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对成人喉部结构显示情况的研究 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成年人不同性别及年龄段喉部正常解剖结构的显示情况。方法使用高频超声对307例(男性144例、女性163例)健康成年人进行喉部检查,记录甲状软骨、环甲膜、会厌软骨、会厌前间隙、声门旁间隙、声带、室带、杓状软骨、杓肌、梨状隐窝的显示情况。结果高频超声在不同性别及年龄组间甲状软骨、会厌软骨、环状软骨、环甲膜、会厌前间隙显示率近1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杓状软骨、声门旁间隙、声带、室带、杓肌、梨状隐窝的显示率在不同性别间及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同年龄组女性的声门旁间隙、声带、室带、杓肌显示率均明显高于男性。结论高频超声对成人喉部结构有较高的显示率,有望成为喉部疾病的常规检查方法。 武静芳 李雪梅 郭忆关键词:高频超声 超声 超声引导下经椎间孔硬膜外注射的可行性 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观察猪标本超声引导下腰椎经椎间孔硬膜外注射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取来自2只巴马小型猪的L1-6节段脊柱及椎旁部分组织,分别在双侧L1-2、L2-3、L3-4、L4-5、L5-6椎间孔完成超声引导下经椎间孔硬膜外穿刺,应用腰椎X线片和CT检测穿刺针位置;大体观察穿刺针入路和针尖位置,记录穿刺针皮肤入针点与后正中线距离、入针深度和入针角度,并进行左右对比。结果穿刺成功率95%(19/20),其中穿刺针针尖位于椎间孔下缘、腹侧、中央区和旁中央区的占80%(16/20)。成功穿刺时,左右侧穿刺针皮肤入针点与后正中线距离、入针深度、入针角度无显著性差异(|t|<1.475,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椎间孔硬膜外穿刺有较高准确率。 任伟靖 王方永 洪毅 郭忆 郭忆关键词:超声引导 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评估肩胛动力障碍患者和健康成人肩胛带肌厚度与弹性模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定量评估肩胛动力障碍(SD)患者与健康成人肩胛带肌厚度与弹性模量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9年3—9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骨科33例(33肩)SD患者为SD组,其中男10例、女23例,年龄35~71岁;另招募同期健康志愿者32例(61肩)为对照组,其中男10例、女22例,年龄22~74岁。采用二维灰阶超声和SWE测量两组受试者的上斜方肌(UT)、肩胛提肌(LS)、中斜方肌(MT)、菱形肌(RM)、下斜方肌(LT)、前锯肌(SA)的厚度、剪切波速度,并计算弹性模量值。比较SD患者与健康成人的肩胛带肌厚度与弹性模量变化,分析年龄、性别对肩胛带肌厚度与弹性模量的影响。结果SD患者的LS厚度、UT弹性模量、UT与MT弹性模量比和UT与LT弹性模量比分别为(0.40±0.11)cm、(44.42±29.17)kPa(1 mmHg=0.133 kPa)、1.59±0.56、1.56±0.63,健康成人分别为(0.47±0.17)cm、(31.00±12.68)kPa、1.30±0.30、1.30±0.30,SD患者LS厚度小于健康成人,UT弹性模量、UT与MT弹性模量比、UT与LT弹性模量比均大于健康成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同年龄段的SD患者与健康成人比较:青年(18~40岁)SD患者的RM弹性模量为(31.14±3.93)kPa大于健康青年人(23.30±8.24)kPa,中年(41~60岁)SD患者的UT与SA弹性模量比为1.57±0.38大于健康中年人1.30±0.33,老年(61~80岁)SD患者的UT与MT弹性模量比、UT、LS和SA弹性模量分别为1.81±0.68、(53.59±36.99)kPa、(36.54±11.41)kPa、(18.51±8.05)kPa,健康老年人分别为1.40±0.39、(32.01±11.93)kPa、(28.82±9.42)kPa、(13.04±7.23)kPa,老年SD患者均大于健康老年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SD患者和健康成人中,男性的SA厚度分别为(0.82±0.24)cm和(0.80±0.17)cm,女性分别为(0.63±0.15)cm和(0.69±0.17)cm,男性SA厚度均大于女性;而且在健康成人中,女性的UT弹性模量为(32.91±13.87)kPa,大于男性的(26.77±8.37)kPa:差异 蒋倩如 郭忆 崔志刚 刘四海 韩新祚 李雪梅 刘克敏关键词:弹性成像技术 肌骨系统 超声弹性成像在脑卒中后前臂屈肌痉挛定量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定量评价脑卒中后前臂屈肌痉挛的可行性及其特点。