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郦芒

作品数:10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地氟病防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中毒
  • 6篇氟中毒
  • 5篇饮茶型
  • 5篇病区
  • 4篇氟中毒病区
  • 3篇血清
  • 2篇人群血清
  • 2篇尿氟
  • 2篇民族
  • 2篇哈萨克族
  • 2篇哈萨克族人
  • 2篇哈萨克族人群
  • 2篇氟暴露
  • 2篇
  • 2篇藏族
  • 1篇蛋白
  • 1篇碘水
  • 1篇形态发生蛋白
  • 1篇学龄
  • 1篇学龄儿童

机构

  • 10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宁夏回族自治...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山西省地方病...

作者

  • 10篇郦芒
  • 9篇高彦辉
  • 8篇刘晓娜
  • 7篇李丙云
  • 7篇张微
  • 5篇刘洋
  • 5篇吴俊华
  • 5篇李媛媛
  • 4篇孙静
  • 4篇孙殿军
  • 3篇崔静
  • 3篇孙振淇
  • 3篇杨丹
  • 3篇李丹丹
  • 3篇秦鸣
  • 2篇孙惠昕
  • 2篇范智鹏
  • 1篇叶燕
  • 1篇祝晓明
  • 1篇苏晓辉

传媒

  • 9篇中华地方病学...
  • 1篇中国地方病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4个民族饮茶型氟中毒病情差异研究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探讨饮茶型氟中毒地区藏、蒙古、哈萨克、汉4个民族的氟中毒病情是否存在差异及引起差异的可能原因。方法在青海省果洛州藏族居住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蒙古族居住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哈萨克族居住地区各选择了2个县,每个县分别选择人1:3相对集中的3~4个病区乡为调查点。选择调查点内16岁以上少数民族及汉族人群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日均砖茶水摄人量等;并采集调查点的居民家中饮用水样,以及调查对象的砖茶水、尿样进行氟含量测定:使用便携式数字化X光机(DR)对调查对象的前臂、腰椎及盆骨进行X线拍片。饮用水水氟、砖茶氟和尿氟测定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ws/T89.2006);x线氟骨症诊断依据《地方性氟骨症诊断标准》(wS/r192.2007),并结合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表现。结果共调查16岁以上成人1703人,其中藏族、蒙古族、哈萨克族和汉族分别为525、328、305和545人。4个民族日均砖茶水摄入量、饮用水氟含量、茶水氟含量、日均砖茶摄氟量的均值以及尿氟的几何均数分别为2758.42ml、0.88mg/L、2.76mg/L、8.77mg、1.75mg/L。其中藏族、蒙古族、哈萨克族和汉族人群的日均砖茶水摄入量、饮用水氟含量、茶水氟含量、日均砖茶摄氟量、尿氟分别为3304.58、2170.42、2476.34、J583.93ml,0.27、0.88、1.04,0.35mg/L,2.91,1.66、3.14,0.93mg/L,10.17、4114、9.22、2.66mg,2,17、1.41、3.3771.15mg/L。日均砖茶水摄人量、饮用水氟含量、茶水氟含量、日均砖茶摄氟量、尿氟含量各民族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0.639、50.498、25.371、10.800、166.852,P均〈0.05)。X线氟骨症总体检出率为27.25%(399/1464)。其中藏族、蒙古族、哈萨克族和�
刘洋孙静李丙云刘晓娜郦芒崔静刘洪序孙振淇李媛媛吴俊华张微高彦辉
关键词:氟中毒少数民族
人群外周血组蛋白乙酰化在氟骨症发生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索高氟暴露是否会影响外周血组蛋白乙酰化水平,氟骨症患者的组蛋白乙酰化水平是否存在异常,尝试从转录修饰水平上研究氟骨症的发病机制。方法2012年,在青海省果洛州藏族居住地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哈萨克族居住地区,每个地区中选择2个县,并将每个县人口相对集中的3~4个饮茶型氟中毒病区乡确定为调查点。在病区按照年龄(相差不超过3岁)和民族匹配原则,选取59例典型成人氟骨症患者和59例健康人作为对照,共118人。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集饮用茶水(或酥油茶)样、即时尿样和2mL全血。