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翰

作品数:25 被引量:117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江苏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细胞
  • 5篇血管
  • 5篇通络
  • 4篇血管生成
  • 4篇通络方
  • 4篇缺损
  • 4篇骨缺损
  • 4篇骨细胞
  • 4篇干细胞
  • 4篇补肾
  • 4篇补肾通络
  • 4篇补肾通络方
  • 3篇蛋白
  • 3篇软骨
  • 3篇脊髓
  • 3篇脊髓损伤
  • 3篇间充质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骨吸收
  • 3篇骨折

机构

  • 18篇南京中医药大...
  • 8篇南京大学医学...
  • 2篇江苏省中医院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无锡市中医医...

作者

  • 25篇袁翰
  • 13篇黄桂成
  • 8篇郭杨
  • 8篇马勇
  • 8篇陈一心
  • 5篇邱旭升
  • 5篇郑欣
  • 4篇闵文
  • 4篇周龙云
  • 4篇王磊
  • 4篇李东亚
  • 3篇李广广
  • 2篇王晓波
  • 1篇王昌俊
  • 1篇施鸿飞
  • 1篇郭向可
  • 1篇戴国达
  • 1篇黄正泉
  • 1篇朱燕
  • 1篇方彭华

传媒

  • 2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四川中医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10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西兰兔桡骨骨缺损动物模型的制作被引量:14
2013年
本研究旨在制作新西兰兔桡骨骨缺损动物模型,现报道如下。
李东亚郑欣邱旭升王晓波袁翰陈一心
关键词:桡骨骨缺损动物模型新西兰兔
补肾通络方促进骨质疏松症大鼠骨形成机制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探讨补肾通络方干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形成机制。方法将72只大鼠采用去卵巢方式制备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阿仑膦酸钠组、氟化钠组、补肾组、通络组、补肾通络组等6组,另设假手术组,每组12只,分别予生理盐水(5 mL/kg)、阿仑膦酸钠(1 mg/kg)、氟化钠(5 mg/kg)、补肾方(5.4 g/kg)、通络方(0.9 g/kg)、补肾通络方(6.3 g/kg)灌胃70天,1次/日,假手术组干预同模型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T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股骨颈骨密度(BMD);Micro-CT观察骨微结构;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骨组织β-catenin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TALP水平、BMD、β-catenin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1,P<0.05),TRAP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阿仑膦酸钠组、补肾组、补肾通络组TALP升高(P<0.01,P<0.05);补肾组、通络组及补肾通络组血清TRAP水平降低(P<0.05);各给药组BMD、β-catenin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0.01,P<0.05)。与通络组比较,补肾通络组血清TALP水平升高(P<0.05),血清TRAP水平降低(P<0.05)。与补肾组、通络组比较,补肾通络组BMD、β-catenin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补肾通络方增加β-catenin表达,促进骨形成,逆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量丢失,方中两类中药配伍具有协同效应。
韩龙闵文吴铭杰周晨露韩诗雨张丁韦方彭华袁翰黄桂成
关键词:补肾通络方骨质疏松症骨形成
诱导多能干细胞修复脊髓损伤的机制研究与应用进展被引量:1
2016年
目前,脊髓损伤(SCI)的治疗存在很多困难,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再生能力有限,其丢失的神经元无法替代,轴突损伤无法弥补。通过移植来自胎儿的中枢神经系统组织或胚胎干细胞,可分化成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具有形成功能性神经突触的潜力,并在脊髓损伤节段的治疗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然而,胚胎或胚胎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可能会引发伦理问题。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可以产生神经前体细胞,并且可以分化成神经干细胞,在SCI的治疗中实用性较强,而且提供了一个符合医学伦理的来源。应用自体细胞作为转化来源,避免了免疫排斥反应的问题。在前期研究中涌现的体细胞直接转化技术又进一步缩短诱导周期,提高治疗效率。本文对成体细胞重编程技术治疗SCI的方法更新、机制研究的发展,未来前景等作一综述。
