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兴隆
- 作品数:49 被引量:372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一般工业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Orinoco地层油的开发特征及组分研究被引量:12
- 2007年
- Orinoco地层油具有较高的气油比和沥青质含量,在模拟油藏开发状况时,使用油罐油和天然气配制的模拟油。利用大直径长岩心模型进行压力衰竭实验,得到Orinoco地层油的流动特点及模拟开发效果。结果显示:(1)高于泡点压力阶段,模拟油显现弹性驱动特征,采收率很低;(2)在泡点和“拟泡点”之间的降压阶段,模拟油表现出缓慢的膨胀性能,采收率近似线性增加,斜率接近1,此时具有最大的开采效益;(3)低于拟泡点压力阶段,产气量增大,采收率增加缓慢。实验测定了Orinoco地层油的详细组分,并以此为依据配制模拟油。对模拟油PVT性质进行分析,结论是:气油比和少量的轻质组分对相对体积的影响很小,沥青等重质组分对气体保持稳定状态起主要作用;脱气状态的地层油在60℃时粘度仍高达6194 mPa.s,而较高的气油比使地层油粘度陡降,特别在压力降低至泡点压力后,仍存在一个粘度缓慢变化的阶段,显示了Orinoco地层油的独特之处。
- 秦积舜李治平陈兴隆
- 关键词:泡沫油压力衰竭
- 二氧化碳在链状烷烃中的溶解性能及膨胀效应被引量:26
- 2015年
- 选取原油中含量普遍较高的5种链状正构烷烃与不同比例的CO2组成油-气体系。通过体系在不同温度下的恒质膨胀实验,研究CO2在5种链状正构烷烃中的溶解性能及体系膨胀效应。研究表明,链状正构烷烃-CO2体系的压力-体积关系曲线并非是严格意义的两段直线,弯曲程度受温度、压力、CO2含量、正构烷烃类别等因素影响。体系的泡点压力随温度升高呈直线增大趋势,随CO2含量的增加大幅度增大。当压力较低时,CO2在不同链状正构烷烃中溶解度近似相同,而高压时溶解度随烷烃碳原子数增大而减小。CO2溶于链状正构烷烃中可造成体系不同程度的体积膨胀,膨胀系数的大小受温度、压力影响不大,随CO2含量的增加快速增大,随烷烃碳原子数的增大直线下降。体积膨胀作用对油井增产有重要意义。
- 韩海水袁士义李实刘晓蕾陈兴隆
- 关键词:二氧化碳溶解度
- CO_2对原油烃组分膨胀效应的主控因素被引量:24
- 2016年
- 通过对中国不同油区原油进行组分组成分析,选取了11种具有代表性的烃组分,分别与CO2组成二元体系进行PVT实验。所选取的原油烃组分碳原子数为C6—C16,分子结构为直链烷烃、单环/双环环烷烃和单环/双环芳烃。通过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原油烃组分中溶解的CO2可使体系发生一定程度的体积膨胀,且其膨胀幅度主要受原油组分自身性质、CO2摩尔含量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压力的影响不大。进一步提出原油组分自身性质的影响可用摩尔密度来表征,膨胀系数与对应条件下原油组分的摩尔密度为严格递增直线关系;膨胀系数随CO2摩尔含量的增加迅速增大,呈现凹型递增曲线;温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CO2摩尔含量较高的体系,温度越高,体积膨胀幅度越大。
- 韩海水李实陈兴隆秦积舜曾保全
- 关键词:二氧化碳主控因素
- Orinoco地层油的开发特征及组分研究
- 委内瑞拉Orinoco地层油除了具有常规稠油的基本特性外,开发时显现出极为复杂的“泡沫流体”流动特征.Orinoco地层油具有较高的油气比和沥青质含量,在模拟油藏开发状况时,使用油罐油和天然气配制的模拟油.利用大直径长岩...
- 陈兴隆李治平秦积舜
- 关键词:泡沫油压力衰竭
- 交替条件期望变换确定油气最小混相压力
- 本文通过统计分析国内外油田原油成因、性质,并针对我国陆相沉积原油特点,选取了与MMP直接相关的两方面因素:油藏温度、原油组分(C_1+N_2、中间组分、MWC_(5+)),并编制交替条件期望变换程序,对数据样本进行多元非...
