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铁

作品数:6 被引量:62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省针灸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针刺
  • 4篇中风
  • 3篇中风后
  • 3篇中风后偏瘫
  • 3篇偏瘫
  • 2篇血管
  • 2篇血管性痴呆
  • 2篇偏瘫患者
  • 2篇井穴
  • 2篇NDS
  • 2篇ADL
  • 2篇痴呆
  • 1篇调神
  • 1篇动功
  • 1篇针刺井穴
  • 1篇针刺治疗
  • 1篇肢体
  • 1篇肢体运动
  • 1篇肢体运动功能
  • 1篇治疗血管性痴...

机构

  • 6篇安徽省针灸医...
  • 2篇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6篇韩为
  • 6篇郭铁
  • 4篇王颖
  • 4篇杨骏
  • 2篇张道宗
  • 2篇张玲
  • 1篇程红亮

传媒

  • 2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医药临床杂...

年份

  • 2篇2012
  • 4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影响相关井穴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的关键因素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分析影响井穴治疗血管性痴呆(VD)疗效差异的关键因素。方法选取80例VD患者,采用正交设计法,从不同刺激方法(针刺和点刺出血)、不同刺激频次(1次/天和2次/天)、不同疗程(1个和2个疗程)以及不同针刺治疗介入时机(发病一个月以内和一个月以后)角度设计实验方案,共分8组,每组10例观察病例。80例患者在治疗前后均接受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积分评定、生活自理能力指数(ADL)量表积分评定及彩色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结果采取极差分析法。结果针刺方法对MMSE、ADL评分结果影响最大,疗程次之,针刺频次影响最小。针刺方法对TCD检查基底动脉平均脑血流量结果影响最大,发病后介入时间次之,针刺频次影响最小。结论不同方法,不同频次,不同的介入时间,不同疗程的治疗均对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有一定的影响;治疗方法对血管性痴呆疗效的影响最大,疗程次之,不同频次对其影响最小;最佳治疗方案组合为:发病一月内针刺井穴治疗,每日一次或者两次,治疗2个疗程。
韩为张玲郭铁杨骏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针刺井穴
靳三针治疗中风后偏瘫临床观察被引量:15
2010年
目的观察靳三针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功能综合评定(FCA)量表的变化。方法收集80例合格受试患者,平均入选靳三针组和康复组。于治疗前、治疗后14d及28d评定NDS、ADL、FCA评分。结果靳三针组治疗后14d及28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康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靳三针治疗中风后偏瘫效果良好,远期疗效较近期疗效增加;靳三针治疗效果优于康复治疗。
王颖韩为郭铁张道宗
关键词:针刺中风后遗症偏瘫靳三针
通督调神针刺对脑中风患者康复作用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8
2010年
目的:从多角度客观评价"通督调神针刺"优化方案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比较针刺治疗和康复治疗的疗效优劣,提出针灸优化方案。方法:脑中风恢复后期患者61例分为针刺组20例、康复组20例及康复加针刺组(简称针康组)21例。采用患肢运动功能功能积分(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ADL-Barthel指数计分法)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记录各临床评定量表。评测3组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结果:61例脑中风后期患者经过21d的治疗,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明显提高,同时能直接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针刺组和针康组的临床疗效更好,优于康复组(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刺法对脑中风后期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明显疗效,对神经功能恢复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王颖韩为程红亮郭铁张道宗
关键词:通督调神针刺脑中风康复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针刺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NDS、ADL、FCA量表观察
目的:观察靳三针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功能综合评定(FCA)量表的变化。方法:收集80例合格受试患者,平均入选靳三针治疗组和康复治疗组。治疗组以靳三针为主穴,头针均...
王颖韩为郭铁杨骏
关键词:中风后偏瘫
针刺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NDS、ADL、FCA量表观察
目的观察靳三针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功能综合评定(FCA)量表的变化。方法收集80例合格受试患者,平均入选靳三针治疗组和康复治疗组。治疗组以靳三针为主穴,头针均取颞...
王颖韩为郭铁杨骏
关键词:中风后偏瘫NDSADLFCA
文献传递
针刺井穴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特异性研究被引量:28
2012年
目的选用不同井穴治疗血管性痴呆(VD),观察其疗效及差异。方法选取合格受试患者14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纳入井穴组、药物组和非经穴组,并给予相应处理,针刺治疗每次留针30 min,留针期间每10 min行针1次,每日治疗1次,连续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药物选用茴拉西坦0.2 g/次,口服,每日3次,连服20 d。治疗前后均接受MMSE、ADL量表积分评定及TCD检查。结果治疗后十二井穴各组在改善MMSE、ADL与脑血管平均血流速度上均优于非经穴组(P<0.05)。与药物组比较,在改善MMSE评分疗效上商阳组、少冲组、中冲组、至阴组、大敦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改善ADL评分效果上,少冲组、中冲组与其他井穴组比较效果更明显(P<0.05);在改善各条脑血管平均流速效果上,少冲组、中冲组及大敦组均有7条以上脑血管平均流速改善幅度大于药物组。结论不同井穴治疗VD效果有一定的差异性,手少阴心经井穴少冲穴和手厥阴心包经井穴中冲穴疗效较为优越。
韩为郭铁张玲杨骏
关键词:针刺特异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