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丽颖

作品数:10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儿童
  • 5篇细胞
  • 5篇白血
  • 5篇白血病
  • 4篇蛋白
  • 4篇急性
  • 3篇贫血
  • 2篇凋亡
  • 2篇影响因素
  • 2篇再生障碍性贫...
  • 2篇障碍性贫血
  • 2篇治疗儿童
  • 2篇球蛋白
  • 2篇重型
  • 2篇重型再生障碍...
  • 2篇重型再生障碍...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2篇淋巴细胞白血...
  • 2篇免疫

机构

  • 10篇郑州大学

作者

  • 10篇赵丽颖
  • 6篇李慧霞
  • 5篇张红梅
  • 4篇刘炜
  • 1篇何楠
  • 1篇马丽娜
  • 1篇刘玉洁

传媒

  • 2篇临床医学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儿科药学杂志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北方药学
  • 1篇临床与病理杂...
  • 1篇临床研究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RRM1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背景和目的   急性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祖细胞来源的恶性克隆性血液系统疾病。急性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物耐药并复发是导致患者治疗失败的主要因为之一,探讨其耐药机制一直是临床医疗活动中最为重要的课题。白血病细胞DNA的修复异...
赵丽颖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RRM1耐药阿糖胞苷凋亡
维持治疗期白血病儿童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白血病儿童维持治疗期生存质量,探讨对儿童生存质量形成影响的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维持治疗期白血病儿童112例,通过生存质量量表对患儿生存质量进行评价,通过单因素以及多因素分析探讨对生存质量存在影响的因素。结果年龄、家庭教养方式、居住地与儿童白血病生存质量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多种因素都会影响维持治疗期白血病儿童生存质量,通过给予针对性的干预,帮助患儿社会适应能力逐渐提升,帮助患儿能够更快回归正常生活。
赵丽颖张红梅李慧霞刘炜
关键词:白血病儿童影响因素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血清miR-17、miR-29c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9年
研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血清中miR-17、miR-29c表达水平及其与患儿生存率的关系。方法:选择 2010年9月~2013年2月在笔者医院初诊为ALL并住院治疗的43例患儿作为病例组,同时期体检健康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RT-PCR检测两组儿童血清中miR-17、miR-29c相对表达量,分析病例组血清miR-17、miR-29c表达水平与患儿初诊白细胞(WBC)计数、免疫分型等临床指标及患儿5年无事件生存率、总生存率的关系。结果:病例组儿童血清中miR-17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miR-29c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病例组血清中miR-17表达水平与患儿初诊WBC计数、免疫分型有关( P <0.05),miR-29c表达水平与患儿初诊WBC计数、免疫分型及泼尼松诱导敏感度有关( P <0.05);病例组患儿5年无事件生存率51.16%,总生存率72.09%;生存组患儿血清miR-17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死亡组患儿( P <0.05),miR-29c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死亡组患儿( P <0.05);miR-17高表达组患儿5年无事件生存率、总生存率均显著低于miR-17低表达组患儿;miR-29c高表达组患儿5年无事件生存率、总生存率均显著高于miR-29c低表达组患儿。结论:ALL患儿血清中miR-17表达上调,miR-29c表达下调,与患儿预后不良有关。
赵丽颖李慧霞张红梅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白细胞计数免疫分型生存率
ATG–F联合环孢霉素A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究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F)联合环孢霉素A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06例SAA患儿,其中53例采用ATG–F治疗的列为对照组,53例采用ATG–F联合环孢霉素A治疗的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的疾病缓解率、治疗前后免疫功能(CD4^(+)、CD8^(+)、CD4^(+)/CD8^(+))、不良反应(发热、皮疹、喉头水肿)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总缓解率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CD4^(+)、CD8^(+)、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CD8^(+)低于对照组,CD4^(+)、CD4^(+)/CD8^(+)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发热、皮疹、喉头水肿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G–F联合环孢霉素A治疗SAA患儿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提高患儿免疫功能,且安全性高。
赵丽颖李慧霞
关键词: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环孢霉素A
儿童肾母细胞瘤Bim、Otc4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观察肾母细胞瘤患儿Bim、Otc4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肾母细胞瘤患儿100例,观察Bim、Otc4蛋白在肾母细胞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儿肾母细胞瘤组织中Bim、Otc4蛋白表达的差异,分析影响肾母细胞瘤组织中Bim、Otc4蛋白表达的因素。结果:肾母细胞瘤组织中的Bim、Otc4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组织(P均<0.01)。肿瘤直径≥5 cm、临床分期为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的肾母细胞瘤患儿瘤组织中的Bim、Otc4蛋白阳性表达率较高,而不同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的患儿Bim、Otc4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肾母细胞瘤患儿瘤组织中Bim、Otc4蛋白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结论:肾母细胞瘤患儿瘤组织中Bim、Otc4蛋白阳性表达率较高,且与患儿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
王利娟黄闪张红梅赵丽颖李慧霞
关键词:肾母细胞瘤凋亡蛋白影响因素
