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国庆

作品数:13 被引量:29H指数:4
供职机构:内蒙古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化学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4篇锆英砂
  • 4篇微弧氧化
  • 4篇碱熔
  • 3篇氧化锆
  • 3篇溶胶
  • 3篇渗透层
  • 3篇分解过程
  • 3篇
  • 2篇氧化膜
  • 2篇氧化物涂层
  • 2篇涂层
  • 2篇涂层厚度
  • 2篇化物
  • 2篇化学溶液法
  • 2篇加入量
  • 2篇厚度
  • 2篇防护方法
  • 2篇封孔
  • 1篇氧化层
  • 1篇氧化锆陶瓷

机构

  • 13篇内蒙古工业大...
  • 2篇武汉工程大学
  • 1篇北京有色金属...
  • 1篇浙江锆谷科技...

作者

  • 13篇闫国庆
  • 13篇陈伟东
  • 11篇闫淑芳
  • 9篇张亚增
  • 6篇范秀娟
  • 5篇王志刚
  • 4篇车广东
  • 4篇刘向东
  • 2篇徐志高
  • 2篇钟学奎

传媒

  • 3篇稀有金属
  • 2篇稀有金属材料...
  • 2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钛工业进展
  • 1篇内蒙古科技大...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前驱体溶胶浓度对ZrH_2表面膜层性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氢化锆表面制备防氢渗透膜层,分析了不同前驱体溶胶浓度对氢化锆表面膜层的性能影响。借助XRD、SEM等分析手段对氧化层的物相组成和形貌进行分析,并采用真空脱氢试验测试氧化层的阻氢性能PRF值(permeation reduction factor)。试验表明,在前驱体溶胶浓度范围内可制膜层厚度为5~14.3μm,膜层厚度随着溶胶浓度升高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当溶胶浓度低于1.0 mol/L时,不易生成连续完整的膜;当溶胶浓度高于1.0 mol/L时,膜层表面出现了颗粒堆积和裂纹,膜层不连续。氧化物的相结构无明显改变,以单斜相M-Zr O2和四方相T-Zr Ox为主;氧化层的PRF值在9.86~10.43之间变化。
闫国庆陈伟东范秀娟闫淑芳徐志高
关键词:氧化层
pH值对溶胶凝胶法制备ZrH_(1.8)表面氧化膜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以氧氯化锆/乙醇/水为反应体系在氢化锆表面制备氧化锆膜层作为防氢渗透层,研究了溶胶pH值对氧化锆膜层的物相组成、截面形貌及阻氢性能的影响。利用涡流测厚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测试了氧化锆膜层的厚度、截面形貌及相结构。通过真空脱氢实验测试评估膜层的阻氢性能。结果表明,在选取的溶胶pH值为1—9范围内,膜层的厚度在7.6~14.8μm之间变化,膜层的氢渗透降低因子(PRF)值在9.8~11.5之间变化,膜层厚度和膜层的氢渗透降低因子(PRF)值都随着pH值增大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当pH为5时,膜层厚度达到最大值14.8μm,膜层的PRF值达到11.5,膜层与基体结合紧密,膜层连续完整、致密均匀。pH值变化对膜层物相组成没有显著影响,膜层由单斜相M—ZrO1.8和四方相T—ZrO1.8组成,其中以单斜相M-ZrO1.8为主。
范秀娟陈伟东闫淑芳闫国庆王志刚徐志高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PH
一种氢化锆表面防护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氢化锆表面防氢渗透涂层的方法,具体是采用原位氧化方法制备底层,再采用溶胶-凝胶法在底层基础上制备纳米氧化物涂层,最终得到复合结构的氧化物涂层。本发明首先将氢化锆在氧化性气体中进行原位氧化制备氧化锆底层,再将...
陈伟东闫淑芳闫国庆刘向东王志刚范秀娟张亚增车广东
文献传递
一种氢化锆表面阻氢涂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氢化锆表面阻氢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微弧氧化及化学溶液沉积封孔复合技术在氢化锆表面制备连续致密的阻氢涂层。本发明采用磷酸盐电解液体系,首先通过微弧氧化处理在氢化锆表面制备氧化锆陶瓷层,再通过化学溶...
