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云翮
- 作品数:6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山西大同大学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鞘内联合应用奈福泮和新斯的明对切口痛大鼠的镇痛效应
- 2011年
- 目的观察鞘内联合应用盐酸奈福泮和新斯的明的镇痛作用。方法在大鼠切口疼痛模型上结合鞘内置管技术,采用累积疼痛评分法评定大鼠疼痛行为;采用序贯法分别使用不同剂量奈福泮、新斯的明进行鞘内注射以获得量效曲线及半效剂量(ED50),鞘内联合应用不同比例的ED50剂量获得联合用药时药物各自的半效剂量以分析两药的相互作用。结果①据公式得出鞘内注射50-150μg的奈福泮的ED50值为82.64μg,95%可信区间为80.4-97.4μg;鞘内注射剂量1-10μg的新斯的明的ED50值为8.36μg,95%可信区间为6.68-10.70μg;鞘内合用1/2,1/4,1/8,1/16 ED50的奈福泮和新斯的明各自的ED50值分别为:奈福泮10.93μg,95%可信区间6.83-17.49μg;新斯的明1.05μg,95%可信区间为0.66-1.68μg。②奈福泮和新斯的明单独应用及联合应用对切口疼痛大鼠均产生剂量依赖型的镇痛作用。③据Tallarida等提出的Isobologram作图方法分析得出新斯的明和奈福泮的相互作用是协同的。结论①奈福泮50-150μg、新斯的明5-15μg鞘内应用均可产生剂量依赖性的镇痛作用。②奈福泮和新斯的明的镇痛作用存在协同作用。
- 郭云翮李祥薄五海王艳红
- 关键词:序贯法鞘内注射切口疼痛
- 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特发性慢性盆腔疼痛临床观察
- 2018年
- 目的评价经皮电神经刺激(TENS)治疗特发性慢性盆腔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是前瞻性研究。研究对象分为TENS组和对照组。评估2组治疗方法对特发性慢性盆腔疼痛的缓解程度。通过腹部和盆腔超声排除良性生殖道疾病、胃肠道疾病和肾脏疾病引起的慢性盆腔疼痛患者。2组均进行10个疗程(5次/周)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ENS组可显著改善疼痛评分,其中2例患者TENS治疗后疼痛完全缓解。结论 TENS是一种有效治疗女性患者特发性慢性盆腔疼痛的方法。
- 郭云翮
- 关键词:经皮电神经刺激疼痛评分
- 鞘内注射盐酸奈福泮和新斯的明的镇痛作用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
- 目的:观察鞘内联合应用盐酸奈福泮和新斯的明对切口疼痛大鼠模型的痛行为及对脊髓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它们镇痛作用的机制及在脊髓水平药物之间的相瓦作用。
方法:在大鼠切口疼痛模型上结合鞘内置管技术,采用累积...
- 郭云翮
- 关键词:鞘内注射盐酸奈福泮动物模型
- 文献传递
- 预先鞘内给予新斯的明对切口疼痛大鼠的影响
- 2010年
- 目的探讨预先鞘内给予新斯的明对切口疼痛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①采用序贯法测定预先鞘内给予新斯的明对切口疼痛大鼠镇痛作用的ED50值;②预先鞘内给予新斯的明对切口疼痛大鼠痛行为学的影响;③运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新斯的明对脊髓背角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①预先鞘内给予新斯的明对切口疼痛大鼠镇痛作用的ED50值为8.36μg,95%可信区间为6.68~10.70μg;②手术组大鼠累积疼痛评分明显高于F组,预先IT新斯的明可明显降低术后疼痛引起的累积疼痛评分;③与S组相比,新斯的明ED50量明显抑制c-fos蛋白的表达,作用主要产生在Ⅰ~Ⅱ层、Ⅴ~Ⅵ层,以Ⅰ~Ⅱ层分布最多。结论①预先新斯的明5~15μg鞘内应用可产生剂量依赖性的抗伤害作用;②预先鞘内注射新斯的明的抗伤害作用与抑制c-fos蛋白的表达有关。
- 郭云翮
- 关键词:鞘内注射C-FOS基因
- 鞘内注射奈福泮或/和新斯的明对切口疼痛大鼠脊髓背角c-fos表达的影响
- 2010年
- 目的采用大鼠切口疼痛模型,观察鞘内联合应用盐酸奈福泮和新斯的明的痛行为及对脊髓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大鼠切口疼痛模型上结合鞘内置管技术,采用累积疼痛评分法评定大鼠疼痛行为;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奈福泮、新斯的明及联合应用时对脊髓背角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与F组相比,手术组大鼠累积疼痛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与s组相比,D,组、D:组及c,组均明显降低累积疼痛评分(P〈0.01);各组用药无统计学差异。奈福泮与新斯的明ED。。量单独使用时均明显抑制12-fos蛋白的表达,而1/2ED30两药的合用,抑制程度更大。它们的作用主要产生在脊髓Ⅰ~Ⅱ层、V~Ⅵ层,以Ⅰ~Ⅱ层分布最多。结论鞘内注射盐酸奈福泮和新斯的明的抗伤害作用与抑制c—fos蛋白的表达有关,在脊髓水平上,盐酸奈福泮与新斯的明对c—fos的抑制作用存在协同效应。
- 郭云翮李祥薄五海王艳红
- 关键词:鞘内注射
- 阿司匹林诱生型脂氧素A4对小鼠脊髓撞击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及机制探讨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评估阿司匹林诱生型脂氧素A4(ATL)对小鼠脊髓损伤(SCI)模型中神经炎症和神经病理痛的影响。方法成年FVB小鼠T10节段脊髓进行改良Allen'脊髓撞击损伤。小鼠随机分成ATL组和Vehicle组,分别在SCI手术后4和24 h鞘内注射ATL(300 pmol)或vehicle。采用von Frey方法评估两组小鼠后脚机械刺激的敏感性;采用PCR方法检测两组小鼠脊髓小胶质细胞标记物和细胞因子信使核糖核酸(m RNA)表达;此外,通过小鼠大脑皮层组织小胶质细胞培养来评估ATL对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释放的直接影响。结果与Vehicle组小鼠比较,ATL处理导致SCI诱导的小鼠机械痛敏降低;脊髓小胶质细胞标记物和促炎性细胞因子m RNA水平也下降。而且,ATL处理对小胶质细胞标记物IBA-1和促炎性因子TNF-α表达影响。此外,原代皮层小胶质细胞表达ATL相应受体ALX,ATL通过ALX发挥抗炎作用。结论ATL通过ALX受体调节小胶质细胞激活和TNF-α释放,最终降低小鼠SCI后神经病理性疼痛。
- 郭云翮李祥米卫东
-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