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民
- 作品数:7 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额颞-颞下硬膜内入路切除哑铃型三叉神经鞘瘤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额颞-颞下硬膜内人路治疗哑铃型三叉神经鞘瘤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2年9月采用经额颞-颞下硬膜内入路手术治疗哑铃型三叉神经鞘瘤15例。结果:肿瘤全切13例,全切除率为86.67%;2例海绵窦内少许残留。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过性动眼神经不完全性麻痹1例,手术后2月内恢复;外展神经麻痹1例,4周后恢复。15例术后随访4~36个月。13例全切除病例无复发;次全切除病例2例术后已分别随访7个月和18个月,未见残余肿瘤增大。结论:额颞-颞下硬膜内入路可作为大多数哑铃型三叉神经鞘瘤切除术的手术入路。
- 戴易江晓春徐善水徐宗华陈建民王宣之狄广福夏大勇
- 关键词:三叉神经鞘瘤显微外科
- 立体定向脑病变活检术2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分析研究MRI引导下的立体定向技术对脑部病灶行立体定向活检术病理诊断结果,探讨手术方法与技巧。方法使用Leksell立体定向定位头架,在MRI引导下行立体定向穿刺活检。结果活检术后病理胶质瘤13例,淋巴瘤5例,脑转移癌3例,炎性病变4例,寄生虫2例,胶质增生1例。活检总阳性率96.43%。并发颅内出血1例(3.57%),癫痫发作1例(3.57%),无死亡病例。结论脑立体定向活检术安全、高效为下一步治疗提供可靠的病理学证据。
- 戴易陈建民徐善水江晓春方新运王宣之夏大勇狄广福
- 关键词:脑病变立体定向技术活检
-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10例临床诊治体会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对8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采用血管内治疗,2例内科保守治疗随访,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术后血管造影8例患者中的10个动脉瘤显示:6个动脉瘤不显影,4个绝大部分不显影;2例患者中的2个动脉瘤无变化。随访1~22个月,8例临床症状较前明显好转,2例内科保守(未介入治疗者)无明显变化。结论:对于有症状的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通过完善的术前评估,采取个性化血管内治疗可以减轻、甚至解除患者的临床症状,达到治愈的疗效,是综合治疗海绵窦段动脉瘤的安全、有效及并发症少的重要方法之一。而对无症状或者轻微症状的小动脉瘤定期随访观察是安全的。
- 杨士勇方兴根狄广福陈建民吴德刚裴士文章暄江晓春李真保
- 关键词:海绵窦动脉瘤血管内治疗
- 一期手术治疗大脑镰脑膜瘤合并前交通动脉动脉瘤1例被引量:1
- 2017年
- 1病例资料病人,女,67岁。因头痛1周伴呕吐1次入院。入院时体格检查:神志清楚,未发现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头部CT检查示,右侧额叶大脑镰附近一稍高密度影周围伴水肿,其后方可见一稍低密度影(图1A)。头部MRI增强扫描示,前颅窝类圆形高信号,后方稍小类圆形高信号(图1B)。DSA见左侧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动脉瘤呈不规则球状,瘤体直径14.5mm,瘤高12.0 mm,瘤颈直径约10.5 mm(图1C)。
- 张连富郭西良方兴根李真保狄广福陈建民徐善水
- 关键词:海绵状血管瘤额骨
-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前交通动脉瘤189例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总结前交通动脉瘤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189例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资料,造影随访3~24个月。结果:成功栓塞前交通动脉瘤189例,致密栓塞161例;瘤体少量显影12例;瘤颈少量残留16例。术中并发脑血管痉挛12例;血栓形成6例;术中破裂3例,2例因出血死亡。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146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宽颈动脉瘤43例。术后92例造影随访3-24个月均无再出血,14例复发,23例支架辅助治疗患者随访中均未见复发及再出血。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疗效可靠。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可降低宽颈前交通动脉瘤的复发率。早期治疗,合理应用各种辅助技术,正确处理术中并发症可有效提高治疗质量并减少预后不良。
- 刘佳强李真保方兴根吴德刚赵心同陈三送狄广福陈建民赖年升
- 关键词: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介入治疗弹簧圈
- 大型听神经瘤显微切除术中电生理监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瘤显微切除术中电生理监测对面神经功能的保护技巧及意义。方法:以2008年10月~2012年2月术中行电生理监测者为监测组(n=37),2006年1月~2008年7月术中未行电生理监测者为对照组(n=31)。统计分析两组肿瘤全切除率、面神经解剖和功能保留率。结果:监测组的肿瘤全切除率、面神经解剖和功能保留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听神经瘤术中行电生理监测可有效保护面神经功能。
- 戴易徐善水江晓春陶进陈建民王宣之狄广福夏大勇
- 关键词:电生理面神经
- 微透析技术监测大鼠脑损伤
- 2011年
- 目的:探讨微透析技术在脑损伤后局部生化物质监测中的运用。方法:自由落体硬膜外撞击方法制作轻度和重度大鼠脑损伤模型,应用微透析技术收集损伤前后局部的细胞外液,观测损伤后透析液的谷氨酸含量(Glu)的动态变化,脑组织的病理改变和伤侧脑组织的含水量。结果:①损伤组谷氨酸基础水平与对照组基本相同,伤后迅速升高,30min达高峰,其后逐渐下降。重伤组在90 min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轻伤组在90 min内显著高于对照组,但低于重伤组(P﹤0.05)。②随着损伤程度增加脑组织含水量增加,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透析是一种较理想的动态监测脑损伤局部生化物质的技术。
- 毛捷徐善水江晓春陈建民刘景平
- 关键词:微透析技术脑损伤谷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