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海安

作品数:30 被引量:175H指数:7
供职机构:武汉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理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化学工程
  • 8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理学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9篇改性
  • 6篇纳米
  • 6篇聚氨酯
  • 5篇塑料
  • 4篇性能研究
  • 4篇硬质
  • 4篇泡沫塑料
  • 4篇纳米SIO
  • 4篇环氧
  • 4篇复合材料
  • 4篇PVC
  • 4篇丙烯
  • 4篇丙烯酸
  • 4篇复合材
  • 3篇电性能
  • 3篇硬质泡沫
  • 3篇硬质泡沫塑料
  • 3篇原位生成
  • 3篇树脂
  • 3篇填料

机构

  • 30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作者

  • 30篇谢海安
  • 17篇熊传溪
  • 13篇董丽杰
  • 5篇刘海
  • 5篇王振轩
  • 5篇王伟
  • 3篇李琦
  • 3篇陈汉全
  • 3篇戴宏程
  • 3篇刘祝凯
  • 3篇万里鹏
  • 1篇刘起虹
  • 1篇余剑英
  • 1篇王雁冰
  • 1篇陶锋
  • 1篇舒本勤
  • 1篇周柳
  • 1篇孙凡
  • 1篇朱庆明
  • 1篇黄静

传媒

  • 3篇塑料科技
  • 3篇聚氯乙烯
  • 3篇2009年全...
  • 2篇武汉理工大学...
  • 2篇湖北化工
  • 1篇应用化工
  • 1篇玻璃钢/复合...
  • 1篇弹性体
  • 1篇合成材料老化...
  • 1篇聚氨酯工业
  • 1篇硅铝化合物
  • 1篇国外建材科技
  • 1篇化学与生物工...
  • 1篇2011年高...
  • 1篇2010年全...
  • 1篇2016年全...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2
  • 2篇2001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VC材料光稳定性的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紫外吸收光谱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白度分析和阿伦尼乌斯方程回归分析,研究了PVC材料的光稳定性。结果表明:①PVC材料老化过程中,引起白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双键的生成,尤其是共轭多键的生成;②添加紫外吸收剂JC568可有效抑制PVC材料的老化,当用量为0.3份时,效果最好。
万里鹏董丽杰刘海刘祝凯谢海安熊传溪
关键词:PVC光稳定性紫外线
无机黏土的改性及其在硬质PVC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0年
采用离子置换法对一种超细无机黏土进行了改性,并利用红外光谱及广角X射线衍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无机黏土表面接枝有机长链分子的同时,还实现了对无机黏土的部分插层。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的PVC/改性无机黏土复合材料,由于改性无机黏土在基体中的均匀分散和较好的界面黏结,其性能较相同无机黏土填充量的PVC/无机黏土复合材料的性能要好。
刘海董丽杰刘祝凯万里鹏谢海安熊传溪
关键词:硬质PVC熔融共混复合材料分散性能
改性无机黏土/PV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2011年
比较了3种无机黏土(超细无机黏土A、偶联剂表面改性无机黏土B、实验室自制大分子表面处理剂DF包覆改性无机黏土C)对PVC材料力学性能、微观形貌的影响,重点研究了无机黏土C对PVC材料动态力学性能、耐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适量添加无机黏土可以提高PVC材料的拉伸性能和冲击性能;②无机黏土C/PVC复合材料具有很好的耐热性能;③无机黏土C的填充效果较好。
刘祝凯董丽杰刘海万里鹏谢海安熊传溪
关键词:复合材料
滑石粉的改性及应用被引量:17
2001年
滑石粉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填充材料,但其亲水性的表面使其在一些疏水领域的应用受到了限制。为进一步改善其性能并拓宽其应用领域,人们对其表面结构和性质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综述了近几年来滑石粉表面改性的研究成果和工业化技术并展望了其主要的应用领域。
谢海安金小刚
关键词:超细滑石粉改性机械性能
一种新型两性离子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两性离子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烯丙基磺酸钠溶于水,惰性气体保护;搅拌、升温,并缓慢加入丙烯酸甲酯(MA)和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冷凝回流;滴加过硫酸铵水溶液,50‑70mi...
谢海安吕功李晨健熊传溪杨全岭
文献传递
具类液体行为磷酸酯基碳酸钙纳米盐的制备与表征
<正>本文采用硅烷季铵盐对纳米碳酸钙进行表面接枝,并与有机磷酸酯盐离子交换吸附,利用其离子流体特性及有机长链作用,最终得到一种在无溶剂条件下有类液体特性,并具高分散性的磷酸酯基碳酸钙纳米盐。同时,运用红外光谱、XRD说明...
邓玮董丽杰李琦谢海安熊传溪
关键词:磷酸酯纳米碳酸钙核壳结构
文献传递
SiO_2纳米类流体及其复合材料的电性能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采用快速离子萃取法制备了SiO2纳米类流体。采用FTIR、TG、DSC、TEM及流变测试等分析手段对SiO2纳米类流体进行了系统的表征。结果发现,快速离子萃取法能够保证反应过程中离子交换完全,并能制得具有室温流动性、稳定单分散性以及较高导电性的SiO2纳米类流体。通过将SiO2纳米类流体以不同份数与聚氯乙烯(PVC)熔融共混得到了不同纳米类流体含量的SiO2纳米类流体/PVC复合材料,并对其介电性能和导电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iO2纳米类流体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能。
李琦吴晓彦董丽杰黄静尚雪梅谢海安熊传溪
关键词:SIO2电性能
W/O型微乳液法制备纳米SiO_2被引量:7
2007年
选择适当的乳化剂和水解温度以及控制水与乳化剂的摩尔比。采用W/O型微乳液法在聚醚多元醇中通过正硅酸乙酯的水解、缩合反应合成了纳米SiO2.红外光谱法(FTIR)证明纳米SiO2粒子的生成,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显示合成的SiO2微粒呈球状且分散,粒径分布在50-70nm。研究了反应时间、正硅酸乙酯用量、滴加速度及pH值对纳米SiO2制备的影响.通过实验得知,反应时间2h左右,24mL聚醚多元醇中正硅酸乙酯的用量0.9~3.6mL,在10min内滴加完毕能达到最佳反应效果。
谢海安陈汉全王振轩王伟
关键词:纳米SIO2微乳液正硅酸乙酯
自催化沉积过程分析
近年来,金属/聚合物复合材料由于在柔性微电子电路板、光学器件、传感器、外太空材料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因而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纳米尺寸的金属颗粒均匀的分布在有机基体表面,赋予其优异的光学性能,催化活性,电性能和磁性能...
龚建武谢海安董丽杰冯强熊传溪
关键词:聚氯乙烯
文献传递
原位生成纳米SiO_2填料对RPU性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05年
通过控制水解温度和乳化剂的加入量,采用油包水微乳液法在聚醚多元醇中原位合成了纳米SiO2,聚醚多元醇进一步与TDI反应制备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TEM照片显示原位合成的SiO2微粒呈球状且分散,粒径范围在50~70 nm.该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的吸水率随着SiO2添加量的增加,先升高随后又降低.因为原位生成纳米SiO2的加入,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的拉伸强度得到显著提高,冲击强度缓慢增大,而对于压缩强度则先轻微降低,一直到SiO2质量分数为1.1%时才开始急剧增大.
谢海安王振轩
关键词: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原位生成生产工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