方法2019年1月至10月,脑卒中后屈腕和屈指肌痉挛的住院患者30例,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测量前臂屈肌群桡侧腕屈肌(FCR)、尺侧腕屈肌(FCU)、指浅屈肌(FDS)和指深屈肌(FDP)剪切波速度(SWV),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屈腕和屈指肌张力。结果患侧和健侧各肌肉SWV在牵伸位时均显著高于放松位(|Z|>3.844,P<0.001);牵伸位时,患侧各肌肉SWV显著高于健侧(|Z|>3.593,P<0.001);牵伸位与放松位SWV差值比较,患侧各肌肉明显高于健侧(t>3.199,P<0.01);各肌肉牵伸位平均SWV与屈腕MAS评分显著相关(r=0.605,P<0.001);指浅屈肌和与指深屈肌牵伸位平均SWV与屈指MAS评分明显相关(r=0.540,P<0.01)。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可以定量评价脑卒中后前臂屈肌群内不同肌肉的痉挛程度。 芦海涛 郭忆 王艺铮 崔利华关键词:脑卒中 痉挛 上肢 超声弹性成像 经胸超声心动图在特发性肺动脉高压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研究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diopathic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IPAH)患者的心脏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特点,对比右心导管结果,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诊断特发性肺... 张红菊 王浩 郭忆 孙欣 徐楠 吴伟春关键词:特发性 肺动脉高压 心导管检查 超声心动图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脊髓损伤后并发肺动脉栓塞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1 2014年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脊髓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肺栓塞组)和同期35例无肺栓塞的脊髓损伤住院患者(对照组)进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肺栓塞组中,36例脊髓损伤患者,15例检出下肢静脉血栓;24例非脊髓损伤患者,9例检出下肢静脉血栓。脊髓损伤患者与非脊髓损伤患者相比,两组肺栓塞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有5例检出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组与对照组相比,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肺栓塞组中,37例急性肺栓塞患者,11例检出下肢静脉血栓;23例慢性肺栓塞患者,10例检出下肢静脉血栓。两者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肺栓塞组中,31例检出股静脉瓣反流和小腿肌肉间静脉扩张,检出率51.7%;对照组8例检出,检出率22.9%。两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脊髓损伤后肺栓塞患者与非脊髓损伤肺栓塞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检出率无明显差别,但均明显高于无肺栓塞的脊髓损伤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静脉对肺栓塞诊断具有临床价值。 郭忆 李雪梅 张红菊关键词:肺栓塞 深静脉血栓形成 脊髓损伤 北京社区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布特征及超声检查方法学标准化探讨 目的:分析北京社区人群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动脉斑块分布情况,并探讨颈动脉超声 检查的标准化方法.方法:随机抽取北京地区首钢和石景山2个社区自然人群共1,269例,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内表面到中膜外表面的距离(IMT),同时... 张红菊 王浩 郭忆 孙欣 徐楠 吴伟春关键词:颈动脉硬化 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超声 流行病学 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在脑卒中患者小腿康复评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对脑卒中下肢运动障碍患者小腿三头肌和跟腱进行康复评定的价值。方法 2018年至2019年,脑卒中后单侧下肢运动障碍住院患者32例,于康复治疗前后,对患者双侧小腿三头肌和跟腱行超声二维测量和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记录剪切波速度(SWV)以及跟腱(比目鱼肌肌腱)长度和厚度。