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华
- 作品数:84 被引量:75H指数:4
- 供职机构:太原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 一种控制回弹的弯曲模
-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回弹的弯曲模,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凸模、副凹模,凸模支架、凹模支架、活动凹模、上模托板、调节机构与转动轴;凸模支架设置在凸模的两侧并固定在上模座上,凹模支架设置在副凹模的两侧并固定在下模座上,上模托板对...
- 王兴赵媛静郑晓华陈岳牛婷徐志杰王全聪
- 车轴用LZ50钢的热变形行为及高温塑性本构方程被引量:4
- 2020年
- 借助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在温度1050~1200℃,应变速率0.01~1 s^(-1),变形量在50%的条件下对LZ50高速铁路车轴钢试样进行热变形压缩试验。通过试验测得该材料不同工艺参数下的真应力-应变曲线,采用Arrhenius双曲正弦函数推导LZ50钢的高温塑性本构方程,并分析了不同热加工条件下LZ50钢的动态再结晶行为。结果表明,LZ50钢对温度和应变速率的变化较为敏感,温度越高,应变速率越低,所对应流动应力值越小。LZ50钢的变形激活能为217920.626 J/mol。变形温度越高,应变速率越低,再结晶现象越容易发生。
- 郑晓华柏永青贾晓斌
- 关键词:本构方程热变形激活能动态再结晶
- 一种控制锻态316LN钢锻造裂纹萌生的方法
- 一种控制锻态316LN钢锻造裂纹萌生的方法,属于锻造工艺技术领域。特征是:根据申请号:201310024108.X,名称“一种预测锻态钢锻造裂纹萌生的方法”所述临界变形量曲面可以推知:临界变形量的变化规律是临界变形量随温...
- 段兴旺刘建生陈慧琴党淑娥郑晓华张秀芝
- 一种减小圆筒形锻件喇叭口缺陷的扩孔方法
- 一种减小圆筒形锻件喇叭口缺陷的扩孔方法,涉及圆筒形锻件的芯轴扩孔工艺。解决现有技术由于芯轴刚度不足,在扩孔过程中圆筒形锻件会造成喇叭口缺陷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具体步骤是:将马架上支座置于马架下支座内;用芯轴插入圆筒形坯料...
- 田继红郭丰伟秦敏张华煜李景丹刘建生郑晓华何文武段兴旺王文浩
- 一种料筒可移动的金属挤压机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料筒可移动的金属挤压机,涉及金属挤压机技术领域,包括底板、模具部和安装在底板前后两侧的侧板,以及定位组件和安装组件,底板的一侧安装有加压气缸,安装组件设置在底板的另一侧,安装组件包括上板和下板,下板的底部...
- 车鑫段兴旺曹苗武华杰郑晓华
- 利用电渣重熔的空心毛坯锻造环筒件的方法
- 一种利用电渣重熔的空心毛坯锻造环筒件的方法,属于环筒锻件热成形技术领域,特征在于其工艺步骤是①在压机上通过设定的镦粗用模具对电渣重熔的空心毛坯进行闭式镦粗到达工艺设定的高度;②在压机上通过设定的扩挤用模具对镦粗后的坯料进...
- 安红萍刘建生武建国郑晓华
-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毕业设计教学实践探究——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模具)专业毕业设计为例被引量:1
- 2023年
- 毕业设计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阶段,是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采取以下三种措施来引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第一,采用三维绘图软件辅助设计;第二,基于产品、团结协作;第三,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通过以上措施,强化了学生使用现代工具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素养,保证了高质量的毕业设计。同时,这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 段兴旺关明常志梁郑晓华齐会萍
-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校企合作
- 一种针对有色金属连续多次挤压的挤管成形装置
-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对有色金属连续多次挤压的挤管成形装置,包括冲头、上凹模、下凹模和型芯;上凹模具有第一中空凹腔,第一中空凹腔包括冲头配合圆弧段和根据有色金属坯料不同挤压比而设置的至少两段并同轴的坯料挤压圆弧段;下凹模上开设...
- 段兴旺赵晓东郑晓华陈慧琴田继红贾晓斌刘俊杰龚彬伏叶祥杨强
- 一种普适性广的奥氏体混晶评价方法
- 一种普适性广的奥氏体混晶评价方法,属于混晶评价技术领域,解决现有混晶评价方法本身存在其局限性的技术问题,包括以下步骤:1)、随机选取视场,采用截弦法测量视场中的晶粒个数、每个晶粒的晶粒弦长及晶粒总弦长;2)、将每个晶粒的...
- 徐月刘建生焦永星李景丹陈飞郑晓华马璟
- 基于减小热处理畸变的20CrMnMoH高性能齿轮预先热处理工艺被引量:2
- 2021年
- 采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20CrMnMoH齿轮钢在预先热处理过程中产生贝氏体非平衡组织的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CrMnMoH齿轮钢在常规预先热处理过程中的冷却速度无法控制,过冷奥氏体进行非平衡组织转变,容易得到贝氏体等非平衡组织。根据贝氏体等非平衡组织的组织遗传效应,结合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的原理和机制,设计了两次等温正火预先热处理工艺,首次等温正火预先热处理完成了非平衡组织到平衡组织的转变,二次等温正火预先热处理实现了晶粒的细化和均匀化。通过工艺优化控制实现了齿轮锻件的金相组织为1~2级、同批次不同齿轮锻件硬度差≤5 HB的技术指标。成品齿轮的精度可以达到6级,验证了预先热处理对减小齿轮热处理畸变、提高齿轮精度的有效性。
- 张义帅孙红星孙红星刘光辉刘忠明郑晓华郑晓华
- 关键词:残余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