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乃和

作品数:52 被引量:107H指数:7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2篇历史地理
  • 6篇政治法律
  • 5篇哲学宗教
  • 3篇文学
  • 1篇军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先秦
  • 7篇家臣
  • 6篇商周
  • 6篇西周
  • 6篇春秋
  • 5篇春秋时期
  • 4篇清华简
  • 4篇官僚
  • 4篇官僚制
  • 4篇《周礼》
  • 3篇殷商
  • 3篇宰相
  • 3篇政治
  • 3篇商周时期
  • 3篇社会
  • 3篇社会思想
  • 3篇诗经
  • 3篇天命观
  • 3篇周代
  • 3篇左传

机构

  • 48篇东北师范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作者

  • 50篇谢乃和
  • 1篇陶兴华
  • 1篇刘欣
  • 1篇杨昕玥

传媒

  • 5篇东北师大学报...
  • 5篇中国史研究动...
  • 5篇古代文明
  • 3篇史学集刊
  • 3篇管子学刊
  • 2篇人民论坛
  • 2篇史学月刊
  • 2篇西北师大学报...
  • 2篇杭州师范大学...
  • 2篇中国高校社会...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学术交流
  • 1篇北方论丛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周易研究
  • 1篇华夏考古
  • 1篇学术研究
  • 1篇史学理论研究
  • 1篇唐都学刊
  • 1篇军事历史研究

