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赖厚盛

作品数:2 被引量:9H指数:1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阶级
  • 2篇劳资
  • 2篇劳资关系
  • 2篇工人阶级
  • 2篇共产党
  • 2篇国民党
  • 1篇阶级意识

机构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赖厚盛
  • 1篇田彤

传媒

  • 1篇学术月刊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武汉纱厂工人研究——兼论近代中国工人阶级形成问题
本文以E.P.汤普森的阶级形成观点为启示,尝试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武汉纱厂工人的复杂“经历”来探察其阶级意识状况。武汉纱厂工人在“经历”生活压迫、工厂制度规训、党派(国家)塑造、经济萧条的过程中,呈现出的生存诉求与抗争、...
赖厚盛
关键词:国民党共产党劳资关系阶级意识
文献传递
群体与阶级:20世纪二三十年代武汉纱厂工人--兼论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被引量:9
2014年
数以万计的武汉纱厂工人,有着相似的生活方式与精神诉求,共同与工厂"规训"相抗衡,由此为中国共产党、国民党的社会动员提供可能。中共力图塑造认同"阶级斗争"的工人,"五卅"后加强对纱厂工人的动员。北伐后,在国民党左派"扶助"下、中共领导的纱厂工会向资方厉行"阶级斗争",为工人争得诸多权利。但这种政治上的权利超出资方所能承受的供给能力,致使工厂关停、市场衰乱,中共转而要求工人停止阶级斗争,国民党左派则镇压共产党及其工会,国共合作随之破裂。"宁汉合流"后,武汉党政军机关倡行劳资合作,先后对纱厂工会进行改组和整理,但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劳资双方仍是纠纷频仍。纱厂工人出于生存需求,在斗争与合作之间自行选择自己的抗争方式,缺乏阶级认同;他们虽不乏斗争性,但不能团结,缺乏自我认同。纱厂工人未能形成一个实在的阶级,而只是一个群体。中国近代工人阶级形成不是先验的理论预设,而是复杂多变的历史关系的产物。
田彤赖厚盛
关键词:国民党共产党劳资关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