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浩源

作品数:7 被引量:38H指数:5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科技局立项课题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胆道
  • 2篇手术
  • 2篇细胞
  • 2篇结石
  • 2篇黄疸
  • 2篇梗阻
  • 2篇梗阻性
  • 2篇梗阻性黄疸
  • 1篇胆道残余结石
  • 1篇胆道梗阻
  • 1篇胆道镜
  • 1篇胆道镜治疗
  • 1篇胆结石
  • 1篇胆汁
  • 1篇胆汁淤积
  • 1篇凋亡
  • 1篇凋亡调控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栓塞
  • 1篇胸腺

机构

  • 7篇深圳市第二人...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邓浩源
  • 6篇倪勇
  • 5篇韩庆
  • 5篇王成友
  • 4篇邓雪松
  • 3篇庄礼钊
  • 3篇詹勇强
  • 2篇纪任
  • 2篇张敏杰
  • 2篇范子冰
  • 1篇刘美洲
  • 1篇徐敏
  • 1篇秦颖
  • 1篇程书榜
  • 1篇梁浩晖
  • 1篇周汝明
  • 1篇章静
  • 1篇汪长浩
  • 1篇黄文龙
  • 1篇张敏杰

传媒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纤维胆道镜治疗胆道残余结石57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治疗胆道术后残余结石的方法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12年12月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术后胆管残余结石5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73例患者中536例取净结石,取净率93.5%。取石次数1~7次,平均为(2.36±1.45)次。治疗期间一过性发热23例(4.0%),腹泻42例(7.3%),并发胆道出血7例(1.2%),胰腺炎3例(0.5%),窦道穿孔5例(0.9%),均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纤维胆道镜技术是治疗术后胆管残余结石的安全、有效方法,应作为常规技术推广普及。
韩庆邓浩源庄礼钊邓雪松范子冰詹勇强倪勇张敏杰
关键词:纤维胆道镜T管引流胆结石
降钙素原在早期预测和鉴别重症急性胰腺炎并胰周感染中的作用被引量:14
2009年
目的检测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探讨其早期预测和鉴别胰周感染的价值。方法对102例SAP患者,根据人院后2周内是否发生临床胰周感染分为感染组(IPN组,n=18)和非感染组(NI组,n=84)。每日定量(放射免疫法)和半定量(PCT-QUEST试纸)检测血清PCT水平,并记录二者感染前最高值。结果血清PCT定量检测结果示IPN组为(17.78±3.61)ng/mL,显著高于NI组(11.74±3.25)ng/mL(t=7.19,P〈0.01);以15ng/mL为标准,其敏感度为83.33%,特异性为77.38%。PCT半定量检测亦示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以++为标准,其鉴别感染的敏感度为94.44%,特异性为39.29%(χ^2=6.17,P〈0.05);以+++为标准,其鉴别感染的敏感度为61.11%,特异性为96.43%(χ^2=36.73,P〈0.01)。结论PCT对SAP胰周早期发生感染具有较高的预测和鉴别诊断价值。
詹勇强王成友张敏杰倪勇梁浩晖韩庆邓浩源
关键词:降钙素原急性胰腺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355例以腹部损伤为主的严重创伤救治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腹部损伤为主的严重创伤的诊断及救治措施。方涪对1999年9月-2012年9月救治的355例以腹部损伤为主的严重创伤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本组急诊腹部手术319例少次、其中103例少次柱一次麻醉下分组同台完成了两个以上部位的手术。重症监护病房(ICU)平均住院日28.6±10.8天。临床治愈237例(668%),致残78例(22.0%),死亡40例(11、2%)。结论 病史和体格检查应同抢救治疗同步(如维持呼吸道通畅、止血措淹,执休克等)应积极采用渗断性腹腔穿刺、B超、CT等比较简洁和敏感的快速诊断方法 手术顺序应控受损器官的重要性和损伤的严重程度决定,尽可能在一次麻醉下分组同台处理不同部位的损伤 主动采用损伤控制性外科(Dcs)策略,可有效降低死亡率。严重多发伤病人术后均应进入ICU监护和治疗。
韩庆庄礼钊邓雪松邓浩源范子冰倪勇王成友
关键词:急诊手术损伤控制性外科
细胞色素c信号通路在胆道梗阻大鼠中性粒细胞凋亡调控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c(Cyt-c)信号通路在胆道梗阻大鼠中性粒细胞(PMN)凋亡调控中的作用。方法 10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O组)、假手术组(SO组)、胆总管结扎组(BDL组)、Cyt-c干预组(BDL+Cyt-c组),NO组不作任何操作,BDL组、BDL+Cyt-c组予胆总管结扎,SO组不予结扎和切断胆总管,BDL+Cytc组则在结扎胆总管关腹后行尾静脉注射Cyt-c(20 mg/kg)。SO、BDL和BDL+Cyt-c组分别予细分术后12、24、48、72 h等4个时相。检测外周血PMN数量,流式细胞仪测PMN凋亡率,分光光度法检测PMN胞质Caspase-8、Caspase-9及Caspase-3活化程度。结果 BDL组各时相PMN凋亡率明显低于NO组和SO组相应时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O组和SO组各时相比较,BDL组Caspase-9和Caspase-3活性明显下降(P<0.05);在BDL+Cyt-c组各时相中,Caspase-9、Caspase-3活性和PMN凋亡率均显著高于BDL组;进一步相关性分析表明,Caspase-9、Caspase-3活性与PMN凋亡率均呈正相关(r=0.943,P<0.01;r=0.949,P<0.01)。Caspase-8活性在NO组、SO组、BDL组、BDL+Cyt-c组中变化不明显。结论胆道梗阻大鼠Cyt-c通路上游信号Caspase-9及Caspase-3活性的减弱,导致外周血PMN凋亡减少,在梗阻性黄疸诱发过度炎症反应中具有重要意义;经Cyt-c干预后,促进了PMN的凋亡,有利于炎症反应的消退。