蛋白琥珀酸铁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效果与安全性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蛋白琥珀酸铁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60例缺铁性贫血患儿的临床资料,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硫酸亚铁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蛋白琥珀酸铁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红蛋白和血清铁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缺铁性贫血患儿临床治疗中采用蛋白琥珀酸铁治疗,能够提高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同时也能提高患儿血红蛋白和血清铁蛋白的含量,而且用药安全性比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赵丽颖
关键词:小儿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
30例高危多系统性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高危型多系统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multi-system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MS-LCH)的临床特点、病理表现及其对LCH-III方案的治疗反应。方法:分析郑州儿童医院30例高危型MS-LCH患儿的临床资料、病理学表现和化疗反应,所有接受治疗患儿采用LCH-III化疗方案。结果:30名患儿中,男17名(56.7%),女13名(43.3%),年龄1 d~12岁(中位1岁3个月),临床表现有发热、皮疹、贫血、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骨质破坏等,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提示阳性表达CD1α+,S-100+,LCH-III方案化疗结束后有效率(完全缓解+好转)为92.6%(25/27)。结论:MSLCH临床表现复杂,诊断须依赖组织病理学检查,LCH-III化疗方案有效率较高。
刘玉洁刘炜陶箐张红梅赵丽颖何楠李慧霞
关键词:儿童高危
微小RNA-153和吲哚胺-2,3-双加氧酶1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微小RNA-153(miR-153)、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DO1)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将本院血液科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儿4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时间段内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技术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血浆miR-153、IDO1 mRNA表达水平;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DO1蛋白表达水平;分析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血浆miR-153表达水平、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DO1阳性表达与急性白血病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Pearson法分析外周血血浆miR-153与IDO1相关性;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外周血血浆miR-153、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DO1表达水平对急性白血病患儿预后影响。结果白血病组患儿、健康组儿童外周血血浆miR-153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4±0.18,1.03±0.24,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DO1 mRNA水平分别为1.81±0.40,0.85±0.21,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DO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9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外周血血浆miR-153表达水平、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DO1阳性表达与肺部是否有感染有关(P<0.05);外周血血浆miR-153表达水平与IDO1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731,P<0.05);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血浆miR-153低表达组、miR-153高表达组治疗后3年生存率分别为50.00%,8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DO1阳性组、IDO1阴性组治疗后3年生存率分别为57.69%,9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血浆miR-153下调、IDO1表达上调,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DO1阳性表达率升高,miR-153表达水平、IDO1阳性表达与患儿预后密切相关。
赵丽颖刘炜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毒副作用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对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治疗中的毒副作用进行系统探析。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103例ALL患儿纳入研究中,根据临床诊断情况分成中高危组(5g/m2)和低危组(3g/m2),分别为48例、55例;对比分析两组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63.10%,Hb降低发生率43.68%,PLT减少发生率23.30%,胃肠道反应发生率48.54%,肝脏毒性12.62%,黏膜损伤20.39%,无肾脏损害、神经系统副作用;中高危组24h血药浓度显著高于低危组(P<0.05),且Hb减少、PLT减少、黏膜损伤、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更高(P<0.05),其他副作用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儿童ALL治疗中应用HD-MTX会出现血液系统、消化系统及皮肤系统方面的副作用,且发生率与用药剂量有一定关系,要求做好用药监测和护理。
赵丽颖
关键词:甲氨蝶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副作用
环孢素治疗儿童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究环孢素治疗儿童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76例NSAA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司坦唑醇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环孢素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6月,治疗结束后统计对比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主要为肝功能异常、毛发增生、胃肠道反应等,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在应用司坦唑醇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环孢素进行儿童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张红梅李慧霞赵丽颖马佳佳马丽娜刘炜
关键词:儿童环孢素司坦唑醇丙种球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