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长春
- 作品数:21 被引量:110H指数:7
- 供职机构:合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合肥市某区社区医生吸烟及控烟状况调查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了解合肥市某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吸烟状况及相关知识和行为,为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统一问卷,采用询问和自填的方式调查合肥市某区25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有医务工作人员。结果该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现在吸烟率为17.5%,戒烟率6.5%。医务人员对吸烟与被动吸烟引起肺部疾病等常见危害认知较高,但对吸烟与被动吸烟对其他器官的危害性了解不多。72.5%的医务人员未参加过戒烟培训。结论应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烟草危害知识的宣传教育及戒烟技能培训,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控烟中的作用。
- 肖长春胡韦安
- 关键词:社区医生吸烟流行病调查
- 合肥市大气污染与肺炎门诊量的时间序列研究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大气污染物SO_2、NO_2和PM_(2.5)浓度与合肥市滨湖医院肺炎日门诊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时间序列分析的广义相加Poisson回归模型,在控制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和气象因素等混杂因素的影响后,定量分析2014年安徽省合肥市大气污染物SO_2、NO_2、PM_(2.5)日均浓度与滨湖医院肺炎日门诊量的关系及滞后效应。结果单污染物模型中,在控制了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和气象因素的影响后,SO_2在滞后3、4、5 d(lag3、lag4、lag5)时对肺炎日门诊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NO_2滞后2、3、4、5 d(lag2、lag3、lag4、lag5)时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1),PM_(2.5)滞后3、4 d(lag3、lag4)时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SO_2、NO_2、PM_(2.5)的滞后效应分别在lag3、lag2、lag4时最明显,当SO_2、NO_2、PM_(2.5)浓度每升高10μg/m^3时,肺炎日门诊量分别增加1.54%(95%CI:0.28%~2.81%),1.98%(95%CI:0.89%~3.08%)和0.28%(95%CI:0.06%~0.50%)。多污染物模型中,当模型中引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污染物后,各污染物对肺炎日门诊量的效应估计值均较单污染物模型降低,但并不改变各污染物与肺炎日门诊量之间的正向关联。结论合肥市大气污染物SO_2、NO_2、PM_(2.5)浓度升高可能引起医院肺炎日门诊量增加,且有一定的滞后效应。
- 李玉荣肖长春林浩飞李俊唐静张留喜翟金霞
- 关键词:大气污染肺炎日门诊量时间序列分析
- 合肥市2014~2016年大气污染物PM_(2.5)对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效应的时间序列分析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评估合肥市2014~2016年PM_(2.5)日均浓度对循环系统疾病死亡效应的影响。方法从合肥市气象局、环保局获得2014~2016年气象、环保资料,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死因监测系统获取人群死亡资料。采用基于Poisson回归的广义线性模型控制时间趋势、温度、相对湿度、星期几效应、法定节假日等因素,分析污染物PM_(2.5)浓度对因循环系统疾病死亡效应,包含当日(lag0)、滞后(lag1~lag5)和累积滞后(lag01~lag05)效应;分析了老年人组(≥60岁)和非老年人组(<60岁)间PM_(2.5)浓度与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同时分析引入SO_2、NO_2、O_3污染物后,对PM_(2.5)浓度与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效应的影响。结果 PM_(2.5)浓度对因循环系统疾病总死亡人数有显著影响,其中对当日(lag0)和累积滞后5 d(lag05)影响最大,lag0超额死亡危险风险(ER)为0. 53%(95%CI:0. 09%~0. 98%),lag05的ER为1. 01%(95%CI:0. 33%~1. 70%)。在老年人组(≥60岁)中,PM_(2.5)浓度对因循环系统疾病总死亡人数的效应更加显著,也是对lag0和lag05影响最大,lag0的ER为0. 57%(95%CI:0.11%~1. 03%); lag05的ER为1. 04%(95%CI:0. 33%~1. 76%)。而在非老年人(年龄<60岁)人群中,PM_(2.5)浓度对因循环系统疾病总死亡人数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在多污染物模型分析中,加入污染物SO_2、NO_2后,发现均可减弱PM_(2.5)对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群的影响,效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014~2016年PM_(2.5)污染物能增加合肥地区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且在老年人中效应更显著。
- 王志强徐艳龙肖长春冯晓亮郑莉李飞黄发源
- 关键词:循环系统疾病时间序列
- 合肥市空气污染与某儿童医院肺炎门诊量关系的时间序列分析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探讨合肥市空气污染物短期暴露对儿童肺炎日门诊量的影响。方法收集合肥市2014~2017年逐日空气污染物资料(PM_(10)、PM_(2.5)、SO_2、NO_2、CO、O_3)、气象资料(气温、气压、相对湿度)以及某儿童医院肺炎门诊资料,采用时间序列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建立单污染物模型及多污染物模型,分析空气污染物与儿童肺炎的暴露-反应关系,包括滞后效应(lag0~lag6)、移动平均滞后效应(lag01~lag06),采用滞后天数最大效应值作为空气污染物对门诊量影响的相对危险度。结果 2014~2017年合肥市空气PM_(10)、PM_(2.5)、SO_2、NO_2、CO、O_3日平均浓度分别为90. 24、64. 72、16. 08、39. 10、969. 90、76. 97μg/m^3,其中PM_(10)、PM_(2.5)高于《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研究期间共记录67 569条儿童肺炎门诊病例,平均日门诊量为46. 25例。单污染物模型显示,PM_(10)、PM_(2.5)、SO_2、NO_2、CO、O_3浓度每增加10μg/m^3,儿童肺炎日门诊量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 011 1、1. 0098、1. 021 8、1. 001 5、1. 001 2、1. 003 4,其中SO_2效应最强。在调整其他污染物的全污染物模型中,仅PM_(10)与儿童肺炎日门诊量仍存在统计学关联(RR=1. 008 9,P <0. 05)。结论空气污染物的短期暴露影响儿童肺炎日门诊量,其中PM_(10)、PM_(2.5)、SO_2、CO影响较大。
