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利芳
- 作品数:9 被引量:229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 青藏高原地区路域水土流失规律及防治
- 近几十年来,公路建设所引发的水土流失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外在公路水土流失的影响因子及特点、公路建设所引起的水文和地貌过程变化、公路水土流失预报和公路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等几个方面做了许多研究;主要研究方法有小区法、野...
- 罗利芳
- 关键词:青藏高原水土流失水土保持冻土
- 文献传递
- 青藏公路路堤边坡产流产沙与降雨特征关系被引量:23
- 2005年
- 道路侵蚀是区域土壤侵蚀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摸清公路边坡侵蚀规律,在青藏公路路堤边坡布设自然径流观测小区,进行定位观测,实验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的降雨特征是:以次降雨量5~10mm和平均降雨强度小于5mm/h的降雨为主,在观测期内的降雨量分别为52.89mm,61.31mm,分别占总量的56.72%和65.76%。(2)降雨量和平均降雨强度的乘积与侵蚀模数、径流深有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6576和0.7982,这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较为吻合,降雨量(降雨动能)与平均降雨强度的组合可以作为路堤坡面侵蚀预测的重要因子。(3)对径流深与侵蚀模数分别取自然对数,两者拟合结果表明有较好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0.8633),随着径流深度的增加侵蚀模数也在增加。路堤边坡的径流系数主要集中在0.1~0.4之间,平均0.29,表明边坡的入渗能力较强。
- 徐宪立张科利罗利芳孔亚平庞玲
- 关键词:产流产沙侵蚀模数降雨动能坡面侵蚀区域土壤
- 径流曲线数法在黄土高原地表径流量计算中的应用被引量:54
- 2002年
- 坡面径流是土壤侵蚀发生的基本动力 ,径流量计算是定量估算水土流失和进行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的关键步骤。径流曲线数法是美国农业部开发的计算地表径流量的经验模型 ,它有使用简单、有效 ,且适用于资料匮乏地区等优点。介绍了径流曲线数法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并以陕西安塞 2 5个小区的降雨径流资料 (次降雨 )为基础 ,计算了黄土高原地区不同下垫面条件下的曲线数 (CN )值大小 ,并分析研究了 CN值和各影响因子间的关系 ,对该模型在黄土高原地区使用的有效性也进行了评定。
- 罗利芳张科利符素华
- 关键词:黄土高原地表径流径流量土壤侵蚀
- 黄土高原生物措施减水减沙效益动态分析被引量:6
- 2004年
- 为进一步认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效益的动态变化特征,使用11个不同水土保持生物措施下的径流小区资料,从产流降雨的角度,分析了农(作物)、草、林灌三种不同生物措施减水减沙作用的年际和年内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年汛期产流降雨的增加,年减沙量与年减水量呈S型增长趋势,农、草类的年减水减沙率有变稳定的趋势,而林灌类的减水减沙率随年汛期产流降雨的增加变化不大;由于农事和农作物的生长特点,相对于林灌类,农、草类年内减水减沙主要集中于7、8月份。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认识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效应、水土保持措施的合理配置和布局提供依据。
- 罗利芳李双才叶芝菡江忠善
- 关键词: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物措施减水减沙
- 青藏公路路堤边坡产流产沙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0
- 2006年
- 公路建设引起的人为加速侵蚀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影响,为摸清道路边坡的侵蚀规律,在青藏公路边坡布设了自然径流观测小区,降雨过后进行采样,获得径流深和侵蚀模数数据。对所得数据整理分析表明:(1)次径流深、次侵蚀模数与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的乘积有很好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02和0.554。次径流深与次侵蚀模数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771;(2)产流产沙随坡长增加有减少的趋势,但其规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3)随着时间的推移,产流产沙有所下降,小区坡面的干扰得到了恢复,因此,时间是公路边坡水土流失的重要影响因素;(4)公路边坡的年侵蚀模数,包括降雨侵蚀和冻融侵蚀,共计11 991.41 t/km2,属于极强度侵蚀。
