类脊柱关节病经10年以上随访,7例发展为AS。31例治疗3年以上经CT随访者中,虽临床和实验室表现均有改善,但CT表现稳定者不足一半,半数以上CT表现加重。结论:骶髂关节CT检查有利于AS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 曾庆馀陈肃标刘源许杰洲肖征宇黄少弼
-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CT随访
- Hela抗原和Ehrlich抗原检测抗RA33、RA36抗体的比较研究
- 2005年
- 目的探讨Ehrlich抗原能否取代Hela抗原检测抗RA33、36抗体,为临床提供简便、可靠的检测手段。方法分别以Hela细胞核提取物和Ehrlich腹水瘤细胞核提取物为抗原,用免疫印迹法,对281例类风湿关节炎(RA)、89例其他风湿病以及50名正常人血清进行检测。结果两种抗原均可以检出抗 RA33、抗RA36抗体,但检测结果一致率只有65.5%。抗A33和抗RA36抗体不仅见于RA,也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其他风湿病。281例RA中,Hela抗原和Ehrlich抗原检测结果对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34.8%和83.5%对44.1%和71.9%。两者联合,敏感性达52.3%,特异性70.5%。两种抗原检测的阳性结果一致者,其病情活动性和预后不良的指标多数高于结果均阴性者。结论抗RA33抗体和抗RA36抗体都不是RA的标志性抗体。Hela抗原和Ehrlich抗原不能互相代替。同时使用两种抗原进行抗RA33/36抗体的检测能提高对RA诊断的敏感性,并有助于RA病情活动性的判断和预后估计。
- 肖玲曾庆馀陈肃标吴洁文
-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RA33抗体
- 中国风湿病流行病学概述(摘要)被引量:7
- 2008年
- 1目的 了解我国风湿病的流行情况。2方法通过手工及计算机对1980-2006年间有关我国风湿病流行病学的报告进行检索。将有关内容分为7个部分,即:风湿痛、症状性骨关节炎(OA)、强直性脊柱炎(AS)及其他类型脊柱关节病(SpA)、类风湿关节炎(RA)、高尿酸血症、痛风及其他风湿病。凡采用China—ILAR或COPCORD调查程序,或采用其他调查方法,
- 曾庆馀陈韧John Darmawan肖征宇陈肃标Richard Wigley陈顺乐张乃峥
- 关键词:流行病学风湿病症状性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脊柱关节病
- 人脐血和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诱导抗肝癌活性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观察人脐血和外周血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s ,DC)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效应细胞体外杀伤人肝癌细胞株BEL 740 2 (B)的影响。方法 免疫组化和MTT法检测DC的生物学特性。抗肿瘤实验则分两大组 ,人外周血DC组为B +LAK +DC ,人脐血DC组为B +DC CTL ,检测效应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果 ①人外周血和脐血DC均高表达HLA ABC、HLA DR、HLA DQ、CD54和S 10 0蛋白 ;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效应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1) ,两种来源DC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②人外周血DC组和脐血DC组的细胞毒活性均为实验组 >对照组 (P <0 0 1) ,人脐血DC组 >人外周血DC组 (P <0 0 1)。结论 人外周血和脐血DC均为形态和功能成熟的DC ,均能明显增强效应细胞杀伤肝癌细胞的活性 ;而经肿瘤抗原致敏DC诱导的特异性CTL杀伤活性更强。
- 张锦堃魏锡云李军陈海滨陈肃标曲耀君
- 关键词:脐血外周血树突状细胞抗肝癌活性MTT法
- 磁共振成像对早期骶髂关节炎的诊断价值研究被引量:25
- 2006年
- 目的了解磁共振成像(MRI)在早期骶髂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82例炎症性腰背痛或不对称性下肢滑膜炎患者的骶髂关节CT扫描、MRI平扫以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45例病理证实的早期骶髂关节炎中,69%(31/45)MRI显示骶髂关节存在炎症性改变。但17例病理检查骶髂关节无炎症性改变者,也有59%(10/17)MRI表现不同程度骶髂关节炎症性改变。以病理检查结果为依据,MRI对早期骶髂关节炎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69%和41%。结论MRI对早期骶髂关节炎的诊断有一定的敏感性,但特异性不高,临床应用要慎重考虑。
- 王庆文曾庆馀肖征宇刘源陈肃标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骶髂关节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