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心病
  • 3篇冠心病
  • 2篇电图
  • 2篇心电
  • 2篇心电图
  • 2篇血压
  • 2篇医学生
  • 2篇中毒
  • 2篇疗效
  • 2篇临床实习阶段
  • 2篇老年
  • 2篇教学
  • 2篇高血压
  • 2篇高血压病
  • 2篇分类教学
  • 1篇带教
  • 1篇单纯收缩期
  • 1篇单纯收缩期高...
  • 1篇地平
  • 1篇动态心电图

机构

  • 12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齐齐哈尔市第...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黑龙江省地质...

作者

  • 13篇钱久光
  • 6篇刘桂清
  • 3篇沈杨
  • 3篇常明
  • 2篇李殿滨
  • 2篇刘颂
  • 2篇桑自强
  • 2篇裴丽丽
  • 1篇胡海燕
  • 1篇李殿滨
  • 1篇谢玉秋
  • 1篇马亚芹
  • 1篇王明耀
  • 1篇宋富邦
  • 1篇富琳岩
  • 1篇张国民
  • 1篇李玉霞
  • 1篇郭人杰
  • 1篇胡延春

传媒

  • 3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乡村医生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中医药咨...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 3篇2005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9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分类教学在临床实习阶段应用研究
2012年
目的:针对临床实践中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对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采取分类教学模式,以培养更多的高质高能的实用型人才。方法:根据学生能力的大小进行二次分类后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同时兼顾教学大纲进行带教。结果:理论考试成绩分类教学组成绩高于对照组,平均成绩两组间无显著差异;技能操作方面,分类教学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均达到目标教学的要求。结论:分类教学模式能做到因材施教,培养高质高能的人才,同时提高教学质量。
刘桂清钱久光桑自强常明沈杨裴丽丽
关键词:分类教学医学生实习带教
急性万灵中毒入院前急救疗效分析
2005年
我院120急救中心对2002~2004年收治的104例口服万灵中毒的病人,就入院前急救和非院前急救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旨在阐述院前急救的重要性,现报道如下.
刘颂钱久光谢玉秋
关键词:院前急救万灵中毒疗效分析120急救中心急性
老年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右室受累的溶栓治疗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右室受累的溶栓指征及溶栓获益的情况。方法将53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右室受累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33例)及对照组(20例)。再将两组患者分别分为小ST和大ST组。对照组:无禁忌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速避凝)6150U/12h,5~7d;溶栓组:统一采用国产尿激酶150万U(2.2万U/kg)/30min静脉滴注,溶栓前即刻口服肠溶阿司匹林0.3g,连服3d后改为150mg,1次/d,若12h后凝血时间恢复至正常的1.5~2.0倍,则应用肝素。结果溶栓组患者病死率为11.2%,对照组为21.7%,两组患者病死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大ST与小ST组血管再通率间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患者出血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溶栓组中大ST患者心脏并发症和死亡率与对照组的大ST患者间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小ST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可改变心功能近期预后,降低住院病死率。尤其对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右室梗死(RVI)之大ST组获益更大,虽有一定出血,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梗死面积小者溶栓治疗似无大获益,溶栓治疗可降低其院内病死率;右室受累及合并大ST是预测院内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子。
刘桂清钱久光
关键词:溶栓治疗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注射低分子肝素院内病死率国产尿激酶溶栓指征
复方麝香注射液治疗急性安定中毒的疗效观察
2005年
近几年来,由于生活、工作、学习压力增加,加之家庭矛盾纠纷上升,口服安定自杀现象也随之上升.在常规洗胃、补液等传统治疗急性安定中毒基础上,加用复方麝香注射液,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刘颂胡海燕钱久光
关键词:复方麝香注射液急性安定中毒疗效观察自杀现象口服安定
临床实习阶段分类教学模式的探讨
2011年
临床实习阶段是临床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是培养医学生初步的职业素质和对病人的同情心的重要环节,临床课教学中,针对临床实践中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别,以发展的观点正确对待学生为原则,正确的引导每个学生成为合格的毕业生,培养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在医学领域发挥特长,使之从医学生成功的向医生过渡,是每个临床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们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探索新的临床教学模式即分类教学,旨在培养更多实践能力强、素质高、即高智高能的实用型人才,进一步提高我院医学生临床实践教学质量。
刘桂清桑自强钱久光常明沈杨裴丽丽
关键词:临床教学模式临床课教学培养医学生
硫酸镁治疗恶性室性早搏的临床探讨
1999年
钱久光李殿滨刘桂清陈雅君
关键词:恶性硫酸镁室性早搏镁剂静脉注射
多媒体技术在检体诊断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1年
宋富邦钱久光富琳岩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检体诊断学
老年性高血压的临床用药方法初探
1997年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性高血压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及危险因素,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本文对1994年11月~1995年3月间收治的老年性高血压病患者服用降压药的时间进行对照研究,旨在探求更有效的控制血压的方法,达到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目的。
刘桂清李殿滨钱久光王衍郁杨晓华
关键词:老年性高血压病临床用药硝苯地平片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服药法
药物洗脱支架与裸支架置入治疗冠心病的安全性及生物相容性比较被引量:5
2008年
药物洗脱支架与裸金属支架相比,最大的改进就是在原有的裸金属支架平台上,增加了药物载体和药物。药物洗脱支架的药物载体主要是多聚物涂层,其目的是用于承载足够的药量,并在药物洗脱支架置入人体后能有效控制药物的分解、扩散和释放。在临床治疗中,聚合物载体的生物相容性及完整性会影响到药物洗脱支架的安全性,而聚合物载体对药物的控释性则影响到药物洗脱支架有效性。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涂层药物要具备保护内皮的功能,在最大程度上保持支架表面的光滑度,从而提高支架的生物相容性,使支架平台和多聚载体可吸收、药物释放体系更科学,将是未来药物洗脱支架的发展方向。
胡延春钱久光
关键词:药物洗脱支架冠心病裸支架相容性血栓
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心绞痛10例分析被引量:1
2000年
钱久光韦树田马亚芹
关键词:心电图冠心病心绞痛误诊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