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斌
- 作品数:17 被引量:82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钩虫流行现状及疫苗研制进展被引量:11
- 2000年
- 詹斌肖树华李铁华薄梅花
- 关键词:钩虫病疫苗
- 体外测定恶性疟原虫对七种抗疟药的敏感性被引量:10
- 1995年
- 1992年应用体外微量法在中老边境测得我国境内恶性疟原虫对氯喹、哌喹、青蒿琥酯、蒿甲醚、蒿乙醚、还原青蒿素及咯萘啶抗性率,分别为97.0%、96.4%、12.1%、16.0%、6.2%、12.5%、34.5%;半数抑制量(ID50)依次为119.0、320、7.2、295.0、74.4、5.4及31.9nmol/L。老挝境内恶性疟原虫分离株对氯喹、哌喹及咯萘啶的抗性率分别为9/10、8/10及1/5;ID50依次为114.0、166.9及16.4nmol/L;对青蒿琥酯、蒿甲醚、蒿乙醚及还原青蒿素均敏感,ID50分别为5.0、91.6、56.7及4.4nmol/L。结果提示境内外恶性疟原虫株对氯喹的抗性程度相似,但对哌喹的抗性程度境外明显低于境内。对青蒿琥酯、蒿甲醚、蒿乙醚及还原青蒿素的敏感性境外明显高于境内。
- 杨恒林刘德全董莹杨品芳刘瑞君詹斌张春勇
- 关键词:氯喹哌喹青蒿素类咯萘啶
- 滤纸干血滴抽提恶性疟原虫 DNA 用于 PCR 扩增被引量:9
- 1995年
- 以STE-蛋白酶K-SDS、甲醇-蛋白酶K-SDS、Chelex-100加热法和Chelex-100蛋白酶K等四种方法对恶性疟患者滤纸干血滴样品进行DNA抽提,供PCR扩增特异性AMA-1DNA片段。结果显示,除STE-蛋白酶K-SDS法抽提DNA进行PCR试验未能获得扩增产物外,其他3种方法抽提DNA后进行PCR试验均获得特异性约900bpDNA片段,可供进一步试验。
- 张龙兴詹斌王聚君冯晓平
-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聚合酶链反应
- 美洲钩虫第三期幼虫cDNA库的构建及分析(英文)
- 2000年
- [目的 ]构建美洲钩虫cDNA库从而获得该钩虫的基因结构信息以便从中寻找目的基因。 [方法 ]从美洲钩虫第三期幼虫中提取mRNA ,以mRNA为模板合成cDNA并连接入载体λZAPII以构建cDNA库 ,随机从该cDNA库中挑选单克隆进行测序获得EST并与基因库中现有基因进行比较推导其编码蛋白。 [结果 ]成功地构建了美洲钩虫cDNA库 ,未扩增库的滴度为 1× 10 7,插入基因片断的大小为 75 0~ 30 0 0bp .,库的重组率高 ,并从库中获得 11个EST序列 ,其中 7个与现有基因库中的某些功能蛋白有同源性。 [结论 ]首次构建了代表性较高的美洲钩虫cDNA库并从中鉴定出某些功能基因。
- 詹斌JohnHawdon单强任海南强慧琴肖树华李铁华冯正PeterHotez
- 关键词:美洲钩虫幼虫ESTS
- 利什曼原虫抗原的研究被引量:1
- 1989年
- 利什曼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为了寻找有效的疫苗成分,人们对利什曼原虫的抗原成分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研究表明,利什曼原虫抗原成分复杂,各种利什曼原虫间存在广泛交叉抗原,但仍存在种、期特异性抗原成分,为利什曼原虫的分类及利什曼病的特异诊断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找到一些具有诱导保护性功能的抗原。前鞭毛体表面多糖抗原及膜上具有蛋白酶活性的 gp68抗原对于原虫在宿主细胞内的寄生起重要作用,与原虫的毒力有关。但单纯多糖抗原没有诱导保护性的功能,相反却能加剧疾病的进程,而当其与膜上脂类结合成大分子糖脂时则具有良好的诱导抗感染保护的功能,为很有前途的一种可望成为疫苗的抗原成分。而原虫的分泌性抗原则可用于利什曼原虫的血清分型并具有一定的诱导保护性的功能。
- 詹斌王捷
- 关键词:利什曼病利什曼原虫抗原
- 沙鼠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蛋白质组成与抗原特性的分析
- 1990年
- 对沙鼠利什曼原虫及其他5种寄生于人体内常见的利什曼原虫(杜氏利什曼原虫、大型利什曼原虫、热带利什曼原虫、墨西哥利什曼原虫及巴西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的可溶性抗原进行SDS-PAGE,并用抗沙鼠利什曼原虫免疫兔血清进行免疫印渍。结果表明:尽管沙鼠利什曼原虫与其它人体利什曼原虫间的蛋白质及抗原组成存在广泛交叉,但也存在明显差异。于沙鼠利什曼原虫中65KD、33KD及31.5KD蛋白质含量较丰富,并寻找到68KD、65KD、43KD及33KD4条种特异性抗原成分,从生化特性上进一步说明了该原虫是一种独立的虫种。