年份

  • 1篇2025
  • 4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周秦之际天命观的多重内涵及其演变
2024年
周秦之际天命观具有鬼神之天命、规律之天命和心性之天命等多重内涵。西周时期天命观是一种以鬼神之天命为核心内涵同时侧重于国家治理层面的天命观,但也含有后世规律之天命和心性之天命等天命观念之因子。
谢乃和
关键词:天命观西周时期心性鬼神
略析春秋时期邦交中的吊丧礼
春秋时期,礼乐文明典范的宗周王权衰颓,而原先受到宗法分封体制制约的君权则呈现出强盛的面貌。诸侯间交往频繁,彼此不惟朝觐聘问,且有吊庆禬恤之往来。其中,列国之间的吊丧活动,屡见于《春秋》经、传之中,且从告丧到遣使吊唁,再到...
刘欣谢乃和
关键词:春秋时期《左传》
文献传递
古代中国历史文化本源与流变的思考——读葛志毅先生《谭史斋论稿续编》被引量:1
2006年
《谭史斋论稿续编》是葛志毅先生最近推出的又一部古史论文结集,内容主要涉及古代中国历史文化本原面貌及其流变的考辨和中西学术思想范式差异的论析评说。葛先生在抽绎、归纳多年古史研究的经验材料的基础上,形成了中西学术研究思想方法差异的深刻体会,从理论的高度指出当下学术研究应有明确的使命方向,即走出西方文化神圣阴影,弘扬中国文化有价值的本原传统。从内容之广博、资料之翔实、方法之独到和思想之深刻等鲜明的学术特点来看,《续编》无疑堪称古史研究的又一部力著。
谢乃和
关键词:本原
论先秦时期妇女职事及相关观念的演变被引量:5
2005年
上古男女社会分工塑造了女子家庭妇女形象,父权社会的形成模塑了“女主内”的社会观念,与此相应产生的是女子无与家政和国政等外事观念。在妇女无与外事观和女祸观的影响下,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女祸观在先秦时期经历了由萌发到最终定型的历程。
谢乃和
关键词:先秦妇女
商周时期国家治理中天命观念的演变被引量:7
2023年
天命观是商周时期国家治理最为重要的政治观念之一。观念中的授命者是上帝或天帝,受命对象则是封建原初政体下各级内外服贵族臣工,天命观由此成为维系商周王朝政治的意识形态。商周鼎革之际国家治理模式的“损益”赋予了天命观具体内涵与阶段性特色,不仅涵盖新旧王朝鼎革的神圣性、正义性、正统性和正当性,还包括以王权为中心的商周各级贵族协助天帝治理下民的“彝伦攸叙”的内容。商周时期国家治理基于政治合法性构建形成的天命观,是一种“旧邦新命”之变而非“剧变”。它经东周诸子的理论总结,进而成为战国秦汉以降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政治理论之一。
谢乃和
关键词:商周天命观上帝政治合法性
“族望南浔:世家望族暨沈氏文化”学术研讨会召开
2018年
在弘扬传统文化成为举国共识,探讨家族文化、总结积淀丰厚的家风族风和家规族训成为时代风潮的当下,由中国先秦史学会、湖州师范学院中国史特色学科等单位联合举办的首届“族望南浔:世家望族暨沈氏文化”学术研讨会于2017年12月1—3日在湖州荻港古镇适时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数十家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参会,取得了一系列可观的学术成果。会上提交的论文集中在五个方面的议题:一、关于上古时期沈姓的起源。二、关于吴兴沈氏与中古社会政治。三、关于沈姓家族与唐宋以后社会政治。四、关于沈姓家族历史名人及其对中国历史影响。五、关于沈姓与南浔地域文化相关研究成果评介。总的来看,会议呈现出的2个特点引人关注:(1)议题集中,且突出了长时段研究的学术特色。从时间纵向来看,自远古传说时代一直到当下中国,动态展现了沈氏及其家族的起源、发展及播迁史。从横向内容看,则涵盖沈氏起源、沈氏家族代表人物及其历史影响、沈姓家族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的关系等相当宽泛的主题,客观反映了沈姓家族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2)以湖州师范学院中国史学科为中坚力量,湖州市已经形成了从事沈姓等世家大族文化研究的专业学术梯队。研究的选题能够立足地域文化而又不局限于此,视野开阔,重视历史大背景的分析,值得称道。
谢乃和
关键词:吴兴沈氏传统文化世家大族望族
试论商周时期贵族妇女地位的两次转型被引量:6
2008年
商周是中国早期文明,其政治文化模式的变迁对后世影响深远。殷周之际礼制下妇女角色的规制,向来被学者解读成后世妇女地位衰落的源头。然出土文献表明,周礼构建的妇女角色并不与西周历史实际进程相同步。商周时期贵族妇女地位转型实有两次,即殷亡鉴戒意识下西周妇女无与政事制度的构建阶段和东周以来由制度深入包括妇女在内的各阶层群体心灵的阶段。这一时期妇女地位演变的总体趋向,并不能以简单的"衰落"概之,尤其是后一次转型中妇女破除功利意识,对道德的真诚追求,彰显出对道德诉求的精神自觉。
谢乃和
关键词:商周妇女角色
略论春秋时期鲁国家臣制度被引量:6
2010年
家臣制是古代中国私家贵族管理家政事务的职官制度,缘于各国政制传统的不同,至春秋时期形成了内涵有别的区域类型。鲁国家臣制无论是其职官系统模拟公室的体系性,抑或是家臣选官原则及管理制度,均特点鲜明而自成一系。春秋前中期鲁国家臣制虽对传统贵族政治中世族世官制有所突破,然尚存浓厚的宗法性特点。至春秋晚期私家基于集权目的对鲁国家臣制进行革新,无论是从选官原则抑或是管理模式视之,均呈现出前所未有之气象,从而成为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重要渊源。
谢乃和
关键词:春秋选官官僚制
西周官制中王与后分治制度考论被引量:4
2009年
先秦礼书设计的西周中央政权组织中有王与后分治的制度,以周天子和王后分别统帅以男子为主体的王朝政务官和以后妃为主体的王室事务官,分掌王家内外。学者拘囿于礼书的性质,在西周官制研究中或对之持疑,或阙而不论。金文和传世文献表明,这一制度在西周政治运行机制中确实存在,且有着独特的时代内涵。与制度模式化和礼书理想化特征相较,现实政治中王与后分治的政治运行机制并非畛域殊然。
谢乃和
关键词:西周《周礼》
金文中所见西周王后事迹考被引量:14
2008年
本文以西周王后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了金文中记录的西周王后事迹,其范围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王室祭典及生活礼仪等西周国家事务的各个重大方面,与文献记录的周代妇女形象迥异。相关记录表明王后在西周权力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权力不止源自与周王的私人关系,国家事务中具体的职责分工或是其权力的法理性来源。王后相关课题的研究对深化王后在西周国家事务中的角色及以其为代表的西周贵族妇女地位的认识,意义不容低估。
谢乃和
关键词:西周事迹权力结构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