苑文超袁翰郭杨周龙云马勇黄桂成
关键词:脊髓损伤干细胞修复胚胎干细胞来源神经前体细胞神经胶质细胞
取向蚕丝蛋白支架与间充质干细胞的复合培养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表面结构的蚕丝蛋白纳米纤维对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运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具有不同取向度的蚕丝蛋白纳米纤维支架,检测不同材料结构的力学性质,分离并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取向/非取向纳米纤维支架共培养,以纯蚕丝蛋白膜作对照。测定其细胞毒性及细胞增殖率;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生长、分布及与材料黏附情况。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核形态及细胞骨架排列情况。结果扫描电镜观察显示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的取向蚕丝蛋白纳米纤维支架呈交互编织的多孔网状结构,取向及非取向两种纳米材料生物相容性好,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稳定增殖,并沿纤维长轴分布排列。力学测试中取向蚕丝蛋白纳米纤维材料展示出较强的力学各向异性。结论取向蚕丝蛋白纳米纤维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和力学性质,是一种在骨缺损修复方面具有潜力的组织支架材料。
袁翰梁金郑欣郭向可李东亚邱旭升陈一心
关键词:骨缺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尺骨茎突骨折对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影响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 探讨尺骨茎突骨折对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18 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随访资料.根据尺骨茎突骨折情况分为:A组(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B组(尺骨茎突尖部骨折)、C组(无尺骨茎突骨折).所有患者均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尺骨茎突骨折不做任何治疗,术后6~8周拆除外固定支架,平均随访15.3个月,终末随访时行影像学参数(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腕关节活动度(掌屈、背伸、尺偏、桡偏、旋前、旋后)及Gartland-Werley评分测定.结果 终末随访时三组病例之间在影像学参数、腕关节活动度及Gartland-Werley评分方面均未发现统计学差异.结论 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时,若下尺桡关节稳定,对伴有的尺骨茎突骨折可不做任何治疗.
谢小肖郑欣邱旭升施鸿飞何源龙李东亚袁翰陈一心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尺骨茎突骨折外固定支架
基于骨-软骨交互作用探析骨关节炎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被引量:5
2017年
背景:骨关节炎作为退行性关节疾病,软骨损伤和组织缺失不能完全解释其发病机制,骨重建的失衡以及关节内组织相互作用可能在疾病过程中有重要意义。目的:对骨-软骨交互作用在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作用及新的治疗策略进行综述。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2007至2017年Pub Med及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收录的关于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与骨-软骨交互作用关系的实验研究及研究进展的文献。中文检索词分别为"骨、软骨、交互作用、骨关节炎、发病机制、细胞因子、信号通路",英文检索词分别为"cartilage;interaction;osteoarthritis;pathogenesis;cytokines;signaling pathway",文章从细胞因子、信号通路、新型治疗策略3个方面,对骨-软骨交互作用与骨关节炎发生发展的关系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169篇文章,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共纳入54篇文章。软骨同软骨下骨的解剖结构联系密切,骨与软骨构成了一个功能协同的整体单元。在骨关节炎发生发展过程中,骨重建异常以及新生血管数量的增加、微裂缝的形成,促进了分子信号在骨-软骨间的转位和交互作用。骨-软骨的交互作用是骨关节炎发生发展的病理中心。
李广广郭杨戴国达葛文杰马勇袁翰董晤讯蔡建平
关键词:骨关节炎炎症趋化因子类发病机制骨重建