采用便携式数字化x光机拍摄前臂、腰椎及骨盆关节X线片用于病情诊断: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茶水氟浓度和尿氟浓度:采用比色法检测全血样本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结果人群外周血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不同性别(男性:19.94mg/g;女性:20.05mg/g)和民族(藏族:17.73mg/g;哈萨克族:20.49mg/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664.5、-0.902,P均〉0.05),但会随着年龄的升高而下降(r=-0.213,P〈0.05)。根据调查对象的日均茶水氟摄入量(0—3.25、〉3.25~8.05、〉8.05~12.33、〉12.33mg)和尿氟浓度(0-1.69、〉1.69—2.64、〉2.64~4.00、〉4.00mg/L)的四分位数分为4组,不同程度的茶氟暴露组和尿氟暴露组人群外周血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21.12、20.05、19.94、35.0,24.42、18.13、19.80、28.90mg/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706、5.928,P均〉0.05)。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在对照组(19.43mg/g)和病例组(21.69mg/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9,P〉0.05)。不同程度病情人群(正常组、轻度组、中度组)外周血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中位数分别为19.43、21.32、35.95mg/g)比�
范智鹏孙静刘洋李丙云郦芒刘晓娜孙殿军高彦辉
关键词:组蛋白乙酰化
饮茶型氟中毒病区藏族与哈萨克族人群尿氟水平与氟暴露程度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同民族饮茶型氟中毒人群茶水氟暴露程度与尿氟水平之间关系。方法选择青海省果洛州玛沁县、达13县和新疆阿勒泰地区的阿勒泰市、哈巴河县饮茶型氟中毒病区为调查点。其中,在青海省的调查点抽取6个藏族聚集村,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则抽取5个哈萨克族聚集村。对生活于当地的16岁以上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其饮用的茶水样,依据《砖茶含氟量》(GB19965.2005)检测砖茶水氟含量,计算日均茶氟摄人量;同时采集调查对象的即时尿液样本,采用《尿中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WS/T89—1996)检测尿氟含量;对全部调查对象进行数字化X线摄片,拍摄部位为前臂、小腿和骨盆,根据《地方性氟骨症诊断标准》(WS192—2008)进行氟骨症诊断。同时采用Spearman法对不同性别、年龄氟暴露程度与尿氟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共调查445名16岁以上成人,其中藏族224人、哈萨克族221人。藏族Et均茶氟摄人量中位数为9.93mg,哈萨克族为9.57mg。藏族尿氟几何均数为2.26mg/L,哈萨克族为3.29mg/L。氟骨症总检出率为37.98%(169/445),其中藏族为45.54%(102/224),哈萨克族为30-32%(67/221)。民族、性别及氟中毒病情不同的人群总的日均茶氟摄入量与尿氟水平呈正相关(r=0.23,P〈0.01)。进一步分层分析,藏族男性40—49岁氟骨症人群与50—59岁非氟骨症人群日均茶氟摄人量与尿氟水平呈正相关(r=0.81、0.58,P均〈0.05),藏族女性60—69岁氟骨症人群日均茶氟摄人量与尿氟水平呈正相关(r=0.56,P〈0.05);哈萨克族男、女性50~59岁非氟骨症人群日茶氟摄人量与尿氟水平呈正相关(r=0.57、0.61,P均〈0.05)。结论在青海省和新疆阿勒泰地区,人群尿氟水平与砖茶氟暴露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吴俊华李丹丹杨丹秦鸣李丙云刘晓娜郦芒李媛媛张微高彦辉
关键词:藏族哈萨克族
饮茶型氟中毒病区藏族人群血清镁、铝、钙、铁、锌和铜离子的分布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饮茶型氟中毒病区藏族人群血清镁、铝、钙、铁、锌和铜离子的水平,为饮茶型氟中毒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线索。方法2012年,选择青海省果洛州玛沁县、达日县的6个藏族聚集村为调查地点。对生活于当地的16岁以上人群进行问卷调查,采集调查对象饮用的茶水样,根据《砖茶含氟量》(GB19965-2005)标准方法检测砖茶水氟含量并计算日均茶氟摄入量;采集调查对象的静脉血,离心、取上层血清,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血清镁、铝、钙、铁、锌和铜离子水平;对全部调查对象进行数字化X线摄片,拍摄部位为前臂、小腿和骨盆,根据《地方性氟骨症诊断标准》(WS/T192-2008)进行氟骨症诊断。结果共调查170人,其中氟骨症74人,非氟骨症96人。