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鹏
- 作品数:7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青年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探讨
- 2005年
- 目的 探讨青年胃癌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 1985 - 2 0 0 3年 32例年龄≤ 35岁的青年组胃癌病人与年龄≥ 6 5岁老年组胃癌病人 4 1例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青年组女性发病率高。青年组患者病史长于老年组患者。年轻是影响早期诊断的主要障碍 ,纤维胃镜是诊断胃癌有效的手段。青年胃癌应进行综合治疗 ,手术治疗仍为首选 ,应适度扩大根治范围。结论 改善青年人胃癌预后的主要途径应是争取早期发现 ,青年人对手术耐受性强 ,在治疗上适当扩大根治切除范围。
- 王志华胡志鹏马俊文马赞林
- 关键词:青年胃癌
- 胃肠道间质瘤28例临床分析
- 2008年
-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8例GIST病人的临床表现,手术处理及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2例因广泛转移行活检术,余26例均切除。病理诊断良性3例(10.71%),潜在恶性10例(35.71%),恶性15例(53.57%)。随访时间4~96个月,2例出现局部复发再诊手术,6例死亡(均为恶性GIST)。结论:GIST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术前确诊率较低,其确诊依赖于病理结果。完整的局部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对无法切除或有肿瘤残余及术后复发的病人,可服用甲磺酸伊马替民(格列卫)进行治疗。
- 俞永涛王磊胡志鹏
- 肿瘤联合邻近脏器切除治疗消化道肿瘤40例临床观察
- 2008年
- 对40例消化道肿瘤行肿瘤联合邻近脏器切除(姑息性手术9例,根治性手术31例)。随访31例,5a生存率为15.625%,3a生存率为81.25%,1a生存率为93.75%,中位生存期32个月。术后发生并发症7例,死亡1例。认为肿瘤联合邻近脏器切除治疗消化道肿瘤,不仅可以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甚至有的病例还可以达到根治而长期存活的目的。
- 俞永涛胡志鹏王磊孙伟
- 关键词:消化道肿瘤肿瘤切除术联合脏器切除术
- 肠外瘘的病因及防范
- 2005年
- 目的探讨肠外瘘的原因及防范手段。方法对1981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79例肠外瘘病例的致瘘因素结合文献进行回颐性分析及总结。结果79例中高位小肠瘘30例,低位小肠瘘29例,结肠瘘20例。继发于手术损伤49例(62%),腹部外伤21例(26.6%),其他9例(11.4%)。治愈45例(56.96%),死亡12例(15.19%),未完成全程治疗22例(27.85%)。结论肠外瘘的产生主要与手术及外伤损伤肠道后未能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有关,规范技术操作、早期诊断、及时选用合理治疗方法是减少肠外瘘的主要措施。
- 徐俊王磊胡志鹏
- 关键词:肠瘘病因
- 青年人大肠癌33例临床特征分析
- 2005年
- 目的探讨青年人大肠癌的临床特征。方法总结分析青年人大肠癌(年龄≤30岁)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和生存率。结果33例青年人大肠癌,平均病程5.5个月,误诊22例,占66.7%。病理类型以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多见,共18例,占54.5%。25例行根治性手术。结论青年人大肠癌误诊率高,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如何早诊和早治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 王志华马赞林马俊文胡志鹏
- 关键词:大肠癌青年人
- 十二指肠瘘的外科治疗(附12例报告)被引量:3
- 2006年
- 为探讨十二指肠瘘的外科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对1981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13例十二指肠瘘的治疗经验进行总结并结合文献分析。其中治愈8例,治愈率61.54%;死亡3例,死亡率23.08%;未完成全程治疗2例。说明早期诊断,采取及时有效的十二指肠内减压及肠外引流,控制感染,纠正内稳态失衡,合理营养支持,选择性的手术治疗为主要内容的个体化综合措施,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徐俊王磊胡志鹏
- 关键词:十二指肠瘘腹外伤
- 胰岛素瘤21例临床分析
- 2005年
- 目的总结胰岛素瘤诊断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病理证实的21例胰岛素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多发性胰岛素瘤占9.5%,恶性胰岛素瘤占9.5%,盲目胰体尾部切除可导致手术失败,术中B超检查均发现肿瘤病灶。结论Whipple三联征及IRI/G>0.3为定性诊断的主要依据。监测血糖、术中探查、术中B超和冰冻切片结果是评估肿瘤是否切除完全的主要手段。
- 王志华马赞林胡志鹏范月侠
- 关键词:胰岛素瘤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