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艳明

作品数:14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大庆油田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手术
  • 3篇动脉瘤
  • 3篇颅内
  • 3篇出血
  • 2篇动脉
  • 2篇血管
  • 2篇血肿
  • 2篇蛛网膜
  • 2篇蛛网膜下
  • 2篇蛛网膜下腔
  • 2篇蛛网膜下腔出...
  • 2篇外科
  • 2篇外科手术
  • 2篇外伤
  • 2篇网膜
  • 2篇下腔出血
  • 2篇膜下
  • 1篇弹簧圈
  • 1篇地平
  • 1篇动脉瘤性

机构

  • 12篇大庆油田总医...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12篇郑艳明
  • 7篇王晓民
  • 4篇刘波
  • 4篇王凯
  • 4篇陈刚
  • 3篇唐海涛
  • 3篇张磊
  • 2篇肖玉强
  • 2篇郄福忠
  • 2篇李明
  • 2篇王智
  • 2篇马光涛
  • 2篇王玉春
  • 1篇叶伟
  • 1篇邢立举
  • 1篇付立旗
  • 1篇赵江
  • 1篇曹振宇
  • 1篇蒋传路

传媒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当代医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华养生保健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农村卫生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可机械解脱弹簧圈治疗大脑前交通动脉瘤
2011年
前交通动脉瘤的发生率占全部颅内囊性动脉瘤的34%~40%,其破裂出血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常见的病因之一。本组选择2009年5月~2011年9月我科经64排CT及DSA证实为前交通动脉瘤后,应用可机械解脱性弹簧圈行血管内治疗前交通动脉瘤27例,探讨其技术特点。1资料1.1一般资料颅内前交通动脉瘤患者27例,男11例,女16例,年龄41~64岁,平均52岁。HUNT分级:Ⅰ级4例,Ⅱ级8例,Ⅲ级10例,Ⅳ级5例。
王晓民郑艳明刘波陈刚
关键词:血管内治疗弹簧圈颅内囊性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大脑
小骨窗脑室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本次研究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取小骨窗脑室镜下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对其治疗效果予以探究。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自黑龙江大庆油田总医院在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接治的5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将上述患者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29例行小骨窗脑室镜下血肿清除术,对照组29例行常规开颅手术。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手术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术中出血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取小骨窗脑室镜下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并缩短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该治疗方法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应用。
郑艳明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有效率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8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究尼莫地平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在入院后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持续泵入尼莫地平,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在0.5~1.5年的随访期内,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0%;观察组的病死率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且P均<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尼莫地平可以显著提高SAH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并且降低并发症率和病死率,效果显著,且操作简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郑艳明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尼莫地平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Ⅳ、Ⅴ级颅内动脉瘤对比研究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比较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Hunt-Hess分级为Ⅳ、Ⅴ级的破裂动脉瘤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Ⅳ、Ⅴ级破裂动脉瘤的治疗,11例行开颅显微手术,15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结果手术组11例中良好、轻残者5例,占45.5%;重残、植物生存者4例,占36.4%;死亡者2例,占18.2%,与手术有一定关系;介入组15例中良好、轻残者8例,占53.3%;重残、植物生存者5例,占33.3%;死亡者2例,占13.3%,并非介入治疗并发症所致。结论Ⅳ、Ⅴ级破裂动脉瘤病人状态差,入院后应根据病情针对脑室出血、颅内血肿、脑疝等情况进行处理,并尽早行手术或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创伤小、适应证广、并发症少,应作为Ⅳ、Ⅴ级颅内破裂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郄福忠王智肖玉强王晓民赵江王玉春郑艳明
关键词: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生存者
神经内镜辅助下显微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探讨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 探讨在神经内镜辅助下行显微外科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统计分析25例在神经内镜辅助下行显微外科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治愈率及并发症.结果 22例三叉神经痛完全消失,治愈率为88.0%,3例三叉神经痛明显缓解,缓解率为12.0%.术后2例出现并发症,经进一步治疗后好转.结论 在神经内镜辅助下行显微外科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弥补了显微镜的不足,使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治愈率提高,并发症减少,提高了手术的效果.
王晓民王凯郑艳明马光涛刘波唐海涛张磊
关键词:神经内窥镜三叉神经痛显微外科手术
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分析,就脑室-腹腔分流术(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 VPS)治疗脑积水的适应征、手术方法和效果做一介绍,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10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根据随访结果对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客观的临床评估。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参照Salmon的脑积水分流术疗效评定标准,30例基本恢复正常,26例明显好转,27例轻度好转,15例无变化,恶化12例。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疗效显著,选择合理的手术时机、适当的分流管及精细的手术操作,是减少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王凯陈刚张磊郑艳明王晓民
关键词: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并发症
老年人脑部手术的评估及围手术期处理
2012年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脑部手术的危险因素、手术时机和围术期管理。方法 2001年2月~2009年12月对老年患者行58例脑部手术,其中开颅脑肿瘤切除术21例,侧脑室腹腔分流术14例,外侧裂池开放术10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4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9例。结果术后出现并发症17例(29.3%),早期死亡5例(8.6%)。术前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冠心病以及高龄患者是术后早期死亡和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人脑部疾病能够保守治疗的尽量保守,必须手术的需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以便达到临床效果满意。
郑艳明王晓民陈刚王凯
关键词:老年病人脑部疾病脑部手术手术评估围手术期管理
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治体会
2012年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措施。方法对50例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出院时20例(占40%)基本恢复正常,22例(占44%)遗留有不同程度神经损害,死亡8例(占16%)。结论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脑疝、颅内压增高、年龄等是颅脑损伤继发外伤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应及时解除颅内高压,减少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的刺激,清除自由基,同时注意到年龄的因素。
郑艳明
关键词:外伤性脑梗死
双额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效果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研究分析对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在临床中行双额大骨瓣减压手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在2016年12月至2017年10月到我院就诊的40例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随机划分为20例甲组、20例乙组,甲组接受保守方式治疗,乙组行双额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统计治疗前后颅内压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随访半年预后情况,并进行评价与对比。结果:在治疗前组间比较颅内压情况(P>0.05);治疗后,乙组颅内压改善情况显著优于甲组(P<0.05)。随访半年,乙组预后情况显著优于甲组(P<0.05)。结论:在临床中对于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而言,选择双额大骨瓣减压手术进行治疗的效果较保守治疗方式理想,具有可观的推广价值。
郑艳明
关键词:脑外伤
垂体腺瘤核磁共振信号与质地之间关系的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核磁共振信号强度与质地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68例垂体腺瘤患者,统计分析垂体腺瘤质地与核磁共振信号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质地的肿瘤在T2WI像上信号高低具有显著性差异,而T1WI像上信号高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术前通过垂体瘤核磁共振信号可以初步判断垂体瘤的质地,为制定手术入路提供重要依据。
王晓民李明郑艳明唐海涛刘波马光涛张磊
关键词:垂体腺瘤核磁共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