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邬远志

作品数:7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介入
  • 2篇医务
  • 2篇医务人员
  • 2篇射线
  • 2篇介入诊疗
  • 1篇胆管
  • 1篇胆管扩张
  • 1篇胆管内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造影
  • 1篇隐忧
  • 1篇影像质量
  • 1篇造影
  • 1篇止血
  • 1篇治疗术
  • 1篇食道
  • 1篇数字减影
  • 1篇数字减影血管...
  • 1篇数字摄影
  • 1篇鞘管

机构

  • 7篇江西省人民医...

作者

  • 7篇邬远志
  • 2篇骆柘璜
  • 2篇刘九保
  • 2篇周云英
  • 2篇张蕃昌
  • 1篇张学洪
  • 1篇金爱芳
  • 1篇鲍坤旺
  • 1篇杨美珍
  • 1篇胡训英
  • 1篇肖晖
  • 1篇钟礼胜

传媒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江西医药
  • 1篇护理实践与研...
  • 1篇2007年全...
  • 1篇第三届全国肿...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DSA检查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评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价值。方法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患者24例行腹腔干、肠系膜上下动脉、骶正中动脉等DSA检查。结果24例中13例DSA发现病变,且良性者占大多数,部位以小肠居多。结论DSA检查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部位准确,但不易确定病变性质。
骆柘璜张蕃昌邬远志鲍坤旺胡训英刘九保
关键词:消化道出血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X线数字摄影的隐忧
本文对X线数字摄影存在的以下3点问题进行了讨论,包括:1.CR、DR的影像质量标准没有建立;2.设备使用不当;3.患者的辐射剂量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并提出了应当加强现代影像人才梯队的建设,加大人才的培训力度,以适应医学数字...
邬远志
关键词:X线数字摄影影像质量
文献传递
黏胆症:附七例被引量:3
2009年
黏胆症(mucobilia)临床比较少见,国内外报道也不多,其特点是肝内外胆管内有大量的黏液积聚,导致肝内外胆管扩张,并引起梗阻性黄疽和胆道炎症。该文报告笔者在2002—2007年4月进行经皮经肝穿刺胆道造影、引流(PTCD)及支架治疗时发现的7例黏胆症的情况。
张蕃昌骆柘璜刘九保邬远志金爱芳钟礼胜肖晖
关键词:胆管内胆管扩张肝内外
介入诊疗医务人员暴露部位的射线监测
目的 分析介入诊疗过程中散射线对操作人员的防护部位和暴露部位的年辐射剂量,探讨此种辐射对介入诊疗操作人员的危害及进一步加强防护措施. 方法 跟踪测量2015及2016年度我院参与介入诊疗的医护人员的肘部、前臂、小腿中部、...
邬远志
关键词:介入诊疗
食道癌性梗阻的支架姑息治疗术
我国是世界上食道癌的高发国家,目前对食道癌较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两种,但由于食道癌早期症状多不明显,不影响日常进食,故常为人们所忽视,往往错过最佳手术治疗时机。随着癌块破坏食管肌壁、侵犯食管周径、堵塞管腔,...
邬远志
文献传递
介入诊疗医务人员的射线监测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分析介入诊疗过程中散射线对操作人员的防护部位和暴露部位的年辐射剂量,探讨此种辐射对介入诊疗操作人员的危害及进一步加强防护措施。方法跟踪测量2015及2016年度南昌市三甲医院参与介入诊疗的100名医护人员的肘部、前臂、小腿中部、足背部等未防护部位及躯干、肩部、大腿等穿戴有防护用品部位的辐射剂量进行对比并分析。结果监测南昌市三甲医院参与介入诊疗的100名医务人员情况,铅衣覆盖的躯干部位的年辐射剂量平均为0.009 m Sv,略低于本底值(科室环境本底值约为0.012 m Sv/年),肩部年辐射值0.01~0.14 m Sv,大腿部位为0.015~0.24 m Sv;暴露部位中,小腿中部及足背部年辐射剂量为0.18~2.4 m Sv,肘部和前臂以下为9~397 m Sv。其中各科技术骨干年辐射剂量均超出平均值1倍以上。防护区和暴露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辐射剂量值差异的主要原因为防护服的防护作用明显及不同介入手术的辐射剂量差异较大,特别是冠脉介入技术骨干医生的前臂及以下部位年辐射剂量接近于年辐射剂量最大限值,应当进一步加强防护措施及合理安排人员轮换。
邬远志周云英杨美珍金佳俊
关键词:介入诊疗
8字缝合术在介入治疗股静脉大鞘管止血过程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8字缝合术在介入治疗股静脉大鞘管止血过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病及结构性心脏病患者1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A组(8字缝合组82例),B组(止血器组61例),C组(手动按压组49例),比较3组的止血效果。结果 A组和B组、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舒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C组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压迫止血时间明显短于C组,A组下肢制动时间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介入治疗股静脉大鞘管止血过程中,应用8字缝合术,止血迅速,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探讨。
周云英邬远志张学洪李建文
关键词:介入治疗股静脉止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