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窦洁

作品数:7 被引量:4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药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资助优秀年轻教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5篇水霉
  • 3篇细胞壁
  • 3篇钙离子
  • 3篇CA^(2+...
  • 3篇SAPROL...
  • 2篇菌丝
  • 2篇
  • 2篇EGTA
  • 2篇PH
  • 1篇单细胞
  • 1篇蛋白
  • 1篇动蛋白
  • 1篇修饰
  • 1篇真菌
  • 1篇水霉菌
  • 1篇丝状真菌
  • 1篇微生物
  • 1篇细胞
  • 1篇菌丝培养
  • 1篇肌动蛋白

机构

  • 7篇南京师范大学
  • 5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作者

  • 7篇窦洁
  • 7篇袁生
  • 6篇薛绍白
  • 5篇陆玲
  • 1篇戴传超
  • 1篇秦怀兰
  • 1篇鲁仲谋
  • 1篇杜开和

传媒

  • 3篇实验生物学报
  • 1篇生物技术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菌物系统

年份

  • 1篇1999
  • 1篇1998
  • 3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单细胞油──一类有待开发的微生物产品被引量:33
1995年
单细胞油──一类有待开发的微生物产品戴传超,袁生,窦洁,鲁仲谋(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南京)从微生物中发酵生产蛋白质,早已成为一项成熟的技术。近来人们认识到不饱和脂肪酸大多是生物活性物质的前体,具有抗衰老、抗氧化、抗癌等重要作用。尤其对二十碳五烯酸(E...
戴传超袁生窦洁鲁仲谋
关键词:微生物发酵
培养介质pH和EGTA对水霉(Saprolegnia ferax)菌丝细胞肌动蛋白的分布与结构的影响被引量:2
1997年
菌丝在pH 5.0—8.0介质中维持顶端生长,Rhodamin-phalloidin荧光探针显示在菌丝顶端都存在F-actin的“帽子”结构;加入EGTA到培养介质中不影响菌丝的顶端生长和actin的“帽子”结构。值得注意的是:菌丝的Rhodamin-phalloidin荧光强度大小与菌丝顶端生长速率成正比;在含有或不含有EGTA的pH5.0培养条件下,菌丝的生长速率均很低,且后部颗粒状的荧光斑点消失;在pH 3.0-4.0培养介质中菌丝生长停止,不但F-actin“帽子”结构消失,整个菌丝荧光也变得非常微弱无法观察,提示酸性pH可引起F-actin的解聚,从而导致生长速率下降甚至生长停止。
袁生窦洁陆玲薛绍白
关键词:肌动蛋白PH钙离子水霉
缺Ca^(2+)培养介质对水霉菌丝顶端生长的影响
1997年
缺Ca2+培养介质对水霉菌丝顶端生长的影响窦洁①袁生①陆玲①薛绍白②究竟Ca2+如何调节菌丝顶端生长?本文利用缺Ca2+培养介质对此进行了研究.结果既观察到加EGTA的缺Ca2+培养介质短时间内对菌丝顶端生长的促进作用,又观察到了以往报道中缺Ca2...
窦洁袁生陆玲陆玲
关键词:水霉菌丝培养钙离子
pH影响Ca^(2+)和EGTA对水霉(Saprolegnia ferax)菌丝顶端生长的作用效应被引量:5
1998年
水霉(Saprolegia ferax)菌丝在pH6.0-8.0的OM液体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在pH5.0时生长速率有所下降,在pH3.0—4.0时停止生长。短时间(30min)作用研究表明,低浓度的CaCl_2促进pH5.0(1—5mmol/L)和pH6.0(1mmol/L)条件下的菌丝顶端生长,抑制pH7.0—8.0条件下的菌丝生长。1mmol/L以上的EGTA则抑制pH5.0条件下菌丝顶端生长,促进pH6.0—8.0条件下的菌丝顶端生长。但CaCl_2和EGTA都不能使pH3.0—4.0条件下的菌丝恢复生长。长时间(8h)作用跟踪观察表明,2mmol/L EGTA(pH6.8)短时间作用可促进菌丝生长,但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则产生抑制作用,并诱导原生质从菌丝最顶端喷出。说明细胞壁Ca^(2+)起着提供胞外Ca^(2+)源和细胞壁修饰成分的双重作用。Ca^(2+)通道阻断剂verapamil对菌丝顶端生长的抑制作用也说明顶端生长所需的Ca^(2+)来自胞外。
袁生窦洁陆玲薛绍白
关键词:水霉EGTA
丝状真菌的顶端生长及与细胞壁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9
1997年
窦洁袁生薛绍白
关键词:真菌丝状真菌细胞壁
钙离子在水霉(Saprolegnia ferax)菌丝顶端细胞壁中呈极性分布被引量:3
1996年
焦锑酸钾处理的水霉(Saprolegnia ferax)菌丝显示:焦锑酸沉淀颗粒仅存在菌丝细胞壁而不是原生质中,并呈顶端到基部的极性分布,即在菌丝最顶端细胞壁中丰富致密、重叠在一起,在约3—10μm的亚顶端则变得稍为稀薄而可分辨,在约10μm以后的成熟区域进一步显得松散而无规律。焦锑酸沉淀颗粒可经EGTA螫合处理去除,并经X-射线微区分析证明在3.6—3.7keV区域可产生Sb和Ca元素混合峰,说明焦锑酸沉淀反映了Ca^(2+)的分布。对冷冻干燥菌丝细胞壁表面进行扫描电镜X-射线微区分析,同样证明菌丝细胞壁含有大量的Ca,菌丝最顶端Ca信号强度高于10μm以后的成熟区。由于Ca^(2+)和H^+可能为一对拮抗因子维持菌丝顶端细胞壁可塑性和刚性间的平衡以保证菌丝顶端生长,我们检验了菌丝生长过程中培养介质的pH变化,证实培养介质pH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上述结果提示细胞壁Ca^(2+)可能在菌丝顶端生长过程中起作用。
袁生杜开和窦洁秦怀兰陆玲薛绍白
关键词:水霉钙离子菌丝细胞壁
Ca^(2+)参与水霉菌丝细胞壁修饰的证据
1999年
以细胞壁崩溃酶-Driselase短时间处理水霉(Saprolegniaferax)菌丝,pH5.0时可使原生质从菌丝亚顶端喷出,pH6.0~8.0时则不导致该现象发生;适当浓度EGTA的存在,可提高pH5.0时酶解引起的原生质喷出频率、使pH6.0~8.0时生长菌丝的顶端原生质也喷出、并且喷出多发生在菌丝最顶端。外加CaCl2不抑制菌丝顶端原生质的喷出,排除了Ca2+抑制酶活性的可能。随后的跟踪观察显示,长时间以缺Ca2+培养介质培养菌丝,同样能够导致菌丝顶端原生质喷出。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培养介质中Ca2+和H+对菌丝完整性的维持起调节作用,细胞壁上的Ca2+可能参与了水霉菌丝细胞壁物理特性的修饰。
窦洁袁生陆玲薛绍白
关键词:细胞壁水霉
共1页<1>
聚类工具0