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莉
- 作品数:7 被引量:87H指数:4
-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局立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脑卒中失语病人的康复护理被引量:21
- 2006年
- [目的]探索一套科学、实用、行之有效的能提高脑卒中后遗症(失语)病人的语言交流能力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分析45例因脑卒中后导致的失语形式,采取一对一的训练方式,针对性按制定的康复护理计划进行训练,对比训练前后病人在自发语、听理解、复述、阅读、言语表达、书写、计算方面的变化。[结果]训练后,病人在读、写、听、阅功能方面均有较大程度的改善;出院前在自发语、听理解能力、阅读能力、言语表达、书写能力、计算能力、复述等方面明显优于入院时(P<0.05)。[结论]康复护理可提高病人的语言交流能力,增强病人的自信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病人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
- 程薇萍赵晓莉
- 关键词:脑卒中失语康复护理
- 选择性强化躯干肌的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5
- 2005年
- 目的:探索不同的躯干肌训练方法对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以及应用躯干肌训练改善平衡功能的更加有效的方法。方法:第一阶段试验共有脑卒中患者37例,分常规组(18例)和躯干组(19例),常规组采用我科常规平衡训练方法,躯干组则在常规平衡训练方法的基础上增加对躯干肌的训练,患者的其它康复治疗相同。第二阶段试验共有脑卒中患者51例,分为A组(26例)和B组(25例),在采用第一阶段躯干组训练方案的基础上,A组患者增加坐位躯干的前屈抗阻运动和坐位躯干的后伸抗阻运动;B组患者增加仰卧位上部躯干旋转运动、坐位躯干前屈旋转抗阻运动和A组的两项运动。第一阶段试验,在治疗前和治疗10次后,第二阶段试验,在治疗前和治疗20次后,由专人用Berg平衡量表和Fugl-Meyer躯体能力评定量表中平衡项目量表对患者的平衡功能进行评定。结果:第一阶段试验常规组和躯干组治疗后平衡功能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的改变,评分普遍增高,且躯干组高于常规组。同组患者治疗前后相比,常规组和躯干组BBS评分和MPP平衡评分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第二阶段试验,治疗后A、B组患者平衡功能评分均有明显提高,B组评分绝对增加幅度高于A组。同组患者治疗前后相比,A组和B组平衡评分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依据脑卒中患者躯干肌力低下的特?
- 王玉龙翟浩瀚王玉珍程薇萍赵晓莉王晓虹
- 关键词:脑卒中躯干肌
- 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家庭康复护理及指导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持续性植物状态(PVS)患者家庭康复的护理效果。方法对确诊的PVS患者给予定期的康复护理和家庭指导,并培训陪护人员,评价护理效果。结果不同程度地提高了PVS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地减轻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延长了患者的生命。结论随着社区康复的有序开展,康复资源向社区和家庭的逐步延伸,PVS患者的家庭康复护理和指导是有效和可行的。
- 王玉珍程薇萍赵晓莉王晓虹王僚阳
- 关键词:持续性植物状态家庭康复护理
- MTD平衡系统的效度和灵敏度研究
- 2005年
- 目的探讨使用MTD平衡仪测评平衡功能的效度和敏感性。方法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和偏瘫病例组,每组20例,用平衡仪测定不同状态下平衡能力(指标为单位体重双下肢承重差和完成平衡仪训练软件提供的接球试验的接球数),两组进行对照研究,将所有受试者平衡仪测试结果与其Fugl-Meyer平衡得分、Berg平衡量表评定得分做相关分析。结果在静态站立、蹲位起立、重心转移3种状态下,正常对照组和偏瘫病例组的单位体重双下肢承重差和完成接球试验的接球数经两样本t检验,检验结果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种状态下单位体重双下肢承重差与Fugl-Meyer平衡得分和Berg平衡量表得分呈高度负相关,接球试验接球数与上述2个量表得分呈高度正相关。结论MTD平衡仪以双下肢在不同状态下承重差来反映人的平衡能力具有较高的效度和敏感性,该系统接球试验的接球数可以作为指标反映训练过程中平衡能力的改变。
- 翟浩瀚王玉龙王玉珍程薇萍赵晓莉王晓虹
- 关键词:偏瘫
- 脊髓损伤(SCI)患者膀胱功能重建的康复护理
- 目地:探讨脊髓损伤(SCI)患者膀胱功能重建的康复护理的有效方法。方法:自 2003年6月以来在我科治疗的带尿管入院的脊髓损伤患者19例,采取一系列康复护理方法。包括患者在入院后根据病情的不同时期,分别采用留置导尿、间歇...
- 程薇萍赵晓莉王玉珍王晓红
- 关键词:脊髓损伤膀胱功能重建康复护理
- 文献传递
- 平衡仪反馈训练法和Bobath平衡训练法对偏瘫患者平衡和功能性行走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9
- 2005年
- 目的:探讨平衡仪反馈训练法和Bobath平衡训练法对偏瘫患者平衡和功能性行走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试验条件的住院卒中患者分层随机分为试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对象在试验开始前Berg平衡得分(BBS)、“起立-走”计时试验(Up&Go)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试验组的平衡训练使用平衡仪视觉反馈法,对照组平衡训练使用Bobath平衡训练法,测试指标采用BBS和Up&Go,在试验开始前和训练6周后各评定1次。结果:训练6周后试验组的BBS、Up&Go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使用平衡仪训练对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和行走功能比单纯的Bobath平衡训练法更有效。
- 翟浩瀚王玉龙王玉珍程薇萍赵晓莉王晓虹夏娣文
- 关键词:视觉反馈偏瘫
- 坐位颈部拔伸手法在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被引量:21
- 2003年
- 目的:对于行颈椎牵引有不良反应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尝试使用坐位颈部拔伸手法进行治疗,以提高该类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62例颈椎牵引有不良反应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实验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药物、超声波、颈部围领和推拿的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则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增加坐位颈部拔伸手法。由专人对每位患者的疗效进行评定和记录,并在治疗前和治疗30次后分别对每位患者尿中-SH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治疗30次后尿中-SH含量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均有明显的下降,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1.3%和57.3%,t检验结果P﹤0.001,其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每位患者进行疗效评定,优良率分别为77.5%和51.6%,无效率分别为3.2%和29.1%,用Ridit检验和秩和检验分别进行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颈椎间盘突出症在传统的治疗方法中增加坐位颈部拔伸手法可以明显地提高行颈椎牵引有不良反应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 王玉龙吴向琼程薇萍赵晓莉吴毅文
- 关键词: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拔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