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燕华

作品数:6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住院
  • 3篇精神分裂症
  • 3篇分裂症
  • 2篇住院精神分裂...
  • 2篇慢性
  • 2篇康复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综合
  • 1篇代谢综合征
  • 1篇信度
  • 1篇抑郁
  • 1篇生活质量
  • 1篇住院患者
  • 1篇住院精神分裂...
  • 1篇综合征
  • 1篇流行病
  • 1篇流行病学
  • 1篇慢性精神分裂...
  • 1篇精神分裂症患...
  • 1篇精神行为障碍

机构

  • 6篇上海市精神卫...

作者

  • 6篇陆燕华
  • 3篇陈美娟
  • 2篇龙彬
  • 2篇唐敏
  • 2篇宋立升
  • 2篇丁宇杰
  • 2篇沙蓉
  • 2篇蔡军
  • 2篇高哲石
  • 1篇易正辉
  • 1篇吴晓波
  • 1篇徐韩
  • 1篇范慧斌
  • 1篇刘燕
  • 1篇赵静
  • 1篇钱竹书

传媒

  • 2篇临床精神医学...
  • 2篇精神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临床心身疾病...

年份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4
  • 2篇200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的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探讨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因素。方法90例住院患者都采用生活质量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及汉密顿抑郁量表检测,并比较各项数据。结果根据男性与女性患者之间的检测数据,在生活质量量表的各项目中的PF分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P、SF、RE的分值差异则呈现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因此,上述结果提示男性患者生活质量的部分主要项目比女性好。另一方面,在较好家庭与较差家庭支持之间,焦虑量表与抑郁量表的总分值之间,都呈现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这也提示抑郁和焦虑情绪在较好家庭支持时可能有所减少。结论尽最大努力促进生活质量中的主项如PF、RP、SF、RE以及家庭支持等,能改善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
沙蓉蔡军陆燕华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康复
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肥胖与代谢相关障碍被引量:19
2008年
目的了解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肥胖与代谢相关障碍。方法对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分部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调查,测定其身高、体重及各代谢指标,采用wHO亚洲标准定义肥胖,世界糖尿病联盟全球统一标准定义代谢综合征及中心性肥胖。结果共入组469人,其中男性282人(60.1%),女性187人(39.9%)。平均年龄(54.19±8.85)岁(19-82岁)。53.3%的患者肥胖,77.2%为中心性肥胖,45.8%的患者存在代谢综合征,女性中心性肥胖及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高于男性(Х^2=12.391,P=0.000;)(Х^2=19.406,P=0.000),Logistic回归发现肥胖指数、血脂紊乱、高血压与性别、腰围相关,高血糖与腰围相关,代谢综合征与性别及体重指数有关(P〈0.05)。结论在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尤其女性患者中存在较多的肥胖与代谢障碍,精神科医务人员更应关注腰围变化。
刘燕易正辉陆燕华唐敏范慧斌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肥胖代谢综合征
Alzheimer病有无抑郁的比较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了解阿尔茨海默病 (AD)患者伴发抑郁症状的临床特征及抑郁对 AD的影响。 方法 :对 132例 AD患者 ,根据 Cornell痴呆抑郁评定量表总分 (8分为界 )划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 ,分别在入组时、6、12月用多种量表进行评定。 结果 :患者中抑郁症状总发生率为 5 6 .82 % ,抑郁组患者单项症状出现频度最高者为兴趣丧失 (78.7% )和对快乐事件缺乏反应 (78.7% )。与抑郁症状有关的危险因素为女性、丧偶、发病年龄早和具有行为障碍等。 结论 :AD患者中抑郁是常见的临床症状 。
陈美娟宋立升龙彬丁宇杰徐韩陆燕华高哲石
关键词:ALZHEIMER病抑郁流行病学
痴呆心境评定量表(DMAS)的信度和效度测定
2002年
目的 :分析痴呆心境评定量表 (DMAS)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3 0例符合CCMD -2 -R关于Alzheimer病或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的病人 ,由临床医生是否存在抑郁症状判定为抑郁组 (16例 )和非抑郁组 (14例 )。 5位精神科医生参加评定 ,对 16例病人进行了联合评定 ,评定员之间一致性良好 ,ICC =0 87,F =13 5 44 ,P <0 0 1。 3 0例样本除接受DMAS评定外 ,同时接受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简易智力状态检查 (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和大体痴呆评定量表 (GDS)的评定。结果 :抑郁组与非抑郁组的DMAS各单项分比较 ,共有 12个单项评分二组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5或 <0 0 1)。单项分与剩余总分的相关系数 (rs)为 0 19~ 0 77,P均 <0 0 5或 <0 0 1,DMAS与HAMD的相关性良好 ,rs=0 68,P <0 0 1。因子分析结果 ,DMAS各项可归纳为 5个因子 ,分别为 :(1)情绪体验 (2 )焦虑 /抑郁 (3 )自我评价 (4 )活力缺乏 (5 )易激惹。项目的归类基本合理 ,具有临床可解释性 ,说明DMAS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结论 :DMAS的信度与效度良好 。
陈美娟龙彬丁宇杰陆燕华施明辉钱竹书宋立升高哲石
关键词:信度痴呆
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程式化技能训练被引量:20
2008年
目的:探讨程式化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12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成训练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训练组进行8周的程式化训练,然后全部随访24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和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进行评估。结果:训练组的PANSS总分、阴性症状分和一般精神病理分及ITAQ分以及MRSS各量表分在训练第20周末起,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程式化技能训练可使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增进多方面的康复效果。
沙蓉吴晓波蔡军陆燕华赵静唐敏
关键词: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
多发梗塞血管性痴呆患者精神行为障碍研究
2004年
目的 研究多发梗塞血管性痴呆患者精神和行为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MMSE、ADL、GDS、BEHAVE AD量表对 74例住院患者进行评定 ,并进行 χ2 检验。结果  7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以日夜节律紊乱、攻击行为、行为紊乱、偏执和妄想、情感障碍 ,幻觉较常见 ;不同年龄段间精神和行为障碍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中、重度痴呆患者的行为紊乱较轻度患者明显 (P <0 .0 5 )。结论 多发梗塞血管性痴呆患者精神和行为障碍发生率极高 ,对痴呆病人及其照料者均有多方面的负性影响 ,应予重视。
陆燕华陈美娟
关键词:精神行为障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