- 张可李实郑希谭陈兴隆
- 关键词:陆相沉积最小混相压力
- 文献传递
- 油水乳化转相黏度预测实验研究被引量:14
- 2004年
- 应用高温、高压流体黏度测量装置,模拟地层条件,测试新疆塔河油田油水乳化液的黏度,测试结果表明其转相点在含水率为50%~60%。绘制相应的测试曲线,分析含水率与油水乳化液黏度的关系,并用高斯函数和劳伦兹函数拟合测试曲线。拟合结果表明:在地层条件下,乳化液黏度的变化规律符合高斯函数和劳伦兹函数,与常温、常压下不含气的油水乳化液黏度的变化规律相类似。据此建立了黏度预测数学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在含水率高于50%时,用高斯、劳伦兹函数预测的油水乳化液黏度误差较小,为原油在地层、井筒及输油管道中的流动计算提供了科学依据。
- 秦积舜张星耿宏章郭文敏陈兴隆
- 关键词:含水率乳化液黏度转相点
- 微分散驱油体系流动性能实验评价被引量:3
- 2013年
- 高含水油田水驱开发过程中剩余油在空间上呈高度分散状态,层内矛盾、层间矛盾及平面矛盾突出,定流度驱油剂与非均质油层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通过调整水-气-油-化学剂分散体系的比例和分散方式,可实现对驱替系统的流度调控,达到扩大波及体积的目的,从而进一步提高高含水油田的原油采收率。模拟微小孔道,建立了微米管微分散体系流动性能评价方法,系统测试和评价了高温高压条件下处于流动状态中的分散驱替体系的表观黏度和流动阻力,为新型分散体系的研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俞宏伟李实陈兴隆冀中原张可
- 关键词:驱油体系微米管表观黏度
- 全直径砾岩长岩心水驱后烟道气驱油与埋存实验被引量:14
- 2018年
- 选取新疆油田某砾岩油藏目的层段的5块全直径岩心拼接成直径10 cm、长度52.3 cm的长岩心组,利用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直径长岩心驱替装置,模拟砾岩油藏衰竭、水驱、注烟道气驱、烟道气-水交替驱、CO2驱及烟道气埋存等全开发过程,并评价了烟道气驱的驱替特征和开发效果。研究表明,全直径岩心驱替实验可更大程度地模拟砾岩油藏的真实驱替特征和渗流特点;火驱产出烟道气可应用于砾岩油藏水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取得较好开发效果的关键是选择合理的注气时机、注气压力、注气方式;水驱中期优势渗流通道尚未完全形成,此时适当提高油藏压力后转烟道气-水交替驱可避免烟道气过早气窜而形成无效循环,较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烟道气-水交替驱油过程中,储集层可有效吸收烟道气中有害气体硫化氢,同时可实现烟道气的安全有效埋存。
- 韩海水李实马德胜姬泽敏俞宏伟陈兴隆
- 关键词:砾岩油藏提高采收率
- 地层油关键组分与CO_2混相能力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利用高温高压可视流体相态仪,"肉眼"直接观察到煤油、凝析油、地层油这三种典型油品与CO_2混相的动态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地层油与CO_2混相过程中的气相分层现象中的每层气体组成做出了定量、定性分析。研究还发现:经过对20个区块23组样品的最小混相压力MMP测试结果分析,提出"最小混相密度"的概念(MMD)作为确定MMP的关键参数,并给出了包含胶质沥青质影响因素在内的MMD确定公式,为MMP的确定提出了新的准则。
- 李实张可马德胜秦积舜陈兴隆
- 关键词:关键组分混相
- 含水合物沉积物力学性质:方法、特性与定量关系被引量:4
- 2014年
- 从原位测试、实验模拟和理论数值分析等角度归纳了现有含水合物沉积物力学性质研究方法,重点对自然界中含水合物沉积物力学特性进行了总结,对比了海洋和冻土区含水合物沉积物力学性质的差异。除了诸如水合物形成和分解对沉积物力学性质影响这类定性评价外,水合物数值模拟和工程应用还需要建立像水合物饱和度与沉积物力学参数间这类定量关联函数。最后讨论了现有的含水合物沉积物力学性质定量研究结果,并提出了今后含水合物沉积物力学性质研究的几点建议。
- 李实宁伏龙余义兵张可陈兴隆蒋国盛孙长宇陈光进
- 关键词:力学性质实验测试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