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连杰

作品数:24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济宁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卫生厅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3篇基因
  • 10篇甲状腺
  • 9篇腺癌
  • 7篇病理
  • 6篇甲状腺癌
  • 6篇癌基因
  • 5篇蛋白
  • 5篇肿瘤
  • 4篇抑癌
  • 4篇抑癌基因
  • 4篇突变
  • 4篇免疫
  • 4篇脑胶质瘤
  • 4篇胶质
  • 4篇胶质瘤
  • 4篇P53
  • 4篇P53基因
  • 3篇乳头
  • 3篇乳头状
  • 3篇乳头状癌

机构

  • 24篇济宁医学院
  • 7篇北京大学
  • 6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山东省寄生虫...
  • 1篇山东医科大学...
  • 1篇临沂医学专科...
  • 1篇济宁医学院第...
  • 1篇嘉祥县人民医...

作者

  • 24篇范连杰
  • 17篇王旭
  • 16篇高继发
  • 16篇崔文
  • 14篇田德明
  • 12篇孔灵玲
  • 12篇曹慧玲
  • 12篇梁桂华
  • 10篇张波
  • 6篇王学春
  • 4篇任启伟
  • 4篇梁贵华
  • 3篇王舟
  • 3篇崔文
  • 3篇郑杰
  • 2篇成磊
  • 2篇梁桂华
  • 1篇田明国
  • 1篇宫霞
  • 1篇曹化祥

传媒

  • 16篇济宁医学院学...
  • 3篇中国肿瘤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泰山医学院学...