受检人群日均茶氟摄入量的中位数(四分位数)为7.35(3.00,12.30)mg;血清镁离子含量为22.02(17.30,23.67)mg/L,铝离子为O.22(O.14,0.38)mg/L,钙离子为100.03(88.56,112.73)mg/L,铁离子为1.66(1.26,2.36)mg/L,锌离子为0.80(0.63,0.95)mg/L,铜离子为1.28(0.99,l.48)mg/L。男性血清铁离子含量为2.13(1.37,3.09)mg/L,高于女性[1.56(1.18,2.02)mg/L],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8,P〈0.01);≥70岁人群血清中镁、钙、铜和锌离子含量分别为15.09(13.64,24.13)、68.67(58.67,97.24)、0.97(0.72,1.34)、Q54(048,0.74)mg/L,均低于〈40岁人群[21.67(20.08,2276)、98.71(90.77,113.97)、1.35(1.21,1.71)、O.78(O.73,1.01)mg/L],年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26、2.99、3.01、3.34,P均〈0.05)。40~49和50~59岁人群血清中铁离子含量分别为1.77(1.45,3.02)、1.92(1.44,2.66)mg/L,均高于〈4
吴俊华李丹丹杨丹秦鸣李丙云刘晓娜郦芒李媛媛张微高彦辉
关键词:离子
砖茶氟暴露对人群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长期饮用砖茶导致的高氟暴露对人群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表达的影响。方法在青海果洛州藏族、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蒙古族及新疆阿勒泰哈萨克族居住地区的典型饮茶型氟中毒病区,选取典型成人氟骨症患者73例,按照年龄(相差不超过3岁)、性别和民族匹配无氟骨症对照73例。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其前臂、腰椎及骨盆关节拍摄X线片,并采集调查对象饮用的茶水(或酥油茶)样、即时尿样和全血样本。茶水氟和尿氟含量检测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WS/T89—2006),血清BMP-2含量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依据日均茶水氟摄入量、尿氟含量四分位数及不同程度氟骨症病情将被调查对象分别分为4组,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共调查146人,人群血清BMP-2含量在不同年龄组及性别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95、U=2148.50,P均〉0.05);人群血清BMP-2含量在不同民族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36.28,P〈0.01),其中藏族人群血清BMP-2含量高于哈萨克族人群(中位数:109.91比73.96ng/L,P〈0.01),且藏族人群的尿氟含量显著低于哈萨克族人群(中位数:2.23比3.42mg/L,U=672.00,P〈0.01),但两组人群的日均茶水氟摄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数:7.05比7.69ng/L,U=674.00,P〉0.05)。不同程度茶水氟暴露组和不同含量尿氟组人群血清BMP-2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7.34、1.94,P均〉0.05)。茶水氟暴露和尿氟与人群血清BMP-2表达统计学分析无相关性(r=-0.037、-0.015,P均〉0.05)。病例组与对照组人群血清BMP-2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数:85.76比98.18ng/L,Z=-1.78,P〉0.05)。不同程度氟骨症(正常、轻度、中度、重度组)组间人群血清BMP-2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
范智鹏孙静刘洋李丙云郦芒刘晓娜孙殿军高彦辉
关键词:骨骼骨形态发生蛋白2血清
饮茶型氟中毒病区不同民族人群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及其基因多态性的差异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饮茶型氟中毒病区不同民族人群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含量及其基因多态性的种族分布差异。方法在内蒙古、青海和新疆的饮茶型氟中毒重点病区乡,对16岁以上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膳食调查和总氟摄人情况.并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质谱法进行胛H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PTH含量。结果共有1175位受试者入选,其中蒙古族308位、哈萨克族295位、俄罗斯族155位、藏族381位、汉族36位。