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朋柱
- 作品数:41 被引量:610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水利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宜兴、溧阳河流主要水质指标的年际变化与成因分析被引量:6
- 2004年
- 探讨了宜溧地区河流水环境的演化趋势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 :总磷总氮年际变化无明显上升趋势 ,CODMn则相反 ;影响CODMn浓度变化的因子是工业点源排放 ,影响总氮浓度变化的因子是化肥使用量 ,影响总磷浓度变化的因子是生活污染。
- 焦锋许朋柱李新
- 固城湖生物资源潜力及其生态渔业探讨被引量:5
- 2003年
- 根据 1999年对固城湖生物资源的周年综合调查 ,推算出固城湖的生物资源可供养鱼虾蟹能力在 65~ 75万kg ,其中河蟹产量可达 2 .5万kg。分析了固城湖近年河蟹产量不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为保证固城湖作为饮用水源区等多重功能的发挥 。
- 谷孝鸿范成新杨龙元许朋柱张圣照胡本龙邢益于张贵松
- 关键词:生物资源生态渔业区划
- 长江三角洲渔业水环境质量现状及对策建议被引量:4
- 2000年
- 长江三角洲地区渔业水环境现状评价表明 ,影响本地区水域水质的主要项目有石油类、溶解氧和非离子氨 ,部分地区水域已不能满足渔业生产的要求。因此 ,本文提出了本地区渔业水环境的保护对策建议 ,希望能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促进本地区渔业水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以确保本地区渔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 黄文钰舒金华许朋柱
-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渔业水环境水质评价
- 太湖地区西苕溪流域水文模型的设计与验证被引量:3
- 1996年
- 为了定量研究大湖地区上游的西苕溪流域洪水发生机制和动态规律,本项目研制了中小尺度的综合水文模型。该模型设置了较多的参数,每个参数经过大量实测数据的严格率定,具有一定的物理意义。经过实测数据的检验,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吻合。该模型已经被用于地方水利工程规划及洪水危险性评价(RiskAssessment)研究中。
- 许朋柱姜彤曹文清章婴瑛黄义德龚丁
- 关键词:西苕溪流域水文模型
- 网围养殖对骆马湖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被引量:19
- 2002年
- 对骆马湖 1 998年度湖体内网围养殖入湖营养盐的研究结果表明 ,入湖氮、磷量分别为 3 3 9和 5 7t,分别占湖体滞留氮、磷总量的 2 7%和 3 3 % ,说明网围养殖对湖体水质有一定影响。另外 ,从近 1 0a湖区网围养殖面积和产量变化状况分析 ,1 995年以来网围养殖面积趋于稳定 ,因此网围养殖对湖体水质富营养化的影响也趋于稳定。
- 黄文钰许朋柱范成新
- 关键词:网围养殖富营养化
- 流域N、P营养盐的来源、排放及输运研究
- 人类活动是全球湖泊及河口海湾营养盐数量不断增加及富营养化程度不断加剧的主要原因。增加的营养盐数量主要源于流域农业土地、工业企业以及城市区域的排放。通过施肥,人类农业活动改变了土壤的N、P循环。土壤中增加的N、P除满足农作...
- 许朋柱
- 关键词:湖泊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太湖流域
- 骆马湖营养盐收支被引量:8
- 2001年
- 根据对骆马湖 1998年度营养盐 (氮、磷 )收入和支出的研究 ,结果表明 :入湖氮、磷量分别为 15 764.78t和 10 35 .5 3t .其中通过河道入湖的氮磷量最大 ,其年入湖氮磷量分别为135 98.0 5t和 94 2 .35t,分别占总来源量的 86.3%和 91.0 %.氮、磷在骆马湖湖体中的滞留量和沉降量较少 ,滞留量分别为 15 32 .65t和 2 2 1.63t,分别占总来源量的 9.7%和 2 1.4 %;沉积量分别为2 0 5 .4 7t和 199.95t,分别占总来源量的 1.3%和 19.3%.湖水氮、磷蓄积变化大 ,湖水浓度升高较快 .氮、磷负荷较大 ,年平均负荷量分别为总氮 4 2 .0 4 g/m2 和总磷 2 .76g/m2 .
- 黄文钰许朋柱
- 关键词:氮磷营养盐降水地表径流沉降量
- 超声波降解农药废水技术研究进展
- 农药生产废水历来以毒性大、浓度高、治理难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其污染主要是生产过程中的排水、产品洗涤水、设备和车间地面的清洗水等.农药行业的综合废水具有以下特点:1、有机物浓度高,毒害大.合成废水的COD一般均在几万mg/...
- 章永鹏许朋柱
- 关键词:超声波降解农药废水
- 文献传递
- 洪灾易损性概念模式被引量:16
- 1997年
- 姜彤许朋柱许刚高俊峰
- 关键词:洪灾易损性财产基础设施经济特性
- 太湖流域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若干问题探析被引量:13
- 2005年
- 地面沉降是我国和世界上许多城市出现的重要地质灾害之一,它是由多种因素引发的地表海拔缓慢降低现象。苏锡常地区位于太湖流域的核心地带,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是,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口的急剧增加、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地下水开采日益强烈,已引发大范围严重的地面沉降,对当地生存和发展环境构成极大威胁。对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现状、成因及危害的分析表明:要系统解决该地区地面沉降问题,必须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行政等手段,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坚决禁止过度开采地下水,优化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使用与管理。
- 解晓南许朋柱秦伯强
- 关键词:区位城镇化进程发展环境太湖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