- 徐宪立张科利庞玲孔亚平罗利芳
- 关键词:青藏公路路堤边坡产流产沙影响因素
- 黄土沟壑丘陵区退耕对土壤侵蚀影响的模拟研究被引量:15
- 2004年
- 随着在黄土沟壑丘陵区退耕政策的实施,退耕必将对该地区的水土流失特征产生重大影响。对退耕的水土保持效益进行模拟研究,可为退耕政策的合理实施提供理论依据。选定位于黄土沟壑丘陵区的安塞研究区,在RS和GIS支持下,采用USLE,模拟研究了不同退耕方案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在2001年土地利用的遥感解译图和GIS计算分析基础上设计了8种不同的退耕方案,模拟结果显示,各种退耕方案对土壤侵蚀的减少主要发生在强度及强度以上侵蚀区,退耕后研究区已没有发生剧烈侵蚀的区域,强度和极强度侵蚀明显减少;土壤侵蚀量的减少主要发生在≥25°退耕和≥15°退耕,≥25°退耕还草和还林分别使土壤侵蚀总量减少了19.9%和23.2%,≥15°退耕还草和还林分别使土壤侵蚀总量减少了36.6%和42.6%。≥8°退耕方案和全部退耕方案与≥15°退耕方案相比,水保效益并没有显著差别。
- 李双才罗利芳张科利邱扬刘宇
- 关键词:退耕还林土壤侵蚀
- 撂荒后黄土高原坡耕地土壤透水性和抗冲性的变化被引量:15
- 2003年
- 退耕政策实施后,黄土高原部分坡耕地以撂荒形式来恢复其生态环境,而有关撂荒后土壤性质动态变化的研究还很少。土壤透水性和抗冲性是两个与水土流失关系最为密切的土壤性状指标。通过对黄土高原典型退耕区不同年限撂荒地的表土透水性和抗冲性及其它土壤性质的研究,表明土壤抗冲性随撂荒时间延长变化最大,其次为透水性、非毛管孔隙度和有机质,而容重、饱和含水量、毛管含水量、田间持水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等随撂荒时间变化相对很小。随着撂荒时间的延长,土壤的抗冲性、透水性都明显的增强。撂荒5年后,水土流失得到很大程度控制,土壤质量也可得到改善。
- 罗利芳张科利李双才
- 关键词:抗冲性透水性退耕
- 黄土坡耕地弃耕后土壤入渗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被引量:68
- 2005年
- 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十分严重,退耕还林是我国在黄土高原推行的水土保持政策。研究弃耕前后土壤入渗的差异,不仅可以为黄土高原实施退耕提供理论指导,同时还可以为退化土壤的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通过人工模拟降雨,研究了坡耕地弃耕后不同年限的土壤初始入渗的变化规律,分别采用四种处理方法(保留地上草被,除去地上草被,除去结皮,翻耕)对弃耕地进行处理,得出初始入渗过程中,弃耕地入渗能力随年限逐渐恢复;撂荒一、两年的弃耕地受结皮减渗作用影响大;随着弃耕时间的增长,生物结皮减渗作用开始小于地上草被的增渗作用;撂荒12年时,结皮和地上草被都开始起到增渗作用。
- 陈瑶张科利罗利芳彭文英
- 关键词:水分循环入渗结皮
- 青藏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时空分异特征被引量:27
- 2004年
- 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环境十分独特却也非常脆弱,水土流失的潜在危害性大。在全球变化和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研究青藏高原水土流失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从自然地理条件出发,总结了青藏高原水土流失具有侵蚀类型多样,区域分异明显,人为作用较弱但潜在危害性大等特点。通过分析青藏高原河流泥沙资料,对土壤侵蚀强度的区域分异和水土流失的年内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可以看出区内输沙模数的区域差异较大,输沙模数的大小主要决定于降雨条件和地表覆盖(包括地表物质组成和植被覆盖)。输沙模数的分布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壤侵蚀强度的区域差异。青藏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在一年中较为集中,7、8月份输沙量占全年的65%左右,6~9月份输沙量占全年的90%左右。由于夏季冰雪融水作用,径流泥沙可比降雨提前到达峰值。
- 罗利芳张科利孔亚平陈济丁
- 关键词:水土流失输沙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