- 肖长春唐静李玉荣翟金霞
- 关键词:空气污染儿童时间序列分析广义相加模型
- 一起因幼儿园供水不合格导致行政处罚案引发的思考被引量:3
- 2013年
- 本文通过一起对幼儿园供水不合格行政处罚案合议时产生意见分歧的分析,揭示了目前我国非供水单位供应饮水不合格拟行政处罚时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仅对生产和销售无批准文件涉水产品的行为有相应的处罚条款,对使用无批准文件涉水产品的行为依据《传染病防治法》进行行政处罚值得商榷。建议尽快对现有行政法规进行修订,并提出了幼儿园供应饮水不合格适用《食品安全法》进行行政处罚的两种思路。
- 童英张庆枝肖长春
- 关键词:涉水产品行政处罚
- 合肥市高温热浪对市民死亡及中暑的影响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为了定量评估合肥市高温热浪对市民造成的超额死亡风险和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必要的定量数据支撑,利用2010-2016年6-9月合肥市夏季死亡数据和同期高温气象资料,计算夏季热浪相关超额死亡率,并利用流行病学的描述性研究方法来揭示合肥市高温热浪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总高温日数和总热浪次数对应较好,在2013年达到最大;人群超额死亡率绝大部分<10%,同期的女性超额死亡率稍小于男性;中暑描述性统计中2013年最多,达到609例,男性和女性的比例达到2:1;从中暑年龄序位分级影响来看,急诊数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大,且41~50岁的急诊数显著增大。本研究表明高温热浪期间合肥市居民死亡人数有所增加,中暑发生率较高,需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提高居民高温热浪风险认知水平并及时采取适应性行为。
- 邓斌肖长春姚魏王学林
- 关键词:高温热浪
- 合肥市2014~2017年大气PM2.5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及气象因素的影响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了解合肥地区大气PM2.5污染特征以及气象影响因素,为合肥市乃至全省大气污染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4~2017年合肥市大气PM2.5质量浓度以及气象监测数据,描述不同监测时间和地点的大气PM2.5浓度及其与气象因素关系。结果 2014~2107年合肥市大气PM2.5年平均浓度分别为81.06μg/m3、65.64μg/m3、57.25μg/m3、55.88μg/m3,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合肥大气PM2.5浓度时间分布呈显著的季节性峰谷特征,即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空间上呈现老城区明显高于新城区/郊区;大气PM2.5浓度水平与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以及风速呈显著负相关,与气压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合肥市大气PM2.5污染呈现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气象因素是其分布特征的重要影响因素。
- 冯晓亮肖长春王志强徐艳龙黄发源
- 关键词:PM2.5气象因素
- 合肥市高温热浪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 目的分析2010-2016年逐年(6~9)月合肥市的高温热浪特征,定量评估其对人群造成的超额死亡风险,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必要的定量数据支撑。方法利用2010-2016年逐年(6~9月)合肥市夏季死亡数据和同期高温...
- 邓斌肖长春姚魏
- 关键词:高温热浪
- 文献传递
- 合肥市2018-2019年三类公共场所用品微生物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公共场所是除住宅和办公场所外,公众使用的又一重要场所,为公众学习、工作、交流、旅游、娱乐等活动提供重要服务然而公共场所各类人员混杂,流动性大,多数公用物品需长期反复使用,工作人员保洁消毒意识高低不一,易造成致病微生物在场所内通过交叉污染危害公众健康[1]。
- 朱昱江菊玲肖长春
- 关键词:公共场所卫生监测微生物指标
- 合肥市2014年高温中暑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关系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了解合肥市高温中暑的发生情况,分析高温中暑病例的特征,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合肥市2014年高温中暑和气象数据,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Poission广义可加模型分析。结果 2014年合肥市共发生高温中暑160例,男性114例(71.25%),女性46例(28.75%),其中轻症中暑115例(71.88%),重症中暑45例(28.12%)。年龄16~86岁之间,平均(43.79±16.05)岁,其中40岁以上的中老年病例占61.88%。中暑者主要为农民60例(37.50%)和工人77例(48.12%)。其中7月份中暑病例达116例(72.50%),为中暑高发期。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高温中暑人数与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均气温成正相关关系,与日最小湿度、日均湿度、日最高气压、日最低气压、日均气压成负相关,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oisson广义可加模型结果显示日均气温是影响高温中暑的主要因素,日均气温与高温中暑呈正相关,随着日均气温的升高,发生高温中暑的风险也增加。结论合肥市高温中暑以轻症中暑为主,多为中老年男性,7月份为高发期,日均气温是影响高温中暑的主要因素。
- 肖长春李玉荣
- 关键词:高温中暑气象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