年份

  • 3篇2004
  • 2篇2002
  • 4篇2001
  • 10篇2000
  • 1篇1999
  • 3篇1998
  • 1篇1990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山东省黄牛圈形盘尾丝虫病的初步调查及病理观察
1990年
黄牛圈形盘尾丝虫病系由圈形盘尾丝虫(On-chocerca ormillata)感染所致。在非洲、亚洲及美洲广泛流行。Machailcff1935年在我国首次发现,吴光1940~1941年在上海屠宰场的黄牛中又找到该虫,此后湖南、湖北四川等省市相继调查。1981年成源达等在湖南首先对该虫的形态、流行病学及病理方面进行了报道。1988年以来,我们对山东省的黄牛中是否有该病的发生作了初步的调查。
张希增陈敬亭许金范王玉安范连杰彭贤文郑承斌
关键词:丝虫病黄牛
应用非同位素PCR-SSCP方法检测甲状腺癌p53基因的突变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组织中 p5 3基因点突变。 方法 应用非同位素PCR -SSCP技术检测 39例不同类型甲状腺癌石蜡包埋组织中 p5 3基因点突变。 结果  10例低分化甲状腺癌中 4例 (4 0 % )、9例未分化甲状腺癌中 6例 (67% )出现异常电泳 ,表明这些病例相应DNA片段中发生了点突变 ,而 5例乳头状癌和 5例滤泡型癌均未见该基因的突变。 10例出现异常电泳的甲状腺癌中 9例 (90 % )同时呈现 p5 3蛋白的表达。 结论 非同位素PCR -SSCP是一简便、快速、有效的检测基因点突变的方法 ,p5 3基因点突变率与蛋白表达率基本相一致 ,p5 3基因的突变是分化型癌向间变型癌转化的关键性遗传改变。
崔文孔灵玲李洪峰王旭高继发田德明王舟曹慧玲范连杰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P53基因基因突变甲状腺癌
RT-PCR检测甲状腺癌PTC癌基因的表达被引量:2
2000年
崔文范连杰张波王旭孔灵玲高继发梁贵华田德明曹慧玲王学春
关键词:RT-PCR甲状腺癌PTC癌基因
应用非同位素PCR-SSCP方法检测乳腺癌p53基因点突变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p53基因点突变。方法应用非同位素PCR -SSCP技术检测 4 8例石蜡包埋乳癌组织中p53基因点突变。结果  4 8例乳腺癌中 2 0例出现异常电泳 ,表明这些病例相应DNA片段中发生了点突变 ,其中 8例位于第 5- 6外显子 ,9例位于第 7外显子 ,3例位于第 8外显子。免疫组化检测突变p53蛋白的表达 2 5例为阳性 ( 52 % ) ,其中 5例SSCP未发现基因突变 ,突变可能发生在所检测的基因片点以外。结论 非同位素PCR -SSCP是一简便、快速、有效的检测基因点突变的方法 ,特别适用于大量标本基因点突变的筛选 ;
崔文王旭梁桂华高继发田德明王舟曹慧玲范连杰
关键词:P53基因乳腺癌基因点突变PCR-SSCP
人类脑胶质瘤P53基因突变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P5 3突变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PCR -SSCP)及LSAB免疫组化法对已明确诊断的 4 8例脑胶质瘤进行P5 3基因突变以及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  4 8例胶质瘤中 2 0例P5 3蛋白呈阳性表达 (4 1.7% )。在高级别的肿瘤 (Ⅲ、Ⅳ级 )中P5 3表达率明显高于低级别 (Ⅰ、Ⅱ级 )的肿瘤 (分别是 6 3.2 %、2 7.6 % ) (P <0 .0 5 )。PCR -SSCP检测发现 17例 (35 .4 % )呈现P5 3基因的单链构象多态性改变 ,均位于 5 - 8外显子 ,突变例数依次为 7(4 1.2 % )、1(5 .9% )、4 (2 3.5 % )、5 (2 9.4 % )。两种方法检测的符合率为 89.6 % (4 3/4 8)。在单因素分析中P5 3突变与预后相关 ,而在多因素分析中P5 3突变与预后无关 ,肿瘤的组织学分级与预后相关性显著。该基因的突变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性别无关 ,但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相关性显著。结论 胶质瘤中P5 3突变多发于第 5、7、8外显子 ,该基因的突变与胶质瘤的发生及恶性进展相关 ,与预后无关。
曹慧玲崔文王旭高继发梁桂华田德明范连杰任启伟成磊郑杰
关键词:脑胶质瘤P53基因突变预后病理特征
脑胶质瘤p53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的关系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探讨p53突变在脑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鄄SSCP)及LSAB免疫组化法对已确诊的48例脑胶质瘤进行p53基因突变以及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48例胶质瘤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41.7%(20/48)。在高级别(Ⅲ、Ⅳ级)中p53表达率明显高于低级别(Ⅱ级)的肿瘤,分别是63.2%、27.6%(P<0.05)。PCR鄄SSCP检测发现17例(35.4%)呈现p53基因突变,均位于5~8外显子,突变例数依次为7(41.2%)、1(5.9%)、4(23.5%)、5(29.4%)。两种方法检测的符合率为89.6%(43/48)。p53基因的突变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大小无关。[结论]胶质瘤中p53突变多在第5~8外显子,p53基因突变在胶质瘤的发生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曹慧玲崔文郑杰王旭高继发梁桂华田德明范连杰任启伟成磊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P53蛋白P53基因突变临床病理
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的自由基病理学研究进展被引量:4
1998年
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的自由基病理学研究进展顾克金李宪章徐存理综述范连杰审校(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众所周知,脑对缺血极为敏感,短期脑缺血即可导致一系列功能及代谢紊乱,因此尽快恢复脑血流是改善脑功能的重要措施。然而许多实验证明:一定程度脑缺血后,使血流再通往...
顾克金李宪章徐存理范连杰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流损伤自由基病理
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型多态性研究进展
2000年
崔文范连杰王旭张波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多态性研究肿瘤性多基因DNA重组DNA序列
甲状腺乳头状癌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及对雌激素反应性的研究被引量:5
2000年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雌激素受体 (ER)的表达及雌激素对其生长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原代培养和溴脱氧尿核苷标记 (BrdULI)技术对 70例女性甲状腺乳头状癌ER表达和雌激素对培养肿瘤细胞增生活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ER表达率为 41% (2 9/70 ) ,ER阳性的甲状腺乳头状癌BrdULI随着雌二醇 (E2 )的增加而增高。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雌激素依赖性肿瘤 ,雌激素可以影响ER阳性的乳头状癌的生长活性。
崔文孔灵玲王旭高继发田德明曹慧玲张波范连杰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雌激素受体
脑胶质瘤中p53抑癌基因蛋白表达的研究
2002年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胶质瘤中 p5 3抑癌基因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 应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 5 0例不同类型脑胶质瘤石蜡组织中 p5 3蛋白的表达进行研究。 结果  18例胶质瘤中呈现p5 3蛋白表达 ,阳性率为 36 % ,并随星形细胞瘤的恶性程度而升高 (P <0 .0 5 ) ;其中星形细胞瘤I级 p5 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0 ,Ⅱ级阳性率为 2 7.2 % ,Ⅲ级为 4 7.1% ,Ⅳ级为 77.8% ,四组间的阳性率有显著差异。结论 p5 3蛋白的表达与胶质瘤的病理类型、恶性程度相关。因此检测该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 ,对胶质瘤生物性行为的判断及预后估价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崔文王旭高继发梁桂华田德明任启伟范连杰
关键词:脑胶质瘤P53抑癌基因蛋白免疫组织化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