陈伟东闫淑芳刘向东王志刚范秀娟张亚增闫国庆车广东
文献传递
负向电压对氢化锆表面防氢渗透层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采用微弧氧化技术在氢化锆表面制备防氢渗透层.采用磷酸盐电解液体系,溶液组成为Na5P3O1012 g/L,NaOH1.5 g/L,Na2EDTA 2 g/L.实验中正向电压为350 V,频率固定在200 Hz,通过改变负向电压在氢化锆表面制备防氢渗透层,负向电压的变化范围为120~160 V.采用XRD,SEM和称重试验等分析测试方法对膜层的厚度、组成、结构和形貌等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膜层的厚度随着负向电压的增加而减小,厚度在72.5~62μm之间变化.膜层的氢渗透降低因子(PRF值)随着负向电压的增大由9.8下降到7.6;负向电压对膜层的组成和结构无明显影响规律.
钟学奎陈伟东闫国庆
关键词:微弧氧化
Ca(OH)_2的加入量对锆英砂碱熔分解过程的影响
2013年
在锆英砂与氢氧化钠质量比为1.0∶1.2时,分别选取锆英砂含量0.2%,0.4%,0.6%,0.8%和1.0%的Ca(OH)2作为添加剂,研究Ca(OH)2加入量对锆英砂碱熔分解过程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差热-热重分析仪对反应物料的组成和反应体系热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Ca(OH)2加入量为1.0%时,锆英砂的分解率达到最大值,为96.4%,碱熔过程中在590℃以后发生剧烈的放热反应,锆英砂碱熔分解后的主要产物为Na2ZrO3和Na2SiO3。烧碱和添加剂复合分解锆英砂的适宜工艺条件为:烧结温度为750℃,烧结时间为30 min。
张亚增陈伟东闫淑芳闫国庆
关键词:锆英砂
一种氢化锆表面阻氢涂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氢化锆表面阻氢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微弧氧化及化学溶液沉积封孔复合技术在氢化锆表面制备连续致密的阻氢涂层。本发明采用磷酸盐电解液体系,首先通过微弧氧化处理在氢化锆表面制备氧化锆陶瓷层,再通过化学溶...
陈伟东闫淑芳刘向东王志刚范秀娟张亚增闫国庆车广东
文献传递
氧化气氛对氢化锆表面防氢渗透层的影响被引量:11
2013年
通过恒温氧化实验研究了氢化锆在O2,CO2,CO2+P气氛中的氧化行为,分析了不同气氛下氢化锆表面形成氧化膜的生长速度、物相组成、表面形貌及其阻氢性能。结果表明,特定温度下氢化锆的氧化增重规律为O2>CO2>CO2+P。各氧化气氛下形成氧化膜的物相组成相同,主要由单斜相M-ZrO2和T-ZrO2组成。氢化锆在CO2+P气氛下形成的氧化膜具有较低的生长速度,氧化膜的阻氢效果较好。
陈伟东闫淑芳闫国庆张亚增
关键词:氧化膜
一种氢化锆表面防护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氢化锆表面防氢渗透涂层的方法,具体是采用原位氧化方法制备底层,再采用溶胶-凝胶法在底层基础上制备纳米氧化物涂层,最终得到复合结构的氧化物涂层。本发明首先将氢化锆在氧化性气体中进行原位氧化制备氧化锆底层,再将...
陈伟东闫淑芳闫国庆刘向东王志刚范秀娟张亚增车广东
文献传递
Na_5P_3O_(10)的加入量对ZrH_(1.8)表面微弧氧化膜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在不同Na5P3O10含量的电解液体系下对氢化锆进行微弧氧化。采用HCC-25型电涡流测厚仪测量氧化膜厚度,采用XRD、SEM分析膜层的相结构和截面形貌,采用真空脱氢实验测试膜层的阻氢性能,研究电解液中Na5P3O10含量对膜层厚度、结构、截面形貌和阻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解液中Na5P3O10质量浓度从14g/L增加到22g/L,膜层厚度由50μm增加至160μm;微弧氧化膜的结构随着Na5P3O10质量浓度的增加无明显变化,主要由M-ZrO2和T-ZrO1.88组成;膜层的阻氢性能随着Na5P3O10质量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Na5P3O10质量浓度为18g/L时膜层的阻氢性能最佳。
钟学奎闫国庆陈伟东
关键词:微弧氧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