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立创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X线
  • 2篇CT检查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改变
  • 1篇血运
  • 1篇血运障碍
  • 1篇影像
  • 1篇影像表现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表现
  • 1篇三维重建
  • 1篇三维重建技术
  • 1篇神经鞘黏液瘤
  • 1篇体层摄影
  • 1篇体层摄影术
  • 1篇图像
  • 1篇椎弓
  • 1篇椎弓峡部

机构

  • 5篇深圳市宝安区...

作者

  • 5篇许立创
  • 4篇彭明
  • 3篇肖新华
  • 3篇石永久
  • 2篇莫华梅
  • 2篇马进
  • 1篇李应平
  • 1篇张舞红
  • 1篇黄毅华
  • 1篇张佳文

传媒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经CT检查绞窄性肠梗阻患者有肠系膜及其血管改变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绞窄性肠梗阻是肠梗阻的一种,产生这种疾病的原因,主要是患者在患有肠梗阻的同时,还存在肠壁血运障碍,经常会引发缺血、水肿、坏死等症状,对人们正常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绞窄性肠梗阻的发病概率很低,但是,一旦发病就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以往利用X线检查无法显示的肠梗阻疾病的征象,
彭明黄毅华石永久肖新华马进许立创
关键词:绞窄性肠梗阻血管改变CT检查发病概率血运障碍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先天性椎弓峡部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先天性椎弓峡部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临床怀疑为先天性椎弓峡部裂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MSCT后处理技术进行实时多平面重建(MPR)及高级三维容积漫游(VRT)等图像重组。同时对患者的普通X线片(DR片)、VRT图像及MPR图像进行比较。结果通过MPR图像检出存在椎弓峡部裂部位最多达98处。轴面图像可以准确地分辨出"环裂征"。MRP图像能够在椎弓峡部裂斜矢状面显示"猎狗项环征"征象。VRT图像与真实的解剖结构几乎相同,可以使椎弓峡部裂立体呈现。MPR图像在62例怀疑为先天性椎弓裂的患者中检出率最高,与DR片和VRT图像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VRT图像的检出率较DR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MSCT后处理技术对先天性椎弓峡部裂的诊断比较DR片检查更具优势,MRP图像检出率最高,其次为VRT图像,可作为临床先天性椎弓峡部裂首选的影像诊断技术。
石永久彭明莫华梅马进许立创
关键词:后处理重建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诊断颈椎骨折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颈椎骨折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56例颈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X线和多层螺旋CT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式对颈椎骨折的诊断情况。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颈椎骨折诊断率高达96.43%,明显高于X线诊断的57.14%(P<0.05)。检查包括椎体、棘突、椎弓根及椎板,多层螺旋CT诊断率分别为100%、92.86%、91.18%以及96.00%,明显高于X线的60.71%、46.43%、47.06%以及42.00%,均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颈椎骨折诊断率较高,相对于X线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彭明张佳文肖新华李应平许立创
关键词:X线多层螺旋CT颈椎骨折三维重建
神经鞘黏液瘤的MSCT表现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神经鞘黏液瘤多层螺旋CT的影像表现及其病理基础。资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神经鞘黏液瘤6例,平扫1例,平扫加增强扫描5例,增强扫描采用动脉期、静脉期双期扫描,所有病例均进行多平面重组(MPR),以多方位、多角度显示瘤体与周围血管、肌肉的关系。并将CT图像与大体标本及病理切片对比。结果6例神经鞘黏液瘤中位于右侧腋窝2例,左侧上臂内侧1例,右侧下颈部1例,左侧下颈部2例,肿瘤多为类圆形或袋形,有均匀完整的包膜,边界非常清楚;平扫肿瘤为不均匀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呈团状、条块状强化,静脉期病灶有延迟强化表现。结论神经鞘黏液瘤有一定的CT影像特征,掌握这些征象有助于正确诊断。
肖新华许立创
关键词:神经鞘黏液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病理学
探讨消化道穿孔的X线、CT检查方法及不同的影像表现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消化道穿孔的X线、CT检查方法及不同的影像表现。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诊治的消化道穿孔患者96例,其中男60例,女26例,患者的年龄为22~68岁,患者平均年龄为(46.2±12.4)岁。96例患者均先采取X线检查进行临床诊断,然后再进行CT检查进行临床诊断。观察记录患者采取X线检查的影像学表现、采取CT检查的影像学表现,并且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临床诊断符合率。结果 CT检查诊断与手术结果相符合的患者有89例,诊断准确率为92.7%,CT检查诊断与手术结果相符合的患者有68例,诊断准确率为70.8%。术前X线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X线检查,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92,P<0.05)。结论临床建议,对于消化道穿孔的诊断可采取多种检查手段综合利用,优先考虑CT扫描的方式进行诊断,以此来提高消化道穿孔的检出率和临床诊断准确率。
石永久莫华梅张舞红许立创彭明
关键词:消化道穿孔X线CT检查影像学表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