- 詹斌王捷
- 关键词: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
- 恶性疟原虫云南勐捧分离株裂殖子顶端膜抗原Ⅰ序列分析被引量:4
- 1995年
- 根据文献报道的恶性疟原虫裂殖子顶端膜抗原IDNA序列的保守区,设计并合成两对20聚寡核苷酸作引物,对恶性疟原虫勐捧分离株DNA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BamHI和EcoRI双酶解后,克隆入具有相应末端的M13mp8和M13mp8载体,转化JPA101,生长于含X-gal的培基上,抽提无色噬菌斑DNA,以DNA序列测定仪进行DNA序列测定,并自动翻释成氨基酸序列。用双脱氧终止法测定部分DNA序列,并与DNA序列测定仪测定的序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扩增的序列长度为1773个碱基,编码591个氨基酸。与参照序列比较,有17个点突变,引起15个密码子的取代,其中,除1个密码子为同义取代外,其余密码子均为非同义取代,造成14个氨基酸的取代。点突变在序列中呈散在分布,但在氨基酸序列中第160-210位相对较集中。
- 张龙兴詹斌王聚君冯晓平
- 关键词:疟原虫裂殖子AMA-1
- 高流行区恶性疟患者的抗恶性疟原虫抗体与免疫状态的关系
- 1991年
- 用戊二醛固定、空气干燥的单层感染红细胞作抗原,以RESA-IFA试验检测恶性疟患者的RESA抗体可反映患者对恶性疟原虫感染的临床免疫状况。患者的RESA抗体滴度与年龄及在疫区居住时间呈正相关(r_s分别为0.531和0.313,P均<0.05);与原虫密度呈负相关(r_s=0.353,P<0.05)。但全虫抗原及环状体抗原检出的抗体滴度与上述指标似无关。
- 张龙兴詹斌冯晓平王捷黄文辉
-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感染
- 钩虫感染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 2001年
- 在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钩虫感染仍然是一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许多地区的人群钩虫感染率和感染度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是轻度或中度贫血的情况在一些地区的人群调查中仍占一定比例,重度感染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时有报道[2].因此,对钩虫病的防治应予以更多的重视.学者们期望从开发疫苗的角度找到控制和消灭钩虫病的新手段.钩虫感染的免疫学研究是疫苗研究的基础.本文就近年来钩虫的抗原性、免疫应答、疫苗研制和免疫诊断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王艳詹斌薛海筹冯正
- 关键词:钩虫感染钩虫病免疫学免疫应答免疫诊断
- 云南省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抗性的纵向监测被引量:27
- 1994年
- 应用WHO推荐的体外微量测定法于停用氯喹前的1981年及停药后的1984、1988—1990和1992年在云南省南部的勐腊县测得恶性疟原虫对氯喹的抗性率分别为97.4%、100%、96.1%及93.7%;ID50依次为170、132、125及110nmol/L,ID95为1000、740、707及576nmol/L;平均抑制量分别为55.4、46.7、45.8及35.4pmo1/井。与1981年测得结果相比,抗性率无明显变化;ID50分别下降22.3%(P<0.05)、26.4%(P<0.05)及35.3%(P<0.01),ID95依次下降26.0%(P<0.05)、29.3%(P<0.05)及42.4%(P<0.01)。平均抑制量分别下降15.7%(P>0.05)、17.3%(P<0.05)及36.1%(P<0.01)。提示云南南部恶性疟原虫对氯喹的抗性并不稳定,而是随药物压力的下降而降低。
- 杨恒林杨品芳董莹车立刚何慧刘德全刘瑞君詹斌张春勇高大庆
- 关键词:疟原虫抗性氯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