受试者全血的PTH基因分为AA.AG、GG基因型,基因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AA、AG、GG3种基因型分布频率,蒙古族分别为0.6%(2/308)、20.2%(62/308)、79.2%(244/308);哈萨克族分别为4.4%(13/295)、25.1%(74/295)、70.5%(208/295);俄罗斯族分别为2.0%(3/155)、33.5%(52/155)、64.5%(100/155);藏族分别为2.4%(9/381)、31.2%(119/381)、66.4%(253/381);汉族分别为5.6%(2/36)、13.8%(5/36)、80.6%(29/36)。不同民族之间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86,P〈0.05)。共检测1009份血清,其中蒙古族245份、哈萨克族282份、俄罗斯族105份、藏族345份、汉族32份,血清PTH含量分别为(16.36±2.48)、(14.30±3.76)、(15.22±3.92)、(13.26±3.66)、(15.42±1.12)mg/L,各民族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25,P〈0.05)。AA、AG和GG3种基因型携带者(分别为27、270和712例)血清明H含量分别为(13.75±2.05)、(14.30±3.80)、(14.67±3.65)mg/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2,P〉0.05)。结论在饮茶型氟中毒病区不同民族人群血清中PTH含量不同,PTH基因多态性分布存在种族差异,但携带不同PTH基因型人群的血清�
孙静刘洋李丙云刘晓娜郦芒崔静刘洪序孙振淇李媛媛吴俊华张微高彦辉
关键词:氟化物中毒
学龄儿童尿碘水平稳定性及其对父母尿碘水平代表性评价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评价学龄儿童尿碘水平的稳定性以及儿童尿碘水平对其父母尿碘水平的代表性,为碘缺乏病的监测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哈尔滨市区内和周边农村的小学校中,利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8-10岁学龄儿童作为调查对象,于2011年9月份连续收集3d儿童的日间随意1次尿样,采用过硫酸铵消化一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检测尿碘。同时,进行富碘食品摄入情况问卷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学龄儿童是否在采尿期间以及采尿前3d食用北方最常见的富碘食品,包括海带、紫菜、海苔等海产品,排除富碘食品摄入对尿碘稳定性的干扰,评价学龄儿童在外环境碘摄入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尿碘浓度是否稳定。另外,进行人户调查,在农村同时采集37名儿童父母(25名父亲、33名母亲)日间1次随意尿样,检测尿碘浓度,探索在日常饮食相近的情况下,学龄儿童的尿碘水平能否代表其父母的尿碘水平;通过“三日称量法”分别调查30名城市儿童和37名农村儿童平均每日的盐摄人量,并且采集37名农村儿童家庭的食盐样品,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检测盐碘。结果在城市和农村调查点各有440、342名儿童在调查期间未受富碘食品干扰。城市儿童3d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98、188、187μg/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P〉0.05);农村儿童3d尿碘中位数分别为257、232、202μ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3,P〈0.01),且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城市和农村学龄儿童连续3d尿碘均〈100μg/L的稳定率分别为12.7%(7/55)和0(0/24),而〉300μg/L的稳定率分别为11.0%(8/73)和22.2%(28/126)。37名儿童和其父、母的尿碘水平的Pearson相关结果表明,学龄儿童的尿碘水平与其父母的尿碘水平未呈现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10�
孙振淇苏晓辉高彦辉刘守军叶燕郦芒孙惠昕胡新欣祝晓明孙殿军
关键词:儿童数据收集
