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仁毕力格
- 作品数:21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北方少数民族宇宙时空观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北方少数民族对事物的起初认知是观察宇宙和认识宇宙,同时在感悟时空的过程中逐渐产生感知性、经验性的"智库",它包含着对宇宙起源和宇宙构造的解释这两层含义。由于以原始信仰为基础,神话、史诗为载体,形成带有信仰色彩的认识论范畴的朴素哲学概念。他们的宇宙时空观是以天和地、黑和白、阴和阳、善和恶、神和鬼、人和神等二元辩证统一认知为基本特征的,具有"一分为二"的辩证统一和"天、地、人"三者统合的"天界、地界、人界"的"三位一体"的立体空间认知结构。它的价值取向是以数字文化为基础而衍生出"人、草场、家畜"三个社会元素相谐的生态性游牧生存方式。
- 那仁毕力格
- 关键词:北方少数民族数字文化
- 萨满教对游牧文化核心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作用被引量:2
- 2015年
- 萨满教是远古以来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共同的原始宗教信仰。萨满教与游牧文化核心价值观之间具有采借转换、涵化整合关系,因此,其教义思想蕴含着游牧民族的哲学思想和政治法律观念,成为游牧文化核心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游牧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人文内涵包含信仰意识和血缘关系相依的群体团队意识、坚韧不拔的英雄主义精神、以动态经济模式和活性精神因素的相互交融为原动力等内容。
- 那仁毕力格
- 关键词:萨满教哲学思想
- 科尔沁蒙古文化叙述逻辑与科尔沁人文精神
- 2019年
- 科尔沁这个词语既是地区名称又是部族称谓,科尔沁地域文化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特定地域的特定文化圈。科尔沁文化圈是在“内化”和“外化”的重叠交互、多元融合过程中传承下来的。在既有共性又有差异的科尔沁蒙古分支部族文化以及农耕文化元素之间由“互转、互化、互动”机制推动科尔沁地缘社会、文化发展。科尔沁文化通过科尔沁蒙古人独特的叙述方式保持着时间上的连续性,他们以独特的生存哲理、独特的叙述方式创造着独具特色的生活史。
- 那仁毕力格
- 城镇化建设中草原文化元素的传承发展
- <正>在内蒙古地区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草原文化中的房屋建造、饮食品、服饰、美术工艺及文学艺术等元素融入城镇生活环境,与城镇文化融为一体。草原文化元素在城镇社会生活中的融和与创新是传统生活方式和新型文明形式相互融汇,并生共...
- 那仁毕力格
- 文献传递
- 藏传佛教北传及其对北方草原民族的影响
- 2016年
- 藏传佛教的向外传播,尤其向北方草原民族地区的传播与吐蕃王朝长年累月的军事征略有关。随着吐蕃佛教愈发向地方化演进并形成如今所称的“藏传佛教”以后,历史上又对党项、回鹘、蒙古、满等北方民族的民族文化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藏传佛教不仅关涉蒙元政权的制度模式及其对吐蕃的治理模式、满清对西藏蒙古地区的治理手段选择,而且从16~20世纪初全方位的影响着蒙古民族的社会生活,丰富发展蒙古文化的同时造成蒙古人极度迷信藏传佛教的消极一面,蒙古文化也因大量吸收和融合了西藏佛教文化而成为藏传佛教文化圈里的民族。
- 双宝那仁毕力格
- 关键词:藏传佛教吐蕃王朝
- 蒙古族图腾崇拜研究
- <正>图腾(Totém)是文化人类学范畴的"虚构概念",是"部族"或"族群"这一群体的象征或标志。图腾崇拜(Totémisme)起源于人类未能完全分清"自然万物"与"自我"之间关系的原始蒙昧时期,是万物有灵观(Animi...
- 那仁毕力格额尔德木图
- 文献传递
- 蒙古族敖包祭祀仪式举行日期和古代历法之间的关联被引量:6
- 2012年
- 敖包祭祀仪式是在北方少数民族以游牧为主的畜牧业生产生活方式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草原文化载体之一。它不仅体现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社会结构、宗教信仰,而且与蒙古族畜牧业生产习俗和古代历法密切关联。敖包祭祀仪式举行日期也是以蒙古族游牧生产生活方式为根基,受草原古代历法习俗、喜庆节日的影响而形成的特定日期。但是,随着以氏族为基本单位的蒙古社会结构的重构和游牧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举行祭祀仪式的日期也发生了变化。
- 那仁毕力格
- 关键词:蒙古族古代历法
- 草原文化理论与实践的开创性探索——第十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主题论坛综述
- <正>在建设民族文化大区、强区策略的推动下,我区连续十年举办了"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主题论坛"学术研讨会,对草原文化发展的理论探讨以及探索草原文化在社会与经济发展中的实效运用,都起到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2013年6月下旬...
- 那仁毕力格
- 文献传递
- 建构蒙古族传统生态观的形成被引量:2
- 2016年
- 20世纪末,改革开放以及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进程,内蒙古地区经济也得到快速发展、传统文化复苏的同时,也出现了资源危机,生态平衡失调、环境污染、气候变异、土壤荒漠化等自然环境破坏现象。由于自然环境破坏而政府实施了"退牧还草"政策,牧民成为从经营畜牧业生产生计活动的专业牧民转变为第二、第三职业的舍饲圈养、采挖药材、采沙葱搂发菜、挖奇石、温棚菜民、养殖业、农业化、"合作社"化、移住城镇经营个体工商业等多样化选择的"现代劳动者"。从而自然资源受益者行为主体的牧民的生产生计活动呈现复杂多变的条件反射程式。
- 额尔敦高娃那仁毕力格
- 关键词:自然资源生态平衡
- 蒙古族狼图腾文化考究被引量:3
- 2015年
- 对北方古代少数民族而言,图腾崇拜是从古起存在的一种原始信仰范畴的文化现象。他们以与他们生产活动密切关系的自然万物为图腾,这是敬畏或崇尚自然万物的基础上产生的信仰,即图腾崇拜。蒙古族图腾崇拜是继承诸多北方少数民族原始信仰的民族文化现象。但是,随着蒙古族经济生产方式的变迁,图腾崇拜也随之产生了嬗变,逐渐被模糊,甚至被遗失。
- 那仁毕力格
- 关键词:蒙古民族狼图腾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