邓通明邓雪松倪勇邓浩源汪长浩黄文龙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细胞色素C半胱天冬酶-3中性粒细胞
免疫调理对结石性梗阻性黄疸术后感染并发症的防治作用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免疫调理对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感染并发症的防治作用及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单盲、对照临床研究分析40例结石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使用蛋白酶抑制剂和胸腺肽a1(常规治疗+免疫调理),免疫调理疗程为7d。分别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3、5、7及14d淋巴细胞计数和CDl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水平等相关免疫学指标动态变化,同时收集临床术后感染资料。结果治疗组发生感染并发症2例,发生率10%。对照组发生感染并发症6例,发生率30%。两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淋巴细胞计数及CDl+’单核细胞HLA—DR水平在术后3d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并持续至治疗后14d(P〈0.05)。结论免疫调理可以升高淋巴细胞计数和CDl4+。单核细胞HLA-DR水平,从而改善免疫麻痹,临床上可有效降低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
纪任倪勇章静邓浩源张敏杰韩庆王成友
关键词:胆汁淤积免疫疗法
肝动脉门静脉双栓塞治疗巨大肝癌(附47例报告)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巨大肝癌行肝动脉、门静脉双栓塞的方法及疗效。方法47例无法行一期手术切除的巨大肝癌并乙肝肝硬化患者,经选择性肝动脉栓塞(TACE)和门静脉栓塞(SPVE),观察其治疗后疗效、并发症及生存时间。结果12例患者于SPVE后1~3个月行肝癌切除术(切除组),切除组中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另35例未行手术治疗(非切除组)。非切除组35例生存时间为5~17(7.3±3.7)个月,1年生存率为14.3%,无存活达2年病例。切除组生存时间5~49(15.6±11.7)个月,1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75.0%和16.7%。切除组的生存时间及1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非切除组(P<0.05,P<0.01)。结论肝动脉并门静脉双栓塞对治疗无一期手术切除的巨大肝癌是可行的,在适当的病例可争取二期手术切除机会,以期更好的治疗效果。
詹勇强周汝明刘美洲庄礼钊纪任邓浩源邓雪松倪勇韩庆王成友
关键词:门静脉栓塞肝动脉栓塞巨大肝癌手术切除
胸腺肽α—1对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胃肠道反应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对胃肠肿瘤化疗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胃肠道反应的影响。方法20例胃肠肿瘤化疗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n=10)化疗期间同时予以胸腺肽α-1,对照组(n=10)采用单化疗,两组病例在化疗前后分别观察T淋巴细胞亚群及胃肠道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化疗前CD4^+、CD8^+和CD4^+/CD8^+分别为(43.7±7.5)、(27.3±2.8)和(1.5±0.1),对照组则为(39.4±6.3)、(30.9±2.5)和(1.2±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化疗后CD4^+、CD8^+和NK细胞为(40.6±6.8)、(29.7±2.6)和(19.1±2.7),对照组则为(35.9±5.7)、(33.4±2.4)和(18.6±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控制恶心、呕吐的有效率为72.5%、60.0%,对照组为40.0%,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肽α-1能改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T细胞免疫功能和胃肠道反应。
程书榜王成友徐敏秦颖邓浩源
关键词:胃肠道肿瘤胸腺肽Α-1T淋巴细胞亚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