氟铝联合中毒对大鼠海马病理改变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氟铝联合中毒对大鼠海马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5周龄雄性Wistar大鼠,按体质量(120~15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蒸馏水)、染氟组[氟离子(F-)含量为50mg/L]、染铝组[铝离子(Al3+)含量为100mg/L]、氟+铝组(F-含量为50mg/L、Al3+含量为100mg/L),每组10只,染毒3个月。采集大鼠24h尿液后,处死大鼠,取大脑和海马组织,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尿和脑组织中氟含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尿和脑组织中铝含量;HE染色后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大鼠海马结构的改变。结果4组大鼠尿氟和脑氟含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6.790、4.185,P均〈0.05)。其中染氟组尿氟含量[(22.494±6.130)mg/L]高于氟+铝组[(13.739±1.878)mg/L,P〈0.01];染氟组脑氟含量[(0.191±0.176)mg/kg]显著高于对照组[(0.064±0.037)mg/kg,P〈0.01]。4组大鼠尿铝和脑铝含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9.117、2.304,P均〈0.05)。其中染铝组和氟+铝组尿铝含量[(3.722±0.635)、(4.750±1.878)m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418±0.733)mg/L,P均〈0.01]。HE染色后光镜下可见染铝组神经元细胞排列不规则明显。电镜下可见染铝组大鼠海马组织中线粒体数量明显减少,氟+铝组线粒体减少程度介于染氟组和染铝组之间。结论氟铝联合摄入在一定程度上会减轻单纯铝导致的大鼠海马病理损伤。
崔静郦芒高彦辉张微孙丽艳刘洋刘晓娜孙殿军
关键词:病理
饮茶型氟中毒病区藏族和哈萨克族人群尿氟和尿pH水平差异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饮茶型氟中毒病区尿氟、尿pH在藏族和哈萨克族之间的差异。方法根据饮茶型氟中毒历史资料,在青海省果洛州玛沁县、达日县选择6个藏族聚集村,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的阿勒泰市、哈巴河县选择5个哈萨克族聚集村作为调查点。调查生活于当地的16岁以上人群,采集砖茶水水样,检测氟含量.并计算日均砖茶氟摄入量;采集即时尿液样本,检测尿氟含量,并测定尿液pH值;对全部调查对象进行前臂、小腿和骨盆x线摄片,根据《地方性氟中毒诊断标准》(WS192—2008)进行氟骨症诊断。结果本次共计调查445例16岁以上成人,其中藏族224例,哈萨克族221例。藏族日均砖茶氟摄入量的中位数为7-33mg,与哈萨克族(6.55mg)相似。哈萨克族人群尿氟几何均值(3.29mg/L)高于藏族(2.26mg/C,Z=6.26,P〈0.05)。藏族人群尿液pH中位数(5.5)高于哈萨克族(5.1,Z=7.00,P〈0.05)。藏族人群X线氟骨症检出率(45.33%,102/224)高于哈萨克族(30.32%,67/221,χ2=10.94,P〈0.05)。在藏族非氟骨症人群中,尿氟与尿pH呈负相关关系(r=-0.24,P〈0.05)。结论藏族和哈萨克族人群之间尿氟水平和尿pH水平存在差异。
吴俊华李丹丹杨丹秦鸣李丙云刘晓娜郦芒李媛媛张微高彦辉
关键词:尿氟尿PH藏族哈萨克族
地方性砷中毒病区改水后居民生存质量调查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 了解地方性砷中毒(简称地砷病)病区改水后居民的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0年在山西和内蒙古已改水地砷病病区选择砷中毒患者作为病例组(118人),非砷中毒患者作为内对照组(237人),同时在临近的非病区选择居民作为外对照组(116人),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中文版,进行入户问卷调查,分别计算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得分及总分.应用协方差分析方法比较上述3组人群的生存质量,并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病例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得分及总分分别为(12.14±2.68)、(12.18±2.22)、(14.81±2.24)、(11.33±1.92)、(69.27±16.23)分,内对照组分别为(13.39±2.67)、(12.80±1.88)、(15.16±1.80)、(11.72±1.62)、(75.49±14.50)分,外对照组分别为(13.91±2.54)、(13.67±2.14)、(15.07±1.36)、( 12.64±1.68)、(78.41±12.03)分.3组间生理、心理、环境领域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57、10.74、13.44、10.77,P均<0.01).病例组生理、心理和环境领域得分及总分明显低于内、外对照组(P均<0.01),内对照组在心理、环境领域得分低于外对照组(P均< 0.01).影响改水后病区居民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健康状况、是否为砷中毒患者、年人均收入、年龄和性别(P均< 0.05).结论 地砷病病区改水后居民生存质量仍低于非病区居民.
李军吴赵明李鹏飞武克恭于丹丹李程程张微郦芒孙惠昕于光前
关键词:砷中毒生活质量饮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