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纯
-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抚州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多模式CT对缺血性卒中脑侧支循环的评估价值被引量:16
- 2016年
- 目的探讨多模式CT检查对脑缺血后侧支循环的评估价值。方法对39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3 d内行多模式CT检查,包括CT平扫、CT灌注(CTP)成像、CT血管成像(CTA),采用德国西门子64层螺旋CT系统的后处理软件,对受检者脑组织灌注状态及脑血管情况进行评估。对侧支循环良好者与侧支循环不良患者的CTP参数[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平均达峰时间(TTP)]及出院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39例患者中,多模式CT检查阴性者2例,其中1例随访头部MRI,证实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为腔隙性脑梗死;阳性者37例。多模式CT检查发现病灶侧责任血管闭塞或狭窄24例,其中11例病灶侧可见侧支循环生成,另外13例患者病灶侧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病灶侧与健侧比较,侧支循环良好患者表现为CBF降低(t=-5.92),MTT、TTP延长(t值分别为4.27、3.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侧支循环不良患者CBV、CBF均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14.27、-14.82),MTT、TTP延长(t值分别为7.26、7.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患者病灶侧CBF、CBV、TT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4、4.11、-2.34,均P<0.05)。侧支循环良好与不良患者90 d mRS评分分别为(1.3±0.6)、(4.0±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9,P<0.01),有侧支循环形成的患者预后良好。结论多模式CT检查对于评估脑血流灌注状态、了解脑侧支循环建立或开放情况、判断临床预后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 王武华邓小纯胡凌
-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CT灌注成像CT血管成像
- 34例慢性糜烂性胃炎的X线表现分析
- 2004年
- 目的 :探讨慢性糜烂性胃炎X线表现。方法 :对 34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胃低张双重造影的X线表现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中 2 4例为糜烂性病灶 ,8例为小息肉样充缺 ,2例为胃窦部狭窄并小弯侧毛刺状改变。结论 ;胃低张双重造影法对慢性糜烂性胃炎的检出率高 ,是一种较好的检查方法。
- 邓小纯邓薇薇
- 关键词:糜烂性胃炎慢性X线病例报告
- 诊断学优质课程建设与实践被引量:1
- 2010年
- 优质课程建设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促进作用,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教学、技能考核等方面进行改革,进行诊断学优质课程建设,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教学模式,在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同时也使诊断学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
- 刘旭东邓小纯王素青封木忠刘晓群
- 关键词:诊断学优质课程教学改革
-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1例被引量:2
- 2016年
-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central pontinemyelinolysis,CPM)是罕见的脱髓鞘疾病,病理表现为脑桥基底部对称性脱髓鞘,临床上常表现为假性球麻痹、四肢瘫痪及意识障碍,多在低钠血症纠正过快、营养不良的基础上发生[1]。为了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现报道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昌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1病例资料男,66岁。
- 王武华邓小纯
- 关键词:水电解质失调磁共振成像
-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诊断学实践教学改革被引量:1
- 2011年
- 诊断学是一门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加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诊断学课程建设是医学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是诊断学教学的基础工作。在实施诊断学教学时应遵循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规律,充分建立以提高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 刘旭东邓小纯封木忠刘晓群吴俊丽
- 关键词:诊断学实践教学
-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1例报道
- 2016年
-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NMOSDs)是指潜在免疫病理机制与视神经脊髓炎(NMO)相近,但不完全符合NMO者[1]。NMOSDs临床症状多变,以顽固性呃逆为首发症状的较少见,易造成误诊。
- 王武华邓小纯胡凌
- 关键词:视神经脊髓炎顽固性呃逆免疫病理神经系统查体孤束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