结果治疗前,患侧跟腱和小腿三头肌SWV较健侧增高(t> 2.426, P <0.05);患侧跟腱长度较健侧显著增加(t=11.801, P <0.001);治疗后,患侧小腿三头肌SWV减低(t> 2.447, P <0.05);患侧跟腱长度显著缩短(t=8.577, P <0.001)。结论康复治疗可降低脑卒中下肢运动障碍患者小腿三头肌肌张力。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可用于评价跟腱和小腿三头肌弹性特征,指导脑卒中康复。 郭忆 李雪梅 张皓 芦海涛 冯冰 王艺铮关键词:跟腱 小腿三头肌 康复评定 肌张力 剪切波弹性超声成像测量股四头肌及肌腱弹性与膝骨关节炎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7 2023年 背景:已有研究表明膝骨关节炎患者肌肉弹性会发生变化,但目前的研究多关注于肌张力、肌肉力量的评估,对于股四头肌及其肌腱弹性的评估却鲜有报道。目的:探究膝骨关节炎患者股四头肌及其肌腱弹性模量特征,并分析其与膝关节疼痛、功能的关系,为膝骨关节炎的防治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采用剪切波弹性超声成像技术测量30例临床确诊为膝骨关节炎的患者(膝骨关节炎组)和28名无膝关节疼痛的志愿者(对照组)股四头肌及其肌腱的弹性模量。使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量表(WOMAC)评估入组患者膝关节的疼痛和功能。比较两组受试者股四头肌弹性模量的变化,统计学分析股四头肌弹性模量与WOMAC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①膝骨关节炎组的股直肌、股中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股四头肌肌腱的厚度均小于对照组,但仅膝骨关节炎组的股外侧肌弹性模量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选取与对照组有特征性差异的肌肉弹性模量进行相关性分析,膝骨关节炎组的股外侧肌弹性模量值与WOMAC疼痛量表呈低度线性相关(r=0.367,P<0.05)。在自我报告的疼痛中,膝骨关节炎患者股外侧肌的弹性模量值仅与上下楼时的疼痛程度呈中度线性正相关(r=0.584,P<0.05)。在自我报告的功能障碍中,膝骨关节炎患者股外侧肌弹性模量值与下楼梯时、从座位上站起来时的功能均呈中度线性相关(r=0.411,P<0.05;r=0.464,P<0.05)。③综上,股外侧肌硬度增高是膝骨关节炎患者股四头肌的特征性改变,从而反映出膝关节负荷增加时的疼痛及功能情况,需进一步研究弹性模量对评估膝骨关节炎患者病情、疗效的意义,从而实现精准康复治疗。 黄钰颖 郭忆 韩新祚 闵红巍 李雪梅 刘克敏关键词:膝骨关节炎 股四头肌 弹性模量 超声检测颈动脉及股动脉斑块并管腔狭窄对康复医院冠心病患者的预测价值 2024年 研究颈动脉和股动脉的内中膜厚度及斑块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早期预测冠心病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患者151例进行冠脉造影,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狭窄组(118例)和对照组(33例),计算患者Gensini积分(Gensini Score,GS)并分为正常、轻度、中度及重度4组,比较基本资料、抽血化验结果及颈动脉股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情况,分析颈动脉股动脉斑块与冠脉GS的相关性,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外周动脉斑块对冠状动脉狭窄的预测效能。结果 4组间比较,性别、糖化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空腹血糖,颈动脉斑块个数,股动脉斑块个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冠脉GS和颈动脉斑块厚度(r=0.241,p<0.05)及股动脉斑块长径(r=0.306,p<0.05)相关。绘制ROC曲线,颈动脉斑块厚度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11(95%置信区间:0.602-0.821,P<0.01),最佳截断值为0.439(灵敏度57.5%,特异度86.4%),股动脉斑块长径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的AUC为0.673(95%置信区间:0.475-0.871,P=0.168)。结论 颈动脉和股动脉斑块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可使用颈动脉股动脉超声检查预测冠状动脉病变,早期筛查冠心病。 冯冰 李雪梅 郭忆 左雪冰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斑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