大鼠骨髓单核细胞的快速分离方法及向破骨细胞的诱导分化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高效的体外分离大鼠骨髓单核细胞的方法,观察其体外生长特性,并诱导其分化为破骨细胞。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出SD大鼠的胫骨和股骨,使用环氧树脂管(EP管)和移液枪头快速分离骨髓组织,再用红细胞裂解液去除红细胞。细胞培养过夜后收集悬浮细胞,加入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继续培养扩增后得到贴壁的骨髓单核细胞。观察骨髓单核细胞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学特征;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法(CCK-8)测绘细胞的生长曲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CD11b的表达;在加入M-CSF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诱导分化后,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和降钙素受体(CTR)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其是否能分化为成熟破骨细胞。结果通过该方法获得的大鼠骨髓单核细胞培养1 d后基本呈小圆形,杂细胞较少。3 d后细胞数目稍多,两端开始出现触角,5 d后数目增多,细胞呈椭圆形,两端触角明显;细胞的增殖依赖于M-CSF;流式结果显示,通过此方法获得的单核细胞纯度较高;TRAP染色和CTR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提示,通过该方法获得的单核细胞可以诱导为成熟破骨细胞。结论通过EP管和移液枪头装置可快速分离获取单核细胞,获得的细胞表型稳定,适合用于骨代谢疾病的进一步研究。
王礼宁马勇郑苏阳郭杨袁翰孙杰
关键词:分离培养方法破骨细胞骨髓单核细胞分化骨代谢疾病
补肾通络方对骨质疏松大鼠骨吸收的影响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研究补肾通络方对去卵巢骨质疏松(OP)大鼠骨代谢相关因子细胞核因子κΒ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骨保护素(RANKL/OPG)的影响。方法通过卵巢去势的方法造成大鼠OP模型,分别进行补肾通络方、补肾中药、通络药灌胃,每日1次,连续70 d。并设立阳性对照组、模型组及假手术组。实验结束后,取血、大鼠脊椎及股骨,分别进行血清学检测、骨密度(BMD)检测。通过Western印迹检测骨组织RANKL/OPG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1、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RANKL/OPG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 01),BMD水平显著减少(P<0. 01)。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BMD均不同程度增加,RANKL/OPG表达均不同程度下降(P<0. 05)。结论补肾通络方通过抑制RANKL/OPG蛋白表达,从而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
闵文韩龙韩诗雨尚宜志吴铭杰方彭华袁翰黄桂成
关键词:补肾通络方骨质疏松骨吸收RANKL/OPG
一种静电纺丝的收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静电纺丝的收集装置,包括:轴承座、轴承、夹具和接收辊。其中,轴承位于轴承座内,可高速旋转。夹具和轴承相连。接收辊夹持安装在两个相对的夹具之间。本实用新型的接收辊并非直接固定在轴承上,而是通过夹具夹持,...
陈一心袁翰
文献传递
蚕丝蛋白/PCL共混取向纤维的力学性质与细胞响应被引量:6
2015年
蚕丝蛋白因其良好的机械强度、生物相容性和耐灭菌性,是目前骨修复领域不可多得的天然蛋白支架材料。为提高蚕丝蛋白支架对细胞定向移动的引导能力和力学强度,采用静电纺丝方式制备较高取向度的PCL/蚕丝蛋白共混纤维支架,并与非取向型对比。通过扫描电镜图像分析技术表征静电纺丝纤维表面的取向度,并比较不同纤维排列结构下的力学性质。间充质干细胞在骨修复中应用广泛。人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自健康献髓者,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测试不同结构材料对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并使用活细胞工作站实时追踪细胞在不同材料表面的运动功能。结果表明,在取向静电纺丝纤维支架中,91%的纤维分布于"10°范围以内,且该支架具有力学的各向异性,具有较大的轴向拉伸模量。在间充质干细胞增殖96 min后,中取向静电纺丝纤维支架组的细胞数量产生显著差异。在取向纤维材料表面生长的间充质干细胞展现出最小的细胞分布夹角,仅为6.57°±4.45°,同时,取向纤维表面的细胞长度有显著提高(236.46±82.00)μm。在进一步的实时细胞追踪中,在细胞的主要移动方向上,取向纤维表面的细胞分解移动速度达6.66μm/h,远远高于其他表面。因而,取向静电纺丝纤维支架可能在体内应用中支持成体干细胞增殖,并加快早期细胞定向迁移。
袁翰郑欣邱旭升陈一心
关键词:蚕丝蛋白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移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