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博 作品数:5 被引量:27 H指数:3 供职机构: 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暴时环电流不对称性的地面磁场特征研究 被引量:7 2008年 选用东经20°子午链和北纬30°纬圈链台站地磁场日分量的分钟值数据,分析了2004年11月07-10日期间赤道环电流不对称性的时间演化特征.利用UT_MLT和UT_MLAT等值图来监测H分量的地方时分布、纬向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UT_MLT等值线图清楚地显示,在急始之后的初相,日分量主要在正午附近增强,表明磁层顶查普曼一法拉罗电流所产生的地磁效应是主要原因.主相期间H分量最大负值出现在昏侧,表明环电流呈明显的晨一昏不对称分布.②UT_MLAT等值线图显示,磁暴期间磁扰变幅随纬度增高而减小,与Dst指数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磁扰的纬向分布提供了描述暴时环电流能量时间变化的新视点.③H分量的UT_MLT和UT_MLAT等值线图为实时监测环电流的时空分布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吴迎燕 徐文耀 陈耿雄 陈博 刘晓灿关键词:磁暴 环电流 纬向分布 地磁场日变化的自然正交分解 对地磁数据采用自然正交分量法(NOC)进行分析,发现平静时期,NOC提取得前两阶模分别对应Sq和SD,其相应的幅度值包含逐日变化的特征,这可为背景磁场的扣除提供很好的依据。 陈博关键词:地磁场 日变化 地磁数据 磁暴期间几种主要磁扰成分的演化特征 被引量:15 2007年 本文利用中国地磁子午链台站的资料,对1997-1999年期间发生的25次磁暴,用自然正交分量法(NOC)、相关分析和傅里叶分析三种方法,分3个步骤依次分离出依赖于世界时(UT)的暴时变化(Dst)、依赖于地方时(LT)的太阳静日变化(Sq)和太阳扰日变化(SD).对各种变化时空特征的分析表明:①Dst变化清楚地反映出赤道对称环电流磁扰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化特征;②满洲里、北京十三陵和琼中台Sq幅度在多数磁暴主相期间出现极大和极小值,反映了Sq焦点在纬度方向上的移动所产生的地磁效应;③SD变化在主相期间最强,在恢复相期间逐渐减弱;④相关分析和傅里叶分析提供了一种能有效提取Sq和SD变化的方法. 吴迎燕 徐文耀 陈耿雄 陈博 刘晓灿关键词:DST指数 极光沉降粒子能量与AE、Dst指数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5 2008年 对NOAA的POES系列极轨卫星观测得到的1978年以来近30年的极光沉降粒子半球能量的估算值EPI(Estimated Power Input)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极光沉降粒子有显著的春秋分峰值的年变化特征,并且有冬季半球沉降能量较大的南北半球不对称性.对EPI的时均值Pa与地磁指数AE、D_(st)的相关分析得到.Pa与AE的相关系数为0.76,Pa与D_(st)的相关系数为-0.55.把南北半球的时均值SPa,NPa数据分别与AE,D_(st)指数做相关,发现SPa与AE的相关性稍高于NPa的,SPa和NPa与D_(st)的相关性近似.当时延τ=0时,AE与Pa的相关最好,表明全球极光沉降粒子和极光电集流的变化同步;当D_(st)滞后于Pa,时延τ=1~2 h,Pa与D_(st)的相关最好,并且时延τ为6~8 h,Pa与D_(st)的相关都好于无时延的水平. 刘晓灿 陈耿雄 徐文耀 杜爱民 吴迎燕 陈博 王源 赵旭东磁暴期间环电流的纬向移动与倾斜现象 被引量:2 2008年 赤道环电流理论预言其水平分量磁扰在地面上的纬度分布,有着以赤道面为中心按照地磁纬度余弦而递减的规律.然而,在地磁观测记录中发现,磁暴期间最大水平分量下降不是发生在赤道地区,而是发生在中低纬台站,并且以这一非赤道地区的磁扰为强度中心,两侧台站的磁扰记录呈现出余弦递减的规律.上述观测事实暗示着赤道环电流的强度中心(投影纬度)不在赤道面上,而是发生了整体倾斜或(和)纬向移动.分析了2000~2004年间的11个大磁暴,研究了环电流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环电流相对于磁赤道面发生倾斜,倾斜角δt≈13~25°,时常伴随纬向移动δs≈0~21.8°.不同台站水平分量磁扰ΔHk与纬度Δk的规律可以表述为ΔHk=ΔHmaxcos(ΔkΔδ),与观测结果符合较好。 陈博 徐文耀 陈耿雄 杜爱民 吴迎燕 刘晓灿关键词:磁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