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海光

作品数:13 被引量:337H指数:6
供职机构:国家法官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7篇诉讼
  • 6篇司法
  • 5篇刑事
  • 5篇刑事诉讼
  • 4篇法院
  • 3篇法官
  • 3篇法官职业
  • 2篇刑事诉讼制度
  • 2篇刑事证据
  • 2篇上诉
  • 2篇审判
  • 2篇诉讼制度
  • 2篇法官职业化
  • 2篇法官制度
  • 1篇毒品
  • 1篇毒品罪
  • 1篇刑事诉讼程序
  • 1篇刑事诉讼法
  • 1篇刑事证据法
  • 1篇刑事证据规则

机构

  • 7篇国家法官学院
  • 7篇中国政法大学
  • 1篇湖南省高级人...

作者

  • 12篇陈海光
  • 3篇陈光中
  • 1篇刘方勇
  • 1篇魏晓娜
  • 1篇郑成良
  • 1篇金俊银
  • 1篇吕方
  • 1篇李文健

传媒

  • 4篇法律适用(国...
  • 1篇中国法学
  • 1篇现代法学
  • 1篇中央政法管理...
  • 1篇人民司法
  • 1篇研究生法学
  • 1篇中国人大
  • 1篇第三届“京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06
  • 3篇2002
  • 1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几点思考被引量:12
2000年
陈光中陈海光
关键词:刑事诉讼制度惩罚犯罪中国国情社会思想民主化人权
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被引量:12
2000年
陈光中陈海光
关键词:刑事诉讼法司法独立辩护制度
法官法实施的现实成效与远景展望
2006年
陈海光
关键词:法官遴选制度法官法法官队伍法官职业化法院工作人员法官制度
公诉案件中被害人是否应当被赋予上诉权被引量:4
1995年
公诉案件中被害人是否应当被赋予上诉权李文健,陈海光按照现行的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害人的上诉权因自诉案件和公诉案件而不同。自诉案件中,被害人作为当事人,有独立的上诉权;公诉案件中,由检察机关行使公诉权,被害人不是当事人,因而被害人对一审判决的刑事部分不...
李文健陈海光
关键词:公诉案件上诉不加刑原则诉讼结构公诉人自诉案件
论法官职业思维方式的养成被引量:15
2002年
官作为以国家名义行使审判权的居中裁判者,在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进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法官自身法治思想的树立、司法观念的更新,更应当成为法官职业化建设的构成部分,其中法官的职业法律思维的培养必须引起法律界乃至全社会的重视。正如英国上诉法院的首席大法官爱得华·科克曾经讲到的,“法官具有的是技术理性,而普通人具有的是自然理性,……对法律的这种认识有赖于在长年的研究和经验中才得以获得的技术”。
郑成良陈海光
关键词:法官职业化建设裁判者法律思维上诉法院司法观念
加拿大的刑事诉讼程序
1999年
要对加拿大毒品犯罪程序作一个概要介绍,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由于存在法律近期的修改和司法的发展,所以日常的法律适用已成为一件非常技术化、复杂化的工作。故此,本文将不会采取为解释加拿大复杂的判例法而阐述繁多的法律概念的做法,而是通过一个简单的毒品运输案例,来带大家经历从速捕到判决的整个诉讼过程。相信这种做法会使大家更有切身体会和更易于了解加拿大司法程序的精要。
皮埃尔.皮纳德陈海光
关键词:刑事诉讼程序陪审团运输毒品罪陪审员司法程序可卡因
刑事证据制度与认识论——兼与误区论、法律真实论、相对真实论商榷被引量:272
2001年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文章反驳了否认认识论对证据制度起指导作用的“误区论”。认为刑事诉讼证明的目的是达到诉讼客观真实。客观真实是绝对真实与相对真实的统一。文章不赞同用法律真实或相对真实代替客观真实的观点 ,认为相对真实论的要害是不承认能够证实犯罪人是谁 ,这必然会导致错判。文章坚持我国法定的“犯罪事实清楚 ,证据确实充分”的排他性证明标准 ,不赞成采用英美的“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 ,指出“排除合理怀疑”的哲学基础是经验主义。文章分析了设立刑事证据规则的目的、功能 ,认为其目的和功能是多元的 ,而发现客观事实是其首要目标 ,并指出 :认为认识论会导致刑讯逼供的观点是错误的。民事诉讼证明、行政诉讼证明不同于刑事诉讼证明 ,但也应当以认识论为指导。
陈光中陈海光魏晓娜
关键词:认识论证明标准排他性刑事证据规则刑事诉讼
刑事证据法热点问题新探——2000'中美证据法研讨会综述被引量:9
2000年
陈海光
关键词:刑事诉讼沉默权无罪推定
取保候审制度的再思考
1995年
取保候审制度的再思考陈海光_取保候审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一种强制措施。按照传统的定义,它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责令被告人提供保证人,保证其不逃避侦查、起诉、审判并随传随到而不予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我国刑诉法对取保候审的适用对象及条...
陈海光
关键词:取保候审被告人社会危险性附带民事诉讼司法机关
司法公信语境下法院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研究
本文在提高司法公信力的背景下,对法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从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去行政化等方面对法院人力资源管理对策进行了阐述,并指出如果有途径、有办法让民众真正了解法官、法院,民众对法院、法官的负面评价不会有...
陈海光刘方勇
关键词:法院人力资源